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对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教育的思考

  • 投稿全球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980次
  • 评分4
  • 33
  • 0

——以“声乐”专业为例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纪维剑

【摘 要】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艺术教育中“声乐”专业教育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的探究,阐述了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与途径,构想了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设置、学科建设等方案、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69-02

21世纪,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借着这股春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繁盛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已有720多所都建立了艺术专业。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综合院校。然而,大多数以扩招为目的迅速成立起来的艺术院系,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短期效应产生了诸多棘手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以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中的声乐专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探究。

声乐专业素有艺术教育中的“大专业”之称,该专业在每年的报考人数和招收人数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皆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作为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中的“大专业”,声乐专业同样存在着专业设置时间短,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学生专业能力普遍较低,教材选用过于理想化,教学方式过于“西化”,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等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音乐表现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亦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理论与思想的实践载体,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为综合大学的声乐艺术专业,初引师资多为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教学基本沿袭了其母校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造成教材及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生搬硬套用于普通艺术院校教学中,出现“照猫画虎”的尴尬局面;另外,有的教师多根据自己的审美习惯和偏好选用教材,使得教学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内容过于单一、片面,甚至形成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娴熟的基础上盲目追求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导致了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的不良后果。

鉴于此,综合大学声乐艺术专业的教材应本着适合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基础阶段教学内容为核心再进行逐步提高和满足基层社会需求的标准进行选择或编撰。曲目选择应以中国声乐作品为主,外国声乐作品为辅;作品的难度以中级以下和中级的声乐作品为主,高难度的声乐作品为辅。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涵进行详实的文字介绍,对曲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演唱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说明和标识,使所选作品能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和目的。

另外,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在中国声乐作品风格内容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上应多做文章。如适当选择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歌(如少数民族歌曲)及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佳作和我国声乐艺术宝库中的近代艺术歌曲和古诗词艺术歌曲,甚至部分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流行歌曲亦应给予相应的关注。

二、提倡多风格演唱教学模式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能歌善舞,由于语言、习俗及人文各成一体,亦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本民族音乐。如蒙古的“长调”、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青海的“花儿”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审美情趣。在学习和演唱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过程中,仅采用一种风格进行演唱,必将会失去该歌曲原有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

声乐艺术教学模式应从构建声乐艺术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体系入手,积极倡导多风格演唱的教学思想,拓宽歌唱观念,灵活思维方法,坚持西洋唱法民族化的道路,把握民族声乐是用声音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原则。在对声乐教学形式的研究中,应强调打破唱法堡垒,在技术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的教学理念。如演唱《春游》、《给》等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时,可结合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采用纯净、内敛、含蓄的音色,来准确表达出这一时期作品所追求的境界和独特的神韵,将人物内心的活动,及其最复杂最微妙的情感体验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还要注重作品文学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歌词中蕴含着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做深刻的解读,以提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诠释《登鹳雀楼》、《鹧鸪天》等新编古诗词歌曲时,在演唱中应注重融入我国戏曲中的声腔艺术,将歌曲中的拖腔、韵腔演绎的韵味十足,达到词曲和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境界,以体现我国古歌曲风、雅、颂丰富的艺术魅力。

三、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是音乐教学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及所受的专业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亦造成他们在审美能力、理解程度、感知意识、心理调节、情感表现和个性特征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差异。如果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必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心理失衡而脱离正确的学习轨道,使培养塑造拥有鲜明个性、演唱风格多样、具有创造精神的声乐艺术人才成为空谈。

声乐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等因素,以“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进行科学的指导,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声乐教学计划。第一,在作品选择上,尽量选择作品风格更靠近学生气质,便于其尽快地进入“角色”,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掌握作品的基本要求,使其产生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第二,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对演唱技术技巧的偏重训练,可以适当安排小组课,让学生互相观摩,并以论文的形式写出观感。这一方式,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声乐演唱技术技巧,同时又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修养,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演唱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可适量选择学生家乡的歌曲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建议学生选择用当地的方言进行演唱,学生间亦可互相学习。这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亦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达到纯真自然的歌唱,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更好地促进教学。

另外,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注入新的方式和方法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时下,已有部分艺术院校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为例。新生入校后,首先通过考核对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考核结果,并参考学生的意愿,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配到各专业教师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提出申请更换导师。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及论证,根据论证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在学习期满两年后,学院再专门组织一次“双向选择”,即学生和教师根据两年来的教学情况进行互相选择,选择主动权以学生为主。另外,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学生正视学习态度,制订了每学期考试成绩在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将以小组课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的制度。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不仅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成果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体现。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应用到社会活动中是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根本要求。而今,缺乏实践经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作为综合大学声乐专业的学生,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尽快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将是今后真正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因此,学校既要注重对学生声乐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笔者以为,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和加强综合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1.定期举办艺术实践音乐会。一提到音乐会,总认为那是佼佼者的舞台。而在学校,也常常是为那些成绩优秀者所准备的,大多数学生很难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能够登上音乐会的舞台。其实,完全可以放开思路,使艺术实践音乐会的组织范围可大可小。如可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同学都要参加。形式可多样化,独唱、重唱皆可。邀请本院专业教师和其他院系的教师与学生来观摩、打分,评选出的优秀节目去参加年级选拔,最后参加院一级的艺术实践音乐会。院一级的艺术实践音乐会以两到四周举办一次为宜,评选出的优秀节目与学期末考试优秀专业学生一道参加本学年度音乐会,并颁发优秀学生专业证书以资鼓励。这种活动形式,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艺术实践的机会,又保证了教学和音乐会的质量。

2.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中。综合大学专业设置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理科专业。每年,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举办了种类繁多且具有一定学术性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成为了一支不可替代的队伍。但是,不少学生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到此类活动中去。笔者认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时,不应仅囿于为了参与而参与、为了拿奖而参与的意识中,应提高认识,将此类活动看作是艺术实践的一块重要的阵地。鉴于此,相关部门可在每学期初与校方进行积极联系、沟通,并有计划地将学生分派到各类活动中去,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专业考试成绩参考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同时亦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3.联系当地文化及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高等院校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机构。它不仅是某一特定区域精神文化的标志品牌,而且还应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地方大学的艺术专业,我们应该紧密地与当地文化部门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一种良性的对话方式和互动关系,探寻一条互动双赢的有效机制。

4.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参与家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早已是高等院校约定成熟的一项政策。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应利用所学,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去,以此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这既开阔了眼界,认识了社会,又了解了国情,服务了社会,同时,又可通过自身优异的表现为所在学校赢得赞誉,对宣传学校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总之,科学地设计和培养应用型声乐艺术人才的改革思路与途径,以及音乐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设置、学科建设的具体方案等,将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探寻的重要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月善.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专业检索的几点思考[J].中国店里教育,2011,(14).

[2]路广宏.关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6,(12).

[3]王延信.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艺术教育,2009,(10).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