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 投稿美少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66次
  • 评分4
  • 67
  • 0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谭 卉 刘峻峰

【摘 要】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作为音乐治疗方式的一种,具有实施对象广泛、实施过程简单、实时效果明显等特点,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等状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拓宽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高校的影响范围,构建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高校运用的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接受式音乐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接受式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与运用”(编号:14QN65)的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导致的各类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努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成为高等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以语言为媒介,突出强调人自身的理性作用,主要通过纠正来访者头脑中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来改变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即“认知决定情绪”,但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情绪易波动的大学生,这种心理治疗方式有时会出现“道理都明白,但是很难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以大学生普遍接受和喜爱的音乐为媒介,直接作用于情绪,并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或者引起人的身心变化,即“认知决定情绪”,成为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方式。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和创造式音乐治疗四大类,笔者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重点探索了接受式音乐治疗的优势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其效果提出建议与思考。

一、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布鲁夏(Kenneth Bruscia)博士对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定义为:在接受式的体验中,来访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媒介对音乐产生反应。通俗的讲,是指在治疗中采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对来访者进行干预。相比其他几类音乐治疗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实施对象广泛,不需要学生接受音乐培训或具有音乐知识,只要学生喜欢音乐即可实施。据相关调查统计,100%的学生都不反感听音乐,91%的同学喜欢听音乐,42%的同学是音乐的狂热爱好者。由此可见,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治疗的方式。

2.实施过程简单。不要求学生参与音乐演唱、演奏甚至是创作活动,主要聆听各种音乐和歌曲,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音乐体验来实现治疗的目的。

3.实施效果明显。不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主动性,即使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能被音乐的美所感染,在无意识中把痛苦消极的创伤体验转化为积极深刻的人生体验。由此可见,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空间。

二、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的运用。压力也称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大学生处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但现实纷繁复杂,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冲突,给学生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陡增了压力。针对此情况,可以采取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来给心理减压。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是指来访者在治疗师的语言引导下进行音乐想象,所有想象的方向和内容由治疗师进行控制。

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大学生压力应对不良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音乐肌肉放松训练。首先让学生选择舒适的方式坐下或躺下,接着播放音乐,音乐倾向于选择没有完整的音乐结构和发展,只是一些简单的旋律碎片,没有明确和完整的情绪表达,只是听后让人感到放松和宁静的音乐,同时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放松,以达到躯体放松的目的;第二阶段:语言引导音乐想象。治疗师用语言进行引导,引导对方按照治疗师给予的内容想象。内容多为美好的大自然景象,如欣赏湖边的美景、呼吸草原的新鲜空气、享受和煦的海风等。

2.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的运用。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体验。大学生因其特有的心理和年龄阶段,使得他们的情绪具有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尤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外界刺激下,大学生更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来调节情绪。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是指用积极美好的音乐以及语言干预的技巧,引发和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美好的体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与之前提到的指导性音乐想象区别在于,并不对学生的想象内容和意象进行指导和控制,而是跟随学生的想象内容并推动其发展,目标是强化和发展其内部积极资源和积极体验。

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治疗大学生情绪调节失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内心的安全岛。治疗师选择播放美好、平静、温暖的音乐,并配上一些音效,帮助出现低落、紧张、焦虑和恐惧不安等症状的人稳定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内心安全感。第二阶段:强化积极资源。治疗师可以选择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首选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帮助学生找寻积极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通过音乐的渲染和语言的引导进行强化和放大,增加学生自我价值感。

3.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运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产生影响的互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很强的人际交往需求,但往往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因为恐惧、自尊或者自卑心理不愿交往,因为个性问题不善交际或缺乏交往技巧等。针对此情况,可以采取歌曲讨论技术来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歌曲讨论技术是指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聆听歌曲(或乐曲),然后就音乐所传达的内容、情感、体验和记忆进行交流和探索。

歌曲讨论技术在治疗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主要采用团体治疗的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支持层次的歌曲讨论。治疗师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各自喜爱的歌曲或乐曲的音乐之美,交流音乐所带来的情绪或者审美感受。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就音乐而谈音乐,不涉及音乐之外的内容。这种形式的音乐分享,相对简单和轻松,不会让人在交流中感到不安和威胁,因此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的开放自我的内心,参与到人际互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团体凝聚力。第二阶段:认知行为的歌曲讨论。治疗师利用对歌曲中歌词的讨论来引发来访者对思想、观念、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认知方面的表达和思考。歌曲与乐曲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有音乐之外还有歌词,是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一个人喜欢一首乐曲有可能是喜欢它的音乐内涵,或者是认同它的思想内涵,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几乎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歌曲,尤其是大学生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团队成员通过对歌曲中歌词的讨论能了解和交流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不同观念之间的成员思想交流和互动,达到积极观念的成员引导消极观念的成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1.拓宽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高校的影响范围。接受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心理健康疗法,应借助学校教育资源将进行推广。①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开展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奠定基础。②利用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结合音乐与心理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和《音乐鉴赏》等课程中增加《接受式音乐治疗与人际交往》、《接受式音乐治疗与心理调适》等章节的讲授;③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开设在线音乐视听和指导的服务,提供各类音乐的下载,进而开辟“音乐疗法之接受式音乐疗法”子栏目,介绍其相关理论内容,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在线试听音乐等资源供大学生浏览。

2.构建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高校运用的体系。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能更好地充实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构建完整的体系进行推广。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专业化、人性化、功能化”三位一体的音乐治疗室。配备电脑、音响以及小型乐器,并建立数字化的“音乐处方”,即丰富的音乐资源,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为“情感音乐书房”、“地域音乐书房”、“背景音乐书房”等三个板块,满足大学生不同的情感需要;②加强人员建设,着力打造职业素质高、专业过硬的音乐治疗师队伍。对从业者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健康的人格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并具有对于音乐治疗宣传、推广、教学、科研的能力;③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制定相关政策,保证经费、人员到位,加深师生对音乐疗法的认识,做到“有法可依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天著.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王雪敏.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运用[J].艺术百家,2012,(7).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