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其中职学段课程有别于普通高中,高职学段课程有别于三年制高职,形成了基于能力本位的一体化课程衔接机制,具有区别于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独特优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能力本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48-03
目前,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纷纷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立了高中起点的学前教育三年制大专的同时,也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基础上设立了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中、高职衔接连贯的专科教育,学生在前三年中职学段完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导向的基础教育,后两年接受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教育。采取五年制三、二模式培养初中起点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应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良好选择,一方面可以整合中职幼师专业资源,有利于扩大幼师培养规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纳有培养前途的优质生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区别于普通高中课程和一般高职课程的独特优势。作为高职院校新办专业和新的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是培养优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地方院校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制中职学段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比较
(一)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后三者一般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强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人格健全教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参加高考升入大学深造。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各界对高考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导致普通高中教育存在单一强调知识教育或知识准确度的弊端。鉴于此,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完善,2003年,改革之后的新课程不以学期而以模块区分学习内容,采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学术性课程的形式在各地进行实验和推广。
职业高中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不但要学习高中的基本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还要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存在较大差异。课程设置的不同取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对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界定: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教育部2003年制定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职教育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
通过比较,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以下不同:
一是基础性与专业性的不同。普通高中教育以培养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为目标,为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中职教育则具有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培养目标。
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不同。普通高中教育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中职教育则要求在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加强受教育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是其主要任务。
三是通用性与实用性的区别。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通用型人才,与地方社会需要的联系是间接的;中职教育则体现服务社会的实用性功能,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与“流”的关系,同属中等教育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因培养目标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设置取向。
(二)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科相对分散,课程设置注重全面性而较少实践和应用。近年来,伴随全国各地高中课程改革的普遍深化,一些普通高中缩减了必修课学分,增加了选修课学分,选修课通常扩展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种类。其中,职业技能类课程的开设主要立足于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到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促进对文化课的学习并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中职课程保留了必要的文化基础学科,且无高考升学压力。中职文化基础课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从目前的教学科目及学时安排上看,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科目要少于普通高中,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比普通高中少30%。中职教育之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还在于注重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目标明确,注重技能课程和实操课程,强化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点。归根结底,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为主,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备的教育。
因此,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段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行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宽基础、重能力、求发展的课程设置理念。一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体现中职学段教育的基础性、理论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没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中职教育就会等同于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应体现中职学段教育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要求,中职教育就会混同于普通高中教育。
此外,五年制学前教育的中职学段课程也有别于三年制的中职课程,在基本素质教育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模块课程设置上,前者注重与高职学段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衔接,体现继续教育思想,其课程体系须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为高职学段的进一步深造打好文化知识和能力基础;后者则需在一定时段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能力实训实习过程,使中职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五年制高职学段课程与三年制高职课程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四年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高中起点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初中起点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初中起点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与三年制高职教育都属大专层次,从其生源质量和课程设置来看,可以在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学制不同,但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以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为例,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能胜任幼儿园工作的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再以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与较扎实的科学、人文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弹唱跳说画做六项基本技能,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2010年4月,山东省制定了三年制中专、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的课程方案,对各级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如对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在培养规格和素质方面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都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这一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具体培养标准和课程方案提供了参考。
基于同样的培养目标,五年制和三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的课程科目基本一致,相对中职学段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两个模块课程,都增加了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两个模块,体现了分阶段、分步骤达到专业能力标准和目标要求的一体化培养策略。
(二)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五年制高职学段与三年制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科目虽基本一致,但因生源不同、学时不同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培养效果却很明显。比较起来,五年制高职课程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跨中、高职学段的五年制技能课程学时更多。儿童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课及美术、音乐、舞蹈等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开设的时间普遍较短,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技能基础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短时期的训练无法满足实际的技能需求,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相比之下,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中职学段入学伊始就接受弹唱、舞蹈、绘画等技能方面的课程训练,掌握弹、唱、跳、画等一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跨越了中、高职学段,学程更长,更具有长期性和接续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是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技能课程学习相对容易接受。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虽然普通高中文化基础功底较为薄弱,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但他们的专业可塑性和适应性较强,可谓“起点低、落点高,定向强”。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专业技能低于五年制大专生。由于高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身体各方面已经发育成熟,身体的柔韧性明显比不过五年制学生,可塑性相对较差。入学前对舞蹈、琴法、乐理又没有接触过,再加上专业技能课时少,学习时间短,专业技能学习困难较大,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在技能学习方面,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初中毕业生而言相对容易,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效果相比三年制大专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保证幼儿教师培养的质量。初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在形成之中,身体发育可塑性强,专业技能技巧容易提高,从初中毕业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优质幼师人才,也能更加充分地体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独特优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熊伟.中等职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其发展对策浅见[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2,14(3).
[2]陈丹辉.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2(2).
[3]于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实施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4]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5]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6]黄慧君,陈丽娟,谢坤.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探析——基于我校三年制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