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 投稿马汝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89次
  • 评分4
  • 92
  • 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陈良勇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及评价的薄弱点展开分析,将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协同机制研究作为探讨重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12-02

作者简介:陈良勇,男,副教授,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兼教学督导处处长、评建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估。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编号:G2012A015)的成果。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好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职业院校永恒的主题。在此过程中,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持续改善职业教育质量、优化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育人环境显得尤为关键。因此,需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其他非学历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职业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根据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职业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价,以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质量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前者是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专门机构领导、组织、实施的职业教育质量鉴定活动,以及监督职业教育机构内部质量的活动:后者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内部的质量保障活动。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现实和潜在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获得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现状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通过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制度保障、监控保障等形成特定的运行机制,最终达到质量目标。

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①法律保障方面。德国通过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等,对各方的职责、激励与制约措施都有详细规定,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坚实保障:②课程设置、专业管理与评价方面。英国、澳大利亚通过NVQ职业资格体系和培训包等制度,在保证各个行政区、学校自主权的基础上,提供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或职业资格标准。从制度上让企业参与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维护,以及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构建,确保职业教育的科学和规范化发展;③公共经费投入方面。各国采用形式不一,如“用户选择”政策、新学徒计划、“代金券”拨款形式等。由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将学校的吸引力与所获经费挂钩,客观上达到了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目的,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大众的功能。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问题被社会高度关注。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将“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写入《纲要》;2011年,教育部连续出台《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 12号),使得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较多,如北京联合大学鲍洁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浙江工业大学李海宗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王前新等编著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孙志河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等,都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原则、方法、要素、体系、机制进行了探索,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对职业教育机构外部质量保障的研究较少:②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的研究:③对协调中高职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三、研究目标的设立与内容的选择

1.研究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可从调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状态人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立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的关键监控指标体系(KH);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构成模式,提出职业教育内外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价的方案。

2.假设及重点。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研究可基于以下假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可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得到及时的收集与整理:监控关键评价指标,可帮助职业教育机构动态把握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2)笔者将以下研究内容作为课题选择的重点:①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④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建构的研究:⑤职业教育机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协同机制的研究。

3.创新之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①提出人才培养内外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协同问题;②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③提出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外部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方案(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从分析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解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问题:再通过确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评价指标,动态、准确地获取才培养质量的特征:最后提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

1.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现状;②调查研究法。对职业院校进行广泛调查,了解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发现共性规律及差异性特点;③比较研究法。比较现行各类职业教育人才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在全面性、灵敏度、有效性方面的异同;④个案研究法,可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个案剖析,以验证研究成果的适应性;⑤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数据和质量评价的实际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研究结论。

2.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可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通过调研、访谈、文献研究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比较,归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采集的途径、方式、技术、制度、指标——以状态信息指标为基础,通过筛选与再设计提出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个案研究,验证关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提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

具体工作可分为5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总体设计,分解任务;②第二阶段:查阅文献,调查、访谈、取证;③第三阶段:展开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个案研究:④第四阶段: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监控评价指标的研究:⑤第五阶段:总结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性越来越引起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强烈要求职业院校能提供更高端的职业教育机会。例如,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技能人才缺口近60万人,而满足产业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缺口就达10万人。因此,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将是职业院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可在完善相应质量标准和流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机构对内质量管理体系与对外质量保障体系的衔接,并通过对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问题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关键评价指标问题的研究,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方案,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