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拓展分类高考模式的倍增效应研究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94次
  • 评分4
  • 70
  • 0

赵从英1 刘金録2

(1.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81;2.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 天津 300193)

摘要:分类高考模式的倍增效应,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的重新定位、再度融通上,最终将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这样的倍增效应,在某种意义上有其水到渠成的必然性,而更多的则应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有意而为、主动拓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拓展;分类高考;倍增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8-04

实行分类高考,是我国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然而,与其说高考改革自身具有重要价值,倒不如说在高考改革之后而产生的倍增效应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在于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再定位与再融通,以及重构我国教育新体系方面。

两类教育的再定位

实行分类高考,必然导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功能及教育目标上产生新的变化,乃至重新定位。

(一)基础教育的再定位

当前,基础教育的定位是以对受教育者施以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公民基本素质为目标。从理论上讲,这并没有错。但仔细审视其现实,却有明显缺憾:一是功能性偏失。即通过不断的选拔与淘汰,实际上强化了学生发展层次的划分,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类型的区别。二是导向性偏失。即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术型人才培养。

为了弥补上述缺憾,必须对基础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其定位要点是:第一,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介入职业教育内容。如通过整合劳技课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第二,在职业启蒙教育的基础上,开设正规的职业科目。这既包括普及性的职业通识教育,也包括以学生“成长档案”为依据的具有初步职业定向性质的培养。第三,为学术型和技术型两类高等教育输送合适生源。即由单向输送向双向输送转化,为两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同样牢固的基础。

显然,基础教育再定位的核心目标,是将仅注重培养学术型预备人才,向既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又注重培养技术型预备人才转型。

(二)职业教育的再定位

当前,职业教育基本定位于进行科学技术理论和职业技能教育与训练。但在实际执行中,也有明显缺憾:一是教育体系不健全。即仅有中专、大专两个层次,鲜有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基本空白,故被指为“断头教育”。二是中职和高职衔接不畅。所谓“中职接高职”,主要着眼于架设升学通道,双方缺乏相互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三是职业教育“普教化”倾向值得关注。

实行分类高考之后,为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其一,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即建立与普通教育(学术型教育)相同的办学层次架构;设立从中专到研究生教育的统一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其二,确立明晰的职业教育目标。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提出的“中专加中级技工”和“本科加技师”的培养目标值得推广。其三,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着力扭转脱离产业、脱离实际的非职业性倾向。

概言之,职业教育再定位的核心问题,不是原有定位不确切,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更加完善。

(三)高等教育的再定位

当前,普通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一是过于偏重规模扩张和层级升格,忽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二是过于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忽视技术型人才培养。而高职教育的突出问题,一是仍然存在偏重“学科本位”的办学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实际和产业结构相脱节;二是教育层次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困境。

实行分类高考,为两类高等教育作了形式上的再定位。而如何将这种新定位落到实处,还需下一番工夫。就普通高校而言,主要是压缩规模、提高质量,集中优势资源,切实造就一批学术型杰出人才,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对高职院校而言,主要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着力建设层次完备、衔接紧密、与产业结构相适应、能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职教体系,造就一批技术型领军人物和数以亿计的创新型劳动者。

简言之,高等教育再定位就是要充分发挥两类高校的各自优长,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相同的发展空间,合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新定位,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行分类高考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的延伸效应。因此,顺应形势、有所作为,就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两类教育的再融通

实行分类高考的要旨,表面上是促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司其职、各展所长,而深层次的目的,却应当是促进两类教育的进一步融通。

(一)教育理念的再融通

尽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但在教育理念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

第一,都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无论哪类教育,都不能流于空谈,无论哪类人才,都应当知能兼备。所以,应像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将教育目标界定为“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以后,要去实地应用”。

第二,都要秉持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宗旨。普通教育为各科学领域的发展服务,职业教育为诸技术领域的发展服务,其实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现今的理、工、农、医乃至艺术、军事院校,无论称之为普通教育也好,称之为职业教育也罢,都不能脱离具体的产(行)业而存在和发展。

第三,都要以造就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无数事实证明,其本质却是教育水平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竞争。毋庸讳言,在前一时期,无论哪类教育,在造就创新型人才方面都有较大欠缺。当前,要以实行分类高考为契机,切实补上这块短板,并应努力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二)教育模式的再融通

简而言之,普通教育模式具有“学科本位”的特征,主要表现是学科划分严谨,知识结构系统。而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能力本位”的特征,主要表现是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强调能力的实践性。

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只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育而已。那么,普教模式与职教模式的契合点在哪里?答案是素质教育。这主要体现在:(1)发现人的价值。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有着同等的社会价值,实行分类高考,只是为他们铺设了适合于不同发展趋向的成才路径。这两类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充分发掘和展现他们的社会价值。(2)发挥人的潜能。任何教育的价值都在于把自然人的潜在能力激活,使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自主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门类,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显然是分类高考的要义之一。(3)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创造性之源,各类教育都要着力造就既遵循科学规律、又善于创新,既尊重前人成果、又勇于超越,既遵守普遍规律、又敢于标新立异的个性化人才。

(三)教育资源的再融通

实行分类高考之后,学术型院校与技术型院校的教育资源必须实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师资融通。学术型院校汇聚了一大批各学科的领军式专家、学者,可以为技术型大学的专业定向和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同样,技术型院校中富有技术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可以到学术型大学授课,或兼任普通中小学职业科教师,指导职业启蒙教育。

二是设施融通。通过校际合作,学术型院校的实验设施、设备,可以向技术型院校师生开放,以提高其科研水平。技术型院校的实习场地、设备也应当向学术型院校师生开放,以提高其实践能力。这对于两类教育的理念融合及造就“双师型”教师和“双能型”学生大有裨益。

三是联合研发。学术型和技术型大学都承担着国家或地方的科技开发项目,如果开展联合研发则更能体现集成优势,较好较快地取得成果。无数事实证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领域,因此,加大技术开发在科技研发领域中的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增强两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科技研发中的深度融合,一定会在提升我国教育水平,进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产生巨大推动力。

教育体系的再构建

实行分类高考必然会催生教育体系的再构建。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在适当的时候,以政令方式颁布一部新学制,以利地方执行。至于学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笔者不揣浅陋,试提出如下构想(如图1所示)和建议。

(一)基础教育

主要指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小学和初中学段,以教授普通文化知识为主,酌增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科。普通高中学段除设置职业科目外,应完成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可培养方向的测试和甄选,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施教。至于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似以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0%为宜,其升学方向为学术型和技术型高校。

(二)职业教育

系指初等、中等、高等(含研究生)学校职业教育和初、中、高三级职业培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可占高中阶段教育的60%,其毕业生应达到中级工水平,出路为直接就业或升入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可占高等教育的70%,招收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入学,以本科层次为主,修业4年。其毕业生应达到技师水平,出路为直接就业或接受研究生教育。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前和职后培训。其指向为单一工种(如电气安装工)或工种群(如金属切削加工类)培训,期限数月至数年不等。初等培训主要招收初中学段愿接受职业教育者(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学制4年,培养初、中级工。中、高等培训分别招收初、高中后未升学和同等学力的在职者,学制2~3年,培养中、高级工。此外,还可举办紧缺工种培训(如电焊工)、晋级培训(如高级工晋升技师)等短训班,学制依需确定。职业培训主要由各级人社部门举办,可依托全日制职业院校办学,亦可直接设在中、高等职业院校之中。此外,还要制定相关法令,规定企业的职业培训义务,强化企业内职工教育。

(三)高等教育

主要包括普通(学术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型)高等教育,以及相应的两类研究生教育。仅就学术型高等教育而言,其宗旨是培养学术型高端人才,造就当今世界前沿科技的领军式人物,其学术水平应瞄准世界尖端水准。因此,学术型高等教育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压缩规模、强化内涵。换言之,是将规模掌控在高等教育的30%左右,集中优势教育资源,精心培育一批学术精英人才。这是适应人才合理结构之举,也是抢占世界学术高地,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彰显大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抉择。

学术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都要设立研究生教育,前者要侧重基础科学研究,后者则应侧重应用科学研究。同时,应注重两类研究的融合,以打造复合型高端人才。

(四)师范教育

不争的事实是,学术教育和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是不同的。纵观我国师范教育现状,是普通师范教育与职业师范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据笔者所知,独立设置并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师范院校仅在天津、吉林等省市有几所,这是长期迟滞技术教育发展的主因之一,也与分类高考之后的教育结构转型极不适应。

因此,重新构建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大力强化职业师范教育,建议把普通师范和职技师范的规模调整为1∶1的比例。同时,职技师范类研究生教育的占比要适度高于学术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普通师范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职技师范以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为主、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辅。据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早在35年前就开展了同时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收学生的尝试,并一直延续至今。建议有关部门就此展开专项调研,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

另外,还要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师范教育,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及职业启蒙指导教师。

总之,实行分类高考,释放出我国教育体系将要进行战略性大调整的明确信号,预示着各级各类教育必将重新定位、再度融通,最终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这就是分类高考的倍增效应。

分类高考的倍增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有水到渠成的必然性,而更多的则应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有意而为,主动拓展。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分类高考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费重阳先生的具体指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纪秩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费重阳,刘金録.关于研究制定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