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良梅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5)
摘要:采用Conner-Davidson 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心理复原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30-04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促使其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一种内在潜能。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身处逆境和遇到挫折,对于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家庭贫困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让一些贫困生在校期间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以往的研究发现他们存在低心理健康水平、低自尊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等问题。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情感体验。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情景的行为倾向,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保护着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往研究发现:自尊和应对方式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高自尊水平的人会表现出积极的自我接纳和认可,以积极的方式表现自己,而经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样可以提升个体的自尊水平,通过认知和行动的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已有研究表明,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复原力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影响机制却鲜有研究。
本研究首先将选取一些适应良好和不良的贫困生,比较分析他们心理复原力、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同时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机制(是自尊通过应对方式作用于心理复原力,还是应对方式通过自尊直接起作用?)并建立机制模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南京某高职院校大一贫困生250名,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230份调查问卷,有效率92%。根据贫困生上学期成绩排名和是否担任校、院、班、社团主要职务,选出48名良好适应者(上学期成绩班级前10%且在校、院、班、社团担任主要职务)和32名不良适应者(成绩班级后10%且未在校、院、班、社团担任任何职务)。
(二)测量工具
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 由凯瑟琳·M·D(Kathryn M D)等2003年编制,2007年陈瑜等修订中文版。该量表共有25个项目,从“从不”(0分)到“几乎总是”(4分)进行5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ɑ系数为0.862。
自尊量表(RSES) 由罗森博格(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王孟成等修订,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四点计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应对方式问卷(CSQ) 由肖计划、许秀梅于1996年编制,由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共62个条目,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62~0.72。
(三)施测方法
按班级采用团体测试法进行,施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主试均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的方法有差异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良好适应者心理复原力、自尊和应对方式的特点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平均值为62.01±13.32。根据贫困生上学期的学期成绩排名以及是否在校、院、班、社团担任主要职务,选取48名良好适应者和32名不良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65.73±11.29)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59.09±12.42),且达到显著性水平(t=2.47,p<0.05)。
在自尊水平上,良好适应贫困生自尊得分30.71±3.91,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27.97±3.77),且达到显著性水平(t=3.11,p<0.01);在应对方式上,良好适应者在解决问题(t=3.052,p<0.01)、求助(t=3.123,p<0.01)和幻想(t=2.735,p<0.01)上都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但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与自尊成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因子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显著负相关,而与幻想相关不显著;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显著正相关,与自责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三)自尊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往研究表明,自尊和应对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高自尊者更容易采取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同时问题的解决处理也提高了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体验到高价值感。而高的自我价值感更易让个体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提高自己在遭遇挫折情境下的应对能力。因此,自尊可能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之间存在中间效应。
假设自尊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与自尊相关不显著不做中介检验)和心理复原力的中介变量,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依次回归的方法检验中介变量的效应,首先将所有指标均值后中心化,其中X为解决问题、求助、自责三个变量,M为自尊变量,Y为心理复原力。接着检验Y=cX+e中c的显著性,M=aX+e中a的显著性,最后检验Y=c’X+bM+e中b、c’的显著性。如果a、b均显著,则检验c’,得出部分或者完全中介效应,如果a、b只有一个显著,则进行sobel检验。本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自尊在与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中,a、b回归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而c’显著,为部分中介效应,即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自尊来实现的,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心理复原力。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ab/c)为34.3%。而自尊在与求助、自责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中,a、b显著,c’不显著,为完全中介效应。即求助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全部通过自尊来影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具体见图1。
讨论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良好适应者的特点分析
尽管高职院校贫困生在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下表现出一些适应不良,但是大学校园里仍不时涌现一些学习优秀、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良好的贫困生。本研究通过比较良好适应和不良适应贫困生的一些心理特征探索高职适应良好者的特点,结果发现:相比不良适应者,良好适应者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复原力,同时拥有较高的自尊水平且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此结论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的效度,意味着通过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不利环境,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探索出良好适应者的心理特征,即高自尊和一些应对方式。国外研究发现,一些特质,如幽默、自尊、自我价值感、高自我效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等可以保护他们免受危险因素的影响,促进健康发展。高自尊贫困生对自我价值更加肯定,这也帮助个体在面临不良情境下拥有解决它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可以让个体调动自己的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包括主动求助和探索解决问题之道等。这些心理特征都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大学校园里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状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秀的学业成绩。但是,本研究也发现:相比不良适应者,良好适应者也会更多采用幻想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的研究并不一致。如腾沁研究发现,高复原力组在自责和幻想中低于低分组。这可能由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在面临经济压力和由贫困引起的系列压力时,一些以往意义上认为不可取的消极应对方式,如幻想问题已经解决,可以让个体实现自我保护,以更好地应对哪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与之带来的压力。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复原力关系密切。而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发现,应对方式和自尊是影响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且能显著预测心理复原力的水平。对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可以让贫困生在遭遇问题时思考如何去处理问题,积极探索方法、途径,而非逃避、转移问题,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而求助的应对方式可以让贫困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复原力,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状况。但是,对于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却让贫困生感到自我能力的不足,怀疑甚至否定自我,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更易陷入自卑,而表现出被动消极的适应状态。另外,合理化是混合型的应对方式,集成熟与不成熟于一体。本研究还发现: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也会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这与以往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源于贫困生对一些挫折、不利环境的外在归因促使他们更加坦然地面对一些问题,而表现出较好的适应状态。
本研究还发现: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机制中,自尊在解决问题、求助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之间起部分和完全中介效应。即自尊水平在贫困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应对方式的重要中介作用,这可能由于应对方式和自尊之间本来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在面临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时,贫困生较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而较高的自尊水平因其积极的自我肯定和评价,会更加主动地解决问题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具有较高的心理复原力。同时,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在求助、自责与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即个体仅仅会使用一些应对方式并不能直接影响到其心理复原力,而只有在较多的求助和较少的自责让高职院校贫困生对自我能力和价值产生更多的肯定时,个体获得高自尊才影响到其心理复原力的水平。这更加强调了高自尊在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积极作用。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对方式让学生面对问题时不逃避,采用积极面对和求助的方式应对,从而提高其心理复原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增强贫困生自信和自尊的方法,如“我有、我是和我能”策略,帮助贫困生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水平,从而在面临不良环境时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增强在不良环境中的心理适应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2010(4):12-15.
[2]李艳华,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9-511.
[3]丁风琴,王勇慧,王淑莲.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9):86-91.
[4]高辉.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Kathryn M Connor,M.D,Jonathan R T Davidson,M.D.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76-82.
[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7]David Fletcher,Mustafa Sarkar.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definitions,Concepts and theory[J].European Psychologist.2013,18(1):12-23.
[8]腾沁,张宁.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9):835-836.
[9]腾沁,张宁.自尊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11):1330-1331.
[10]徐浩岚,戴艳,雷鸣.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7):650-651.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