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芬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提出了高职“工作任务导向”教材编写的建议和对策。首先,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人本化”的基本前提;其次,教材内容上要体现“工作任务导向”的基本特征;再次,教材结构要表达“工作任务导向”的基本思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工作任务导向;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56-03
高职教材的内涵及特征
教材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广义的教材是指所有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笔者探讨的教材是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材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则非常精辟地定位了教材的意义,也就是说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是从属于、服务于教学需要的。教材与其他知识载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教材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组织起来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知识系统。教材的本质特性是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尤其是学习资源而存在。高职教育的核心教学材料在编写和运用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高职教育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就业环境、职业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创造性地选取并灵活运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成长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学习者而言,教材可以提高学习者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者个体人格的发展,传承社会、文化、道德等信息;促进学习者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教材作为“无言的教师”,可使学习者减轻学习的负担。因此,教材是学习者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并培养思维能力和品格的主要工具。
2.对施教者而言,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材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缩短课堂讲授时间、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利于规范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教学目标通过课程逐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学习者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内容要求培养学习者的岗位操作技能以及学习者的职业成长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教材。教材是课程的“物化形态”,具体反映了教学的内容,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的优化与运用成效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高质量的高职教材应体现以下基本特征:
1.教学的有效工具。教材是在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知识技能的系统性。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材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论的要求,构成有序的知识网络或知识链,保持自身体系和结构的有序与系统。
3.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编制教材的目的是为教学,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教材的规范性。教材史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材的基本结构已经大致形成,但也在不断演进,在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的同时,教材的编制体例、印刷规格、符号、质量要求等方面也要相对规范。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岗位群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教育,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学习者对成熟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这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操作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从本行业、本专业领域有效的岗位需求中去探索,也就是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布、工作特点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是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及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培养途径方面,我们需要找出专业领域的共同知识和技术要点,以此为基础突出每个方向的操作特点和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开设来逐步实现培养目标。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媒体和工具。因此,高职教材必须强化应用,注重实践,符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跟踪先进技术;内容选择上,必须客观地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突出教材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编写体现“人本化”的基本前提
(一)激发教师在教材编写中的创造性
教师是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其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到教材的质量、教学的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材的编写应首先体现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激发教师在编写教材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和编写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同时充分尊重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及良好的编写环境,及时解决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帮助教师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要完善并落实教材编写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采取择优出版教材、实行优稿优酬、提供调研和编写经费、编写教材折算教学工作量、坚持教材评优奖励、提高自编教材学术科研分值标准等措施来激发教师教材编写的创造力。
要实现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教材开发、编写、审定、选用、更新机制,以帮助教师编写出版反映产业技术升级、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教材。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教材准入机制,规范教材选用秩序,建立全国高职教育教材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国家规划教材等有关教材编写、出版、选用及评价信息,健全教材选用制度。
(二)激发学习者在知识探求和能力提升中的创造力
教材是学习者课程学习的主要工具,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学习。教材编写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有利于激发学习者探索知识、提升职业能力的激情,满足学习者成长成才的需要。因此,在教材编写中,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学习者的思想意识,努力提高教材的内涵和质量,以满足学习者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习者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其次,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特点和心理动向,特别是突出高职教材的教学适用性和教学启发性,使教材呈现内容新、结构活、形式美等特点,以吸引学习者学习,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此外,还要使教材达到既满足学习者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各种素质培养的要求。
教材内容体现“工作任务导向”的基本特征
“工作任务导向”是指教材在内容、结构等方面要方便教师教、学习者学和动手做,以及结合职业岗位的工作实际,完成特定目标的工作任务。因此,教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
2.做的主体,就是什么样的人来做,实施者必须满足哪些知识和能力要求。
3.做的材料和工具,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环境。
4.做的环境,需要创造怎样的环境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不同环境下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5.做的方法,教材还要让学习者学习到做的方法。
6.做的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哪些知识和理论基础。
“工作任务导向”的落脚点是“做”,而做的要素有行动、思想和结果。起点是行动,通过行动(做)形成思想,思想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提升,思想推动行动产生创造的价值。因此,教材的编写还要体现工作任务的过程化,按工作(生活)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教材体系。专业的课程可以根据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设置,课程教材按其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或者工作情境形成若干部分,并由这些在工作过程上具有逻辑关系的部分构成教材的内容。在“工作任务导向”的教材中,实践成为教材的主体,在以”做”为中心的前提下,按照工作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高职教材的内容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要体现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前瞻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观念、新技术、新法规不断出现,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教材也必须及时体现这种发展和变化。
教材结构表达“工作任务导向”的基本思想
“工作任务导向”的教材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内容的,坚持以“做”为中心,强调“做”的系统完整,注重“做”的逻辑过程,追求“做”的实际成果。教材中要体现通过做形成思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材的编者必须具有“双师”素质,对相关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的目标要非常熟悉。当然,对本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也须做到科学地处理,实现实践(工作)与理论基础有机结合的目的。
“工作任务导向”的教材结构可以采用直线并行式或者螺旋递进式两种编排方式。
1.直线并行式。这种排列方式是对同一部教材的内容,按照工作任务需要完成的目标、过程、方法等因素,以工作流程为线索,直线推进,每个工作任务并行排列,各工作任务之间没有包含的逻辑关系,内容也不在各工作任务之间重复排列。也就是说,按照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任务编排在同一教材中,每个任务都按照流程、方法排列,实现工作目标,各工作任务相对独立,在教材中先后的排列顺序上没有太多包含、递进、因果等逻辑关系。
2.螺旋递进式。在“工作任务导向”的教材中,这种编排方式是在同一教材中编排的若干工作任务中,后续的工作任务可能包容前面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也可能是完成后面的工作任务,需要运用到前面的知识和方法,或者前面的工作任务相对简单,后面的工作任务螺旋式地递推到相对难度较高、方法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在这种螺旋式的递推中,学习者的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这种教材结构的排列方法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教材内容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教材结构编排方面也要适应教学方法多元化的需求,比如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已经不再是学习者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教材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多方面、多维度地开发教材资源。教材在形式上,还是需要新颖活泼,能以学习者为本,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于颖,于兴华,等.学习即活动:论信息技术教材程序结构的活动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2(1).
[2]张钦.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3]束云刚.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4]刘洪涛,汪立亮,等.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2(3).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