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05次
  • 评分4
  • 57
  • 0

朱庆竖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自设立以来一直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近年逐步形成了“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措施以及和这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就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38-04

作者简介:朱庆竖(197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及职业教育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因此,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一直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指导,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动手能力弱等与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我校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

专业定位

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90万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82个。《纲要》同时指出,要在珠三角地区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将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化,园林绿化与产业链的伸延,园艺花木产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明显。园艺花木产业的美好前景,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园艺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所以,我们确定了都市园艺方向,把园艺专业定位为观赏植物生产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广东园艺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园艺行业从事观赏植物种苗繁育生产、养护、花艺设计及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园艺技术专业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转制以来,在学院“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开展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自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以来,我专业从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335”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从2008级开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符合园艺产业需求,实现了和社会的很好对接。

(一)“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园艺产业特点,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循环,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按生产季节分阶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核心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循环操作,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园艺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美化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广东经济发展。

“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识规律,依次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第一学年,学生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生产认知实践、花卉销售和寒暑假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培育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见习生的身份,把专业课学习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完成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以学徒的身份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生产实际应用能力,并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再通过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全面,独立从事中、高级园艺技术岗位工作,并考取花卉园艺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完成职业发展循环期。

在这三个循环期,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据园艺植物的生产季节组织教学,即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园艺岗位相融合,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融合的三融合。通过三个生产周期的三个融合,培养五种技能,即观赏植物繁育能力、观赏植物生产能力、观赏植物养护能力、观赏植物应用能力、园艺企业管理能力。该模式需要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议实行弹性学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广泛开展园艺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等内容设计调查方案,获取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资料。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33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园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职教集团、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实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综合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校内外实验实训质量,增加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强化顶岗实习。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突出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培养,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三,组织教师赴国内外院校进行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培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掌握人才培养规律,具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力。

第四,和企业密切合作,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递进规律,校内专职兼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园艺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实训管理模式,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教学场,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招标、承包和管理的运行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原则,构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组织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实践教学的计划、大纲、任务表、考核标准体系等文件。

第五,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

第六,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第七,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每一阶段的实施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改革的成效

实践证明,我校探索的“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获广东省“园艺技术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201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高职教育第一批重点培育专业。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通过向每届园艺专业毕业生发放《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毕业生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问卷调查表》,走访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201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53%,201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100%,2012年为99.37%,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社会满薏率也达到了95%以上。

(二)教学质量和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践,激发了对专业的热忱,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成立专业协会和兴趣小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强化了专业思想。自践行该培养模式以来,我校获得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培二等奖,获得广东省2007年以来的茶艺技能比赛的团体4金、6银、5铜奖项,个人2金、4银、7铜奖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5人,“广东省农业科技下乡先进个人”5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都是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园艺技术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近年来已有14人主编了高职规划教材14本,参编高职教材9本。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训基地不断完善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室9个,使教学从课堂直通生产一线,学习与岗位接轨。学院园艺实习基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五)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与广东省园艺学会、广州市花卉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广州市绿化公司、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广州昊卉园林有限公司、广州升威公司等紧密结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合作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和轻型钢构温室,并引入广州盛韵园艺公司经营,形成“校中厂”;与广州升威公司合作,在该公司建立了25亩的园艺产业园,公司还提供学生宿舍、课室等,形成“厂中校”,这两种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学院牵头,成立了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与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共同开展了生产、管理、营销、科研、教学、实训等工作,初步建立了共同培育人才、服务广东“三农”的良好合作架构,在创新园创建了教师工作站,在学院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18个,年接待学生量1 260人次,每学年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337人次,年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110人;年接收毕业生就业数37人,部分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

(六)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还为农村乡镇、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近1 000人次,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发10多项。2012年学院园艺技术服务团队获批为“省农村科技服务团队”,多名教师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必须要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学分制度、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作相应的改革。如按生产季节展开教学,根据物候期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决定上课时间。评价模式要使用态度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第一,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争取与更多企业深入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共同培养人才。

第二,进一步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尽可能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并协调解决好锻炼期间的待遇问题。

第三,进一步转变师生的教育理念。注意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注意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尽快获得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严格操作、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发展展望

进一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关注面向农村的园艺技术职业教育;积极探索3+2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兴华,姜素芹.高职农林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37-38,42.

[2]韦文添,刘永华,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农学报,2012(12):62-64.

[3]梁新安,梁芳芳.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南农业,2013(7):23-24.

[4]张静,杜庆平.园艺技术专业“四段四训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211-213.

[5]高俊萍.园艺技术专业“二周期,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

1(4):27-29.

[6]李寿田,钱剑林,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4):30-34.

[7]邓建平,肖君泽.高职园艺技术专业“4+1”工学交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26-1327,1375.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