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长峰1 于强1 成丹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产业经济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出发,职教师资应该是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培养具有工业文化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并提出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期实现校企对接和职教师资培养文化层面的对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业文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69-0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提高教师工业文化素质是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研究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
教师来源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近年来,多数职校年轻教师学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但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仍高于80%以上。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在课程及教学活动中常忽视劳动教育和工业文化教育,使得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高,但由于其在成为教师之前一直在学校学习,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本行业及企业生产、技术情况和管理现状不够了解。
教师的工业文化素质仍需提高 要培养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质。多数教师在入职前没有企业实际工业项目的工作经验,入职后由于教学任务重以及到企业长时间学习经济和精力方面的实际困难,无法迅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文化带入教学活动中。对工业文化和工作价值观了解不足,无法在教学中更好地与现代企业文化及生产技术相结合,从而将工业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产业结合度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教学形式上多数仍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方式,教学方法上以理解为主,实践感受不足。教学内容仍以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为主,个别案例已与行业技术现状脱节较大,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当代工业发展水平同步,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感觉在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内容差别较大,不利于中高职学生初次就业时迅速融入企业。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现状
社会分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分工方面,高校具备高学历研究人员的学历、知识层次较高、创新和研究开发高新技术能力较强等优势,但生产经营和技术应用能力稍显薄弱;企业拥有工业化制造技术、与产业结合紧密、对技术和市场较为敏感等特点。在“做中学”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职校教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最重要的环节,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质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职业教育传授的知识是现场情境性很强的技术性、程序性知识,是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情境中的应用,即解决产业中某种具体技术问题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企业利用技术进行生产并创造效益,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会碰到很多具体的实际技术问题,需要融合个人的技术经验和创新思想来解决,而这些都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无法提供的。
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业文化素质应来自企业的工作经历和产学研项目的工作实施过程,其表现形式是一种修养、认识和观念,如时间观念、市场观念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观念等,这些不但要融入高新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更要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职教教师往往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就业初期无法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真实工业产品生产经验,逐渐与产业的技术发展相脱节。
现阶段,中、高职院校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但仍然存在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方面通常与掌握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无关,主要是学生在在校期间以及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与制造业产业具体结合的机会较少,不能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与现在制造企业发展中所需的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现阶段职业教育在与行业及产业对接的过程中,也大量存在着学生前期在中、高职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的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两个阶段各自为战、对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缺乏沟通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正确理解在学校所学技能与企业实践及工业思想之间的关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工业文化教育水平,在提高人才队伍技能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工业文化思想教育,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和市场的对接能力。
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
“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特色,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关键。当前培养的职业教育专业理论教师实训实践能力普遍不强,缺乏企业工作经历,难以跨越教育与产业间的鸿沟,迫切需要一支具有现代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根据对中职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师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和分析发现,懂专业、懂教育、有理论、会实践是职教师资特定的职业要求,中职专业教师需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换言之,职业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技术操作技能、教学技能及相应的工业文化素质。
工业文化根植于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中,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最为紧密,中、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将教学、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职教师资的工业文化素质,对于提高中、高职院校与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
“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方法与途径
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方法与途径,是职教师资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教师资培养从生源、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以及“双师”技能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它以“双师型”职教师资评估标准为目标,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院校、中高职学校与企业之间,以全面提高理论教学、实训实践技能和工业文化素质为纽带,最终实现技能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培养,如图1所示。
强化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课程,突出工业文化特色 优秀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主,教师要懂理论、会讲授、会实践、能操作,这些特点是职教教师的典型特点。现阶段,职业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仍然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师范技能及相关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需要改变仅注重学科系统性,忽视以企业文化和先进管理制度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教育的现状。职业教育师范类的学生要同时具有专业技术和师范技能,要使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教育更直接面向产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要满足未来职业教育教学岗位的需要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具有针对性。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结合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训实践课程,运用大量的资料和案例介绍现代工业生产中理论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树立为现代工业生产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将现代先进企业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与实现工业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化的发展与产业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形成成熟稳定的工业文化思想。
整合工业文化载体,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水平 工业文化源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带来明显变化,而文化需要通过具体的物质和载体来体现。具体而言,教材、音视频资料、实训、企业管理制度及技能比赛等都是职业教育中常见的工业文化载体,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因为教学课程的设置、学制和经费的原因,这些载体往往很难形成系统性。工业文化思想不只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包含团队合作、刻苦钻研等非工程的但在工业生产及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工程思想的更高层次——工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与技术,并通过工程案例了解工业生产实际,这是学习最纯粹的工业思想,是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必备的专业知识。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在工业生产中团队合作和刻苦钻研精神,能够在原先熟悉的技术基础上,很好地融入或带领一定规模的团队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并且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另外一些毕业生则很有可能因为安于现状或缺乏刻苦钻研的动力与能力,逐渐被身边的同事超越而影响个人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要通过整合教学中的所有关键环节,通过学习各种技术如音视频资料感受技术、实训实践技术、技能比赛和企业实践工作应用技术等,更多地感受工业文化的价值观和内涵。在教学中,除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更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刻苦钻研创新等更高层次的工程思想,使其了解技术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要想人生有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其他工作能力。
构建与产业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职业院校与企业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应在现有的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础上,通过开发学校与企业专业相符或相近的课程及教学体系,在提升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基础性能力、发展性能力、师范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构建与产业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业文化,奠定学校与企业共同的文化基础,实现校企对接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文化层面的对接,构建具有技能型、实用型和工业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项目和主动接受工业文化熏陶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业文化素质,进一步拓宽与企业的合作渠道,加强高校与企业联系的密切程度,真正深入了解企业技术水平与生产现状,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人员基础,不断提高职校教师的工业文化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业必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过渡,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建设一支高技能且具有较高工业文化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要从课程开发、校企文化层面合作、工业文化载体整合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较高工业文化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进而提高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培养水平和竞争力,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蓝欣.对适合我国国情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7):73-76.
[2]王宪成.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70-72.
[3]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8(3):1-5.
[4]王建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51-56.
[5]罗涛,朱庆太.浅谈机电类职业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装备制造技术,2008(2):127-129.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