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红娜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摘 要: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高,数量上非常短缺。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人才服务于社会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教育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21-01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邸红娜(1978-),女,辽宁沈阳人,中级,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会计、会计电算化、教研教改。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在接下来的10年内要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不可否认,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会计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同一岗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有针对性进行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尽量延长他们的劳动周期,是高职教育所要面对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现状及原因
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过去难以实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得以实现,促使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变化,高职人才培养训却无法及时满足这种激烈变化的需求,教学内容很难跟上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多种多样,提高了人才的能力要求。同时,会计信息化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又加重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高的问题。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变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产业的现状,致使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在数量上非常短缺,而且在质量上,知识结构和能力无法达到企业对高职层面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要求。
二、构建科学的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高。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按照初级具备系统操作能力的标准,会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了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商业和常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商业和常识包括:外语、数学、经济学基础、统计、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等;会计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常用软件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财务软件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特点及其发展途径和方式,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实现以较长的劳动周期,较好的能力(含适应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石。同时,不断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实现知识与信息化产业的接轨,尤为重要。
(二)强化自学能力
按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人从学校学来的知识不过占其一生所用知识的10%,其余知识都是进入岗位后积累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构成随之发生变化,同一岗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不仅岗位发生变化,即使对于同一岗位,要求也不是稳定不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根据岗位需求,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难以停止学习的。在高职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尤为必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判断、主动思考和自发归纳总结,强化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觉解决疑难的习惯。
(三)培养类比思维习惯
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受限于课时,教授其中一种会计软件。进入职场,学生面对不同的未接触过的各种会计信息系统,类比思维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同时,会计信息化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新功能层出不穷,但由于同一信息化系统本身具有操作逻辑相同的特点,只要信息化人才具有类比思维,学习新功能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类比思维并形成习惯。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劳动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信息化学习道路上,具有类比思维会能够帮助学生走的更远。
三、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必然选择。面对会计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局面,不断深造学习是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高职层面人才短缺的情况,尽量延长他们的劳动周期,为缓解人才缺口积累时间,是解决会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 题、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高建英.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0.
[2] 刘晶.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初探[J].学园,2014-04-25
[3] 杨晓星.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1.
[4] 杨周南,周鑫.会计信息化体系探索[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4-25.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