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42次
  • 评分4
  • 27
  • 0

吕其惠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结合工程机械重点专业建设过程,探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实践。针对工程机械专业实训设备不足、师资队伍缺乏提高途径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程机械;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实训;师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02-0143-03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高端制造业,其产品种类较多、技术含量高,市场技术服务领域对高技能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和巨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肩负着培养工程机械技术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当前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要素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专业问题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为跨职业能力)是指具有广泛用途的通用能力和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呈现“倒品字”结构(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结构作全面分析,强调能力培养和训练同时兼顾理论知识教育,明确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为提高工程机械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要求,改革专业教学模式,本专业依托“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了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对VOLVO建筑设备、小松、徐工、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品牌企业进行岗位群、岗位任务、能力和知识要求方面的调研,分析工程机械领域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新技术等带来的就业机会、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对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和职业生涯进行分析,确定工程机械职业能力分级标准和职业能力模块,构建工程机械职业能力模块库。在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将职业能力模块整合和转化为知识、能力从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工程机械专业现代课程体系

(一)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能实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工程机械专业教师团队对工程机械职业考试标准和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典型跨国企业VOLVO建筑设备、小松、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的培训体系,对工程机械职业领域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对工程机械维护、检测、诊断、修理及专项技术服务等工作过程任务进行了分析。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制定“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招生到就业及再培训提高企业全过程参与。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2+1小型订单式”人才培养、面向工程机械维修生产任务、具有“基本、综合、特色”的技能教育平台,能实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平台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实现顶岗实习预就业“2+1小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胜任企业工程机械维护、检测、诊断、修理、营销及机械化施工等工作任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迁移能力、满足企业特色需求的工程机械维修高技能专门人才。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规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和专业课两大类,面向工程机械维修生产任务,实现毕业证和高级维修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通,满足工程机械维修相关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要求,形成“行业工作任务课程模块为平台,订单企业特色需求为方向,双证融通,校企三阶段工学交替”的特色。

(二)建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组合为基本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平台课程和特色技能平台课程,将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同时也是工程机械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嵌入课程内容。课程的安排顺应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各平台课程内容界定如下:

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本技能”指学生学习工程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工程机械结构、原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工程机械维修中级工的水平,并取得工程机械维修中级工证书。

综合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指在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机械技术综合应用、维修诊断能力、机械化施工管理能力,达到工程机械维修高级工的水平,部分学生取得工程机械维修高级工证书。

特色技能平台课程“特色技能”是指经过“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后,根据“2+1小型订单式”培养方向,学生接受2~3项校企合作品牌企业特有专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接就业岗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是一条平台化、进阶式的路线。各平台课程模块围绕“基本、综合、特色”的各平台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设置,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训练,具备“零距离”就业的职业能力。

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

为了工程机械专业课程更加符合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及公路机械化施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坚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制定融入了合作企业产品技术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库,实施三阶段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开发和课程实训环节的教学实施等方面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和签订订单人才培养的用人单位每年都派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对课程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专业课程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按“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案例导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中依据岗位任务和能力的分析,参照课程与工作任务的关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任务导向课程、项目导向课程、拓展性学科课程四类。参照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模块库,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构建仿真与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职业氛围中通过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分析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按照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评价,使学生能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以专业课“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检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为例,课程构建与设计流程框图如图3所示。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实施

课程内容的改革包含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基本要素。专业教学团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加深对职业标准和行业最新发展信息的了解: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对原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中内容进行了“解构分析和重构整合”以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专业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参照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依据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习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课程以学习情境(项目任务)为单元进行学习。每个学习情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借助虚拟教学软件、仿真教学台架,实行一体化教学。同时根据认知规律,课程教学情境的选取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

专业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一)建设品牌企业区域能力发展基地,完善三方校企合作机制

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有足够的设备来支持。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昂贵,职业院校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且难于及时更新,技术与市场脱节,难以保障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条件。为了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应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金和技术力量,促进专业实训设备与新技术同步发展。按多方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我院引入VOLVO建筑设备及其产品代理商,与工程机械专业共同建立了区域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区域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将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客户技术服务基地与学院专业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具备区域员工培训中心、学生实训基地、科研合作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围绕“发展基地共建、运营共管、培训教师互聘、员工培训共担、‘订单’学生共育、社会服务共享”的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了相关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

(二)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水平、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来实施。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强制性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和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的品牌生产厂进行全面培训并取得企业认可的培训师资格。专业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外,还必须担负学院内职业能力发展基地培训教师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责任。在合作方,品牌代理商(用人单位)委派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组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以建立科学的专兼职教师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申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