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72次
  • 评分4
  • 15
  • 0

——兼谈我校电气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袁川来 周维龙 孔玲爽

【摘 要】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当前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着力培养符合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84-02

作者简介:袁川来,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检测与工业建模优化控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电气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湘教通[2013]223)的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当前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真正把人才培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解决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模式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目前流行的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不断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符合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环境优良、教学团队精干、教学质量上乘的“卓越工程师”培训基地、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和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一、明确建设目标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现代科技含量高、教学科研功能齐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以“专技对接、工程为本、能力突出”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真正让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受益。

1.完善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初,学校的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会同企业领导、技术骨干等一起,根据专业发展走向和市场用人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大纲等进行修改和完善。

2.创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赴基地实习,指导老师由学校派出和企业聘请两种方式组成,从企业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专业技术讲座,按照一对一、一对二的指导模式,从实习内容、方法、流程、规范与质量上进行具体指导与跟踪。

3.实践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中,形成了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安全管理方案和分片、分区责任制,带队老师与学生一起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现代的生产工艺,将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带到课堂。与企业指导老师一起探讨,通过实习小组长及时反馈学生动态,及时解决问题,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4.探索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基地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上,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由学校带队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实习采取三种评价办法,一是日常评价,评价重点是每位学生在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表现,二是阶段评价,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状况,三是总体评价,评价重点是学生整个实习周期的综合表现情况、学用结合能力、实习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与实习成绩、实习津贴直接挂钩。

二、厘清建设思路

1.点面结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建立“学校由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牵头组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具体实施,企业由董事长亲自挂帅、行政人力资源部具体组织实施”的合作运行机制,使合作从“点”向“面”深化,实现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寻求就业出路。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合作组织,在共同的章程约束下,展开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2.无缝对接。实习内容由较单一的生产实习拓展到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分别对接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不同阶段的企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采用课程教学与生产流程对接、实习计划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内容与课题研究对接的“三对接”模式。除批量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外,暑假期间,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组织贫困学生及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参照生产实习流程进行日常管理。

3.全程共建。延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域,将企业的作用扩展到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实现校企“全程培养”。在学生从“入口”到“出口”的系统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携手,互动合作,形成共建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四共建”合作培养机制。

三、充实建设内容

1.以工程认证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最新有关工程认证教育的要求,按照电气、信息等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基地多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信息反馈为参考依据,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所在教学院构建具有综合性、前沿性和工程性特征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和“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配置,着力推动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

2.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是现代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基地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进一步科学定位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培养要求,拟对现有基地实践教学3周的固定模式进行改革,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

3.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为引领,完善基地教学资源。校企双方联合成立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小组,根据基地特征和人才培养需要,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像资料、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全面满足实践教学和工程教育需要。

4.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升基地发展能力。完善学生实习生活条件,逐年扩大基地人才培养的接纳规模;实现基地由“硬件资源的互补与嵌入”向“智力资源的互补与嵌入”的本质转变,使基地功能从产教结合向产学研结合扩充;构建互惠双赢的基地建设机制,形成共同建设、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深度合作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袁川来,等.电气类创新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