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92次
  • 评分4
  • 22
  • 0

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陈玉珍 张万芹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拓宽办学思路,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数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71-02

作者简介:陈玉珍,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数学应用;张万芹,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数学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ZD05)的研究成果。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2年,我国有1145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1036所,约占91%;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1250多万人,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但随着高校显现的“马太效应”,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在新常态下将面临生源人数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提高整体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数学专业为教师行业、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培养了良好的人才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数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减少,而且大学历年扩招导致毕业生猛涨,更是加剧了就业困境。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受地理位置、学校品牌、教育经费和生源质量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1.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交叉融合不够,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足。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对自身办学条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把握不够,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模式手段落后,同质化现象严重。教材和学习资源适应性不强,教师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学术型的专精,也无应用型的技术,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较大。

2.实验实践教学明显弱化,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办学经费、教学设施、管理体制的限制,办学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数学专业实验实习条件仍较差,实践环节较弱,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不系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强,实践教学体系陈旧和师资缺乏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和专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用人要求。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拓宽办学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挖掘专业特色。

二、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1.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要想有专业特色,必须因材施教,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培养。应以人才素质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在合理划分素质能力模块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促进学科交叉和文理交融、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和规格要求。根据素质能力标准体系各模块各单项的重要程度建立学分矩阵。适当提高学科交叉课程的比重,推进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2.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计划为主,让学生明确学习价值目标,包括职业定位和人生奋斗目标。通过专业思想教育、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习兴趣、远大志向、坚韧性格、探究精神等。主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另一方面,在老师指导下,以解决重点难点和思想方法为主,实行素质能力标准牵引下的自主学习。通过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完善答疑、辅导、讨论、探究、实践等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跨越时空的共享学习资源和条件。创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

3.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即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也可以缩小各高校数学专业之间的差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推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在网上开放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教学内容、实验安排、课后习题及参考资料,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和服务终身的学习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学习与答疑、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讨论交流、协同研究学习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跨越的多维时空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融“教、学、研、做”于一体的教学新方法。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主干课程要加大面向应用的实验实习内容,全面开放实验室和相关学习场所,实施融“教、学、研、做”于一体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为驱动,扎实开展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素质能力标准体系所要求的必要技能。积极开展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现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课内与课外的有机对接。探索与企业、学校联合组织实验实习,学生到企业和有关单位挂职锻炼的新模式。

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创业计划”,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和创业培训,开设相关的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 聘请企业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导师,与创业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 通过数学建模、数学文化节、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其他各种实践操作能力。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建设具有优良素质、合理结构、双师兼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首先,以高水平教师为核心,遴选团队带头人,组建若干教学科研团队。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其次,全体教师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自主学习,重点学习专业理论、哲学、系统科学等交叉科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等,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再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选拔部分教师到企业学习,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术,也要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虽然地方本科院校与老牌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优势以及差距和原因,只要我们着眼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发挥数学学科专业建设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践环节,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到位,就能培养出一批批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数学专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丹,周雪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8(12): 21-23.

[2]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6): 37-39.

[3]柳长青,罗朝晖.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 (2): 91-92.

[4]鲁惠.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10-20.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