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01次
  • 评分4
  • 62
  • 0

陈 婷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为满足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及高职教育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会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并且根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粗浅的谈了谈对于本课程改的几点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11-02

在会计学课程中的第一个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学》中提到了一句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会计课的教学水平。而原来的会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会计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职业教育会计课程改革的形势分析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会计业界不久即将直面激烈的国际竞争。 要想适应这种激列的竞争就要将我们的会计迅速与国际接轨,完善自身的会计体系。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都需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强调积极、主动、关心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的增加,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文化基础、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综合化。同时,中国在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同国际接轨新的会计准则。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基本精神,按照“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合理地进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特别是根据社会需求重新构建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体系已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职业教育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学校资源条件或教师自身水的限制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仍采用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做笔记,依旧处在填鸭式教育阶段。在会计实践课上也是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采用封闭式练习的方式。在会计模拟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的资料不够真实,与实际经济业务相差较大,实训资料过于简单,多是一些常规性业务且同类型业务大量简单重复,特殊业务处理和实际工作中的变通做法很少,达不到真正的模拟实习,致使毕业生无法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一些先进的方达国家有的和工厂进行了联营,已经开始了项目教学,不存在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改成了经理和下属关系。

2、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育的总目标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满足社会需求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会计教育也不例外。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具体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工作,直接而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纵观目前各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笔者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会计职业要求相对应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比重过小。目前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涉及纳税会计处理和纳税实务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一般只设有《税法》课程,而与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相对应的《纳税会计》、《纳税实务》等课程几乎没有开设的。这样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目前多元化的会计岗位实际技能需要,与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有一定距离。为了能真正体现中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精神所在,必须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

3、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采用的教材都是依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来编写的,教师依据这些教材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的基本会计理念就是责权发生制,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也是在权责权发生制的基础上来编写的。而税收法律制度中收入、费用确定的基础却和会计规定有所不同,它既有责权发生制,也有收付实现制。如果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区别两者的教学内容,那么势必会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理论基础的紊乱,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工作失误。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纳税会计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的处理方法。

三、关于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水平

通过与同行交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会计岗位的发展趋势,了解到行业特点:会计人才济济,岗位竞争激烈,对会计人员的起点要求高,普遍要求上岗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如何使会计课教学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只有大力推行操作、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会计课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态度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上岗快、业务精、技能强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会计专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会计课改革的方向。

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将教学进一步扩大到课堂之外。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继续提倡开设有关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计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总之,在会计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进行提高能力的各种训练。

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法,充分利用真实业务进行作业练习,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后再学习理论,而不是空讲理论。要充分利用案例,原因一是案例都来自经济活动中的真实现象,实用性强;二是案例具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为上岗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方式上也可以尝试多种方式相结合:课上实践+课程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公司实习+会计认证,使会计课的实践丰富多彩,并且更加接近社会现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可以按会计岗位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2、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国际先进教材

不可否认国外有优质的会计资源,引入现代会计教育理念,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会计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要加强对美、英、日、德、法等国教材的研究,有选择地借鉴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中的科学内容,大胆引进、吸收与消化、改造,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最先进的会计知识。部分基础课,专业课可试用外国原版教材和自编的外文版教材进行教学。

另外,对于一些企业中常出现的业务,我们可以实习和书面两人个部来教学。例如“预付、预收账款”业务是企业日常业务之一,在会计教材中,通常只有简单的介绍,,一般只讲授1课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该项业务很复杂,涉及付款、开具发票、计税、补付货款、换票等诸多环节,尤其是计税部分,涉及了《会计法》和《税法》中有关“实质大于形式”的相关规定。在会计实习中,老师们从《会计法》和《税法》两个角度规范操作,明确在计税时必须遵循《税法》。在账务处理时,则按照《会计法》中会计准则来处理付款、开具发票、换票、计税等相关账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操作规范,既符合会计准则,又做到了合理避税,维护了资产所有者的权益。这表明:在会计课教学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认,不应以教材编排的内容为主,而应当符合实际业务的需要,这也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完善课程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会计工作越来越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对会计提出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社会保险会计、环境会计等。为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等。

总之,课程改革的口号在职院校已经喊了好多年,我想落到实处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也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社会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