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开放办学

  • 投稿夏天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00次
  • 评分4
  • 23
  • 0

周君明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机构,其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开放办学。高职院校要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理念;以人为本,改善办学环境;整合资源,规范管理运行;融入社会,吸纳社会资源;放眼全球,开展国际合作,走开放办学之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开放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18-03

作者简介:周君明(1968—),男,湖北天门人,硕士,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开放型办学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G2013A001)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机构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公司治理时相对“股东至上”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认为企业是由多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联合体”,企业在关注股东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行性得到了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验证。随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和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也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视角。

高职院校作为政府投资为主的非营利性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符合人们对高职教育社会责任的要求。高职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职能及开放、合作的跨界属性,其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一项关系众多利益主体的公共事务,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特色必须适应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社会、社区、企业及纳税人)的要求。其次,高职院校赋予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的现实背景。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院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股东,其事业成果不可能由某人独享或者在某少数组织成员之间分配,也不可能由某人对学校行使独立控制权,能从高职院校获得一定利益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各类主体都是利益相关者。第三,利益相关者理论顺应了高职院校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伦理要求。高职院校创造价值仅仅立足于组织成员是不可取的,在没有形成立体多元利益主体机制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其他权力主体的约束,单一权力可能被滥用,造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失衡,不利于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其办学能力、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与利益相关者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机构,寻求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和相互制衡的机制是高职院校治理的明智选择。

开放办学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办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

首先,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创新,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需求提供不断学习、不断满足的有效途径,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才能提供给高职院校必需的资源。高职院校也必须打开围墙,寻求与利益相关者充分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开放办学之路。

其次,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提高科研水平。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和教学型高校的功能定位使得其较本科院校在科研能力和水平上存在很大距离,但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可以完全放弃科研,高职院校科研应该有自己的特定范围和目的,并加大科研力度。如加强应用科学技术研究,了解国内外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具备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等,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地位更加突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开放办学,才能了解经济社会的真正需要,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建设,增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增强服务的有效性,以服务能力的提升彰显发展价值。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实施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开放办学有了明确的指向,即高职院校办学为谁开放、向谁开放。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应该面向利益相关者,服务利益相关者,让利益相关者获得相应的利益。

如何认定和划分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国内外学者研究界定的方法不一。学者尹晓敏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学校关系的密切程度,将其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管理者、合作企业)、重要利益相关者(校友、政府、中介组织)、间接利益相关者(家长、同类院校、行业协会)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潜在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社会公众、媒体等),这种认定方法对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的考察是比较适当的。根据这种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 开放办学已得到全球教育界的认同。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高职院校的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者要突破思想的樊篱,走出象牙塔,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非封闭性,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之间、高等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相互作用,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品格来确立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并落实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相关措施,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吸纳一切有益于学校发展的要素,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

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就是以师生为本。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为教师营造开放、竞争的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生服务。此外,要关注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诉求,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整合资源,构建适应开放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多赢”的原则,构建政府、行业、企业、教职工、学生代表参与治理的高职院校治理机制,探索成立高职院校董事会,建立由党委代表、校长、行业企业代表、专业骨干代表、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高职院校董事会决策制度(高职院校最高权力机构)。二是校务公开,做到管理决策有效开放。重点构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体制,加强党内监督,强化行政监督,深化民主监督,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制约权力扩张。三是再造管理流程,改变高职院校泛行政化状态。建立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精简不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层次,避免机构的重叠与膨胀;合理划分学校与院(系部)权力,逐步下放行政权力,加强学术权力,调适行政、学术权力运行。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调整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紧跟市场,及时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搞好“三个对接”,即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的对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的对接,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紧贴岗位设置课程、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人才。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与统一,注重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结合与融通,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六是成立校企合作、校友联系和对外联络的常设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密切关注政府规划与行业政策、区域经济动态、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状况、兄弟院校的发展态势、知名校友发展情况,建立学校对外界的调查与联络机制。

融入社会,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资源 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就是为了解决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办学影响力。一是积极寻求政府扶持。政府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办学环境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二是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职教育要求的、开放性的、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的经验,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投资合作办学,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促进合作和交流,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多元投资办学的局面。三是推行“校企融合”、“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克服校企合作利益上的本位主义,改变“一味强调企业出血,学校得利”、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的局面,增强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共融、共建、互利、双赢”,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贵、税负重、融资累”所带来的生产压力大、转型升级难、管理障碍多、创新能力弱等普遍难题,高职院校可从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企业破解难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共享办学资源。可以通过校际高层和对口业务部门互访和交流、成立校际协作会、开展高端教育论坛、科研项目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互惠等方式,加强与同类高职院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区域“职教联盟”。五是架设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生源学校(高中、职高、中职)的沟通与联系,以特色吸引生源;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接轨、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接轨的运行机制;推行高职教育与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探索高职本科、应用型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的教育。六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区公众,提高学校经济和社会效益。高职院校要关注社会责任,以学校优势资源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如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凭借自身特色、优势专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兴办培训学校、社区医院、校办工厂、咨询服务机构等,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力,又可弥补办学经费缺口,更重要的是可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放眼全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要具有国际视野,要走出国门,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一是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德、美、澳、日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二是与国外高校、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三是与国外高校互派教师、留学生,加强学术交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毕宪顺.决策·执行·监督: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与协调机制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董仁忠.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3]尹晓敏.大学社会责任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4]于洪文.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1(6).

[5]黄浩岚.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3(21).

[6]钱闻明.关于高职院校开放办学路径选择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4).

[7]罗能.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对策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