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文化融入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64次
  • 评分4
  • 76
  • 0

刘丹 韦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从企业的需求看,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有高水平的职业文化素质;就个体的职业人而言,既应具备作为“硬件”的职业技能,也应具有作为“软件”的职业文化;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这都说明职业文化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范畴,在职业教育中需要融入职业文化。实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文化融入,需要以下策略:课程开发对接;在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中陶冶职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深度融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业文化;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65-03

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为什么有的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做了一辈子职业人,却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认同?为什么有的毕业生工作了多年仍然未融入其所从事的职业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或多或少都与职业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文化素质培养缺失有一定关系。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因此,笔者主张应将职业文化培养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之中。

职业文化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范畴

职业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既有技术层面的意蕴,也有文化层面的意蕴。职业教育作为指向职业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样包含了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双重意义。因此,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应该蕴含职业文化这一范畴,职业文化是职业教育的内核。文化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层面。文化即人化,文化是一种存在方式,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王文兵等人将职业文化定义为:“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我们认为,职业文化指流行于不同职业群体中的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范等,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工群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的职业群体意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专业的知识、技术和为维护职业群体利益及规范的文化制度。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集团性。职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礼仪和职业制度等内容。依据文化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外表层的职业形态、职业行为和职业礼仪,中间层的职业制度和职业规范,内核层的职业价值观等。

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工具和运用技术?他们是否在内心体验和感悟到所从事职业的职业精神和价值感?要走出卓别林时代“一见到螺丝就想去拧的技术取向”,职业教育不能被沦落为一种技术训练取向的实践活动,其更为深层次、更为富有真实内涵的是对于人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职业文化的陶冶。因此,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要聚焦在个体的职业文化取向之上,在技术基础上的职业精神熏陶,形成一种整体的职业文化涵养。

职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从企业的需求看,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有高水平的职业文化素质 一个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质。比如,作为一名合格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需要有一定的电气专业精神。据调查,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要求依次是爱岗敬业、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吃苦耐劳、亲和力、品行端正、进取、气质佳等,其中对爱岗敬业、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要求尤为突出。企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关联——让广大员工感觉到与企业的关系是荣辱与共,而这个关联的前提,就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就个体的职业人而言,既应具备作为“硬件”的职业技能,也应具有作为“软件”的职业文化 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理性的物理世界之中,更生活在一个意义性的精神世界之中。由此看来,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人的技术理性,而是通过理性的学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职业教育的根本在于通过技术文化陶冶人,使人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满的存在。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具备职业技能,也涵养着丰富的职业文化。如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表现在专业能力方面,还表现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表现为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能力表述为:(1)掌握一定的就业及创业理论,熟悉现代化生产知识与管理理论;(2)掌握各种机床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接线、调试和测试维修等技能;(3)掌握特种电机的使用、拆装、测试;(4)掌握典型电子线路的原理、故障检修及设计方法,能应用单片机实现一般控制要求;(5)熟练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编程与应用;(6)熟练掌握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调试及故障检修;(7)掌握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原理、安装、调试、测试与维修等技能;(8)掌握变配电基本操作方法;(9)掌握液压、气动基本技能。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方法能力为:(1)具备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2)具备对知识的总结、概括及应用能力;(3)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3)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规范;(4)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5)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业文化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技能水平高、职业文化素质好的优秀人才。

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文化融入策略

实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文化融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课程开发对接 在课程内容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职业制度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中吸纳职业文化,课程开发与职业文化相对接。德育课程打破对空洞理论的说教和灌输方式,紧密联系职业工作所涉及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要素。同时也要注重潜在课程的文化感染。如职业文化走进中职教室,烹饪专业以“儒厨”为主线,利用厨房“5S”管理特点来管理班级;摄影专业以胶卷为底纹布置班级文化墙;幼师专业以钢琴键盘和五线谱修饰黑板。课程实施中渗透职业文化教育,教师要解读专业教材中渗透的职业文化,挖掘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背后的文化。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目前,我校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结合电气技术人才培养特点,在专业项目指导专家组的指导下,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强化课程、顶岗实习、德育课程五个模块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

在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中陶冶职业文化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加快其社会化过程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受过良好职业文化熏陶的学生才会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才能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缩短从学生转变为员工的适应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

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深度融入 可聘请相关职业领域的杰出人士深入学校开展讲座、报告,将职业工作中的相关理念和文化引入职业院校。通过派学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接受职业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文化熏陶,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职业文化素质,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职业文化支撑。通过校企合作落实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学生亲身实践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能够学习职业规范、参与职业活动、感悟职业使命,增强职业文化认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先后为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天铁集团、天津钢管公司、经纬集团等大型企业培训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服务。与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尤尼佳生活用品(中国)有限公司实现“订单式”培养。合作领域涵盖了一线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新聘员工入职岗前培训;为解决职工子弟入企就业的专项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师队伍培训;技能大赛选手赛前专项技能强化;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如参与企业新员工招聘命题及面试工作。培训层次包括:学制教育(三年、两年)和岗前专项培训(1~12个月)、技能培训(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时间3个月~2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

[2]曲东华.从企业文化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5(6).

[3](英)齐格蒙特·鲍曼.作为实践的文化[M].郑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