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刍议

  • 投稿ying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21次
  • 评分4
  • 49
  • 0

雷小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职业人格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性,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目前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人格的养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15-03

在心理学上,人格也称个性,是人的基本品质、心理格局和精神面貌,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志向、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体貌特征以及与人交往和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等,是一个人的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人格的一般含义出发,职业人格可以如此解读: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具备的基本人品和资格以及心理面貌。它是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兴趣等因素的综合体,以一系列具体的社会性职业活动为载体,以个体的言、行、情、态为表征来加以表现,不仅体现于人的社会职业活动中,也渗透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职业人格蕴含着一定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人的自由发展需求,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健康人格发展在职业领域中的自然要求和具体表现。

高职学生职业人格是指高职学生基于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为适应未来职业生涯需要而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作为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应具备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或个性特质。它是高职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的主体性品质,是学生世界观、价值取向、理想情操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能够保障并促使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渐趋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整体精神面貌。

成年人的职业人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动力性等基本特征。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本质上属于一般职业人格,当然也具有职业人格的基本特征。但是,作为尚未正式走入职业领域的处于成熟发展中的在校学生,高职学生身上职业化了的人格无论在整体性、稳定性,还是动力性方面都处于萌芽和成长过程中。同一般成熟的职业人格相比,抑或与同龄的本科院校学生以及接受同类型教育的中职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职业指向性、不稳定性和发展性、务实性和创新性。

职业指向性

职业指向性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基本特征。受职业所制约,具有职业性表征是职业人格区别于一般人格的主要特点。职业人格与特定职业的职业规范相联系,不同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不同的职业人格。学生从走入学校在各个专业学习开始,就明确了现在的学习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就业。然而,与在社会一定职业领域中从业的成熟的职业人相比,高职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在校学生,他们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即便拥有了一定的貌似职业人格特质的表现,也是在学习之余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有限职业经验和感受,是肤浅的、零星的、短暂的、情境性的,尚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成熟稳定的职业人格,因为心理学认为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

尽管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还谈不上持续而稳定,但不可否认其职业人格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沟壑。当本科院校的莘莘学子在大学“象牙塔”里研究着苏格拉底,梦想着做爱因斯坦,在“考研”和“就业”路上踌躇徘徊时,高职学生却只有一个人生选题:到哪里就业更理想?因为高考独木桥上的失利已经把他们从理想的高空摔到了现实的平地,严峻的现实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既然选择了职业教育,那么就要脚踏实地学知识、练技能。正因为“高职”与“普通高校”在学生人格培养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实际应用型”与“非实际应用型”、“定向”与“非定向”的发展倾向之差别,所以,如果说本科生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一般人格的养成,那么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就显得非常突出且明确。

从本质上说,职业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高等职业教育是通过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来发挥并实现培养人这一最基本功能的。所以,高职学生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都有了基本的职业定向,在选择学习专业之时已经初步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只求知道怎么做,不求知道为什么”看似十分功利却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办学宗旨,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后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职院校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和实习实训都与社会职业需要和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逐渐摆脱盲目的职业选择,即便尚未确定具体的职业岗位,但已经在一定的专业领域或者岗位群里确立了职业方向,职业意识逐步清晰而加强,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等都在不断地树立、形成、提高和发展,人格的职业指向性十分显著。

不稳定性和发展性

不稳定性是正在成熟发展中的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突出特征。虽然作为“准职业人”,高职学生的人格特点中带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但是,作为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尚未正式走入职业社会的“准职业人”,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尚处于萌芽、生成和发展阶段,由最初的不稳定而逐渐趋向稳定。在高职院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人格中的职业指向性都有差别,其职业人格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与成熟的社会职业人相比,高职学生所获取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常常具有偶然性、情境性、随意性。他们的“职业活动”主要是学习之外的社会实践和近似模拟性质的实习实训、勤工俭学,而非系统的真正的社会职业活动。所以,在这种“类职业活动”的情境中,他们可能因为偶尔的一次成功就获得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也可能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而丧失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可能今天一时兴起就想从事某个职业,也可能明天冷静下来又转移了目标。正因为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未完成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其职业人格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即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另一特征——发展性。

发展性是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格主体而具有的天赋特征。人的发展性决定了人格以及职业人格的发展性。严格说来,职业人格的全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先天和后天的“结晶”,是个体在具备了遗传和成熟因素所提供的生理前提下,在后天的现实职业环境中以理想的职业人格为目标,通过不断的职业实践逐渐养成和发展的。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理想的职业人格要求,从业者已有的现实职业人格并非恰好都与之符合,当理想的要求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产生矛盾的时候,主观能动性使得人能自觉利用并创造条件,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朝理想的职业人格迈进,最终实现内在人格与外在职业要求的和谐统一。

务实性和创新性

务实性是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重要特征。虽然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类型,但其特色和定位确立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的属性在决定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职业指向性的同时,也决定了其务实性特征。与普通教育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人格特质中的职业现实性和务实性特征更为突出和自觉。因为“普通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一个科目或一组科目,特别是(但不一定)准备让他们在同一级或更高一级接受进一步的(更多的)教育而设计的教育。”普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和“做高深学问”的宗旨引领下,重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即便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其目的也在于通过课堂以外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养成一定技能,其最终目标是从事研究型和开发型职业。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是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非科学家和学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劳动组织方式变革、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使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特有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训课)教学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和技师)”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相结合,甚至实践部分无论在课时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过理论学习部分。高职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回答“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而非回答“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概念和原理只要“适度”、“够用”足矣。所以,在这种时时处处透着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教育氛围中,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务实的烙印。

务实并不意味着对创新的排斥。创新性是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学生作为职业人格主体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尽管高职学生的人格具有鲜明的职业萌芽并涂上了现实色彩,但其形成并非学生单方面受制于社会职业活动而被动机械地实现对职业的适应和顺从的结果。相反,职业人格是人——高职学生这一职业活动的主体能动作用于客观职业环境的产物。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聪明才智主动适应和改造社会职业环境,不至于成为职业规范的奴隶而被动地去适应职业要求,从而实现人与职业的完美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创新,学生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责任感和探索精神等都是职业人格创新性的表现。

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尤其是与主要培养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强调学术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学生人格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应用”和“高级”两个方面。作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主要从事的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技术实施、技术实现和技术管理工作,其创新性不在于创造新的、前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技术,而是更多地侧重于能利用自己的特长熟练具体地从事某一种职业的工作,能运用已有的、成熟的、规范化的技术和管理规范直接生产现实的社会物质财富或提供各类服务,把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的理论、设计、规划和决策变成具体的物质形态,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智慧。所以,能够顺利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妥善处理现场突发事件以及进行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就是创新。同时,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具有高等性的特点。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高职学生必须具备更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更强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岗位此消彼长和劳动力流动成为职业领域的常态,严峻的就业现实雪上加霜,促使高职学生直面现实,寻求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体现出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高度的责任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自强、开放、合作等意识。而这一切既是职业人格创新性的构成要素,又是职业人格创新性的显性外化。

更为宝贵的是,与一般的成熟的社会职业人相比,高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充满朝气和希望,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和创新性。他们尚未真正涉足社会,身上具有的积极的人格力量更为单纯、强大和外显。无疑,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具有更显著的积极性和正面力量。这正是学校教育大有可为的基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乐观解读并积极引导学生职业人格的生成和发展,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鸣.高职教育应注重职业化人格教育[J].教育探索,2000(11):78.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7.

[3]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4]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24-28.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