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水工隧洞工程》课程实施方式改革

  • 投稿豆豆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60次
  • 评分4
  • 70
  • 0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刘建飞 任红侠

【摘 要】水工隧洞的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现有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四门课中讲授,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水工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亟需改革。应从分析水工隧洞工程的工作过程入手,在探讨其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课程内容的筛选、重组、实施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表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化课程,采用科学的实施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水工隧洞工程;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改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51-02

作者简介:刘建飞,男,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TZZ09102B04)和浙江省优势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的研究成果。

水工隧洞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建筑物之一,其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现有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四门课中讲授:水工隧洞设计在《水工建筑物》中讲授,造价文件的编制在《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组织与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讲授。这些课程教材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方式多采用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完这些课程,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较长,不符合现行的高职教育理念,需要进行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项目化课程改革,结合典型水工隧洞工程,组织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将原来分散在几门课程中讲授的相关内容,整合为《水工隧洞工程》一门课,涵盖其设计、施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等所有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目前国内单独开设这门课的高职院校不多。笔者拟从《水工隧洞工程》课程的定位、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化课程,以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定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全国水利示范院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等工作,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水工隧洞工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人员、制图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获得隧洞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刻苦学习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精神。

二、课程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设计,首先分析水工隧洞工程设计、施工及造价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由职业能力分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典型水工隧洞工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编写配套校本教材。

2.课程的实施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水工隧洞工程的特点。课程内容确定后,课程如何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内容和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最后选择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学习项目,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实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最终提交一个典型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技术标和商务标。

三、课程实施

1.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合作,按照“工学结合、全学程融渗式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证相对应”要求,“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课程标准。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引入水利行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编制出《水工隧洞工程》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水工隧洞工程设计、水工隧洞施工和水工隧洞造价文件编制三大部分,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水利职教特色和职业岗位的需要,使“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者有机融合,贯穿于教材之中。同时配套有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第一次课教学设计、课程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经过四年的试用,效果良好。

2.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根据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两方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使现有教学团队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部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联系,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服务,引导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寒暑假,派出专业教师到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的专业对口岗位,参加实践,并鼓励教师优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生产、技术、科研服务或者合作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一批具有丰富水工隧洞设计、施工及造价文件编制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环节的教学改革,使现有教学团队具有双师结构。积极引导兼职教师参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研与教学能力。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互聘、挂职锻炼,使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别在工程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上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水工隧洞工程项目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所需。

3.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本课程为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按照“教、学、做”理实一体项目化进行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首先由任课教师提出任务与要求,根据任务讲解所需的专业知识,然后辅导学生自己确定方案,完成项目或学习型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子项目或学习型任务,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而要完成项目任务,就必须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项目化工作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1)“教”:是教师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重点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和工作程序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工程照片、图片、图纸、表格、动画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施工组织设计要点、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型项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配合。在完成水工隧洞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任务时,带学生到典型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法。

(2)“学”:是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一般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步骤。学生选择的完成任务的方法、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步骤等,都需要教师批改、批准。对于共性的问题或错误,教师再集中讲解,予以纠正。在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任务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教师再点评和总结。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3)“做”:是经过前两个“教”与“学”的环节后,学生在掌握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工作方法的前提下,按照教师批准的工作方案,独立或分组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学习型项目,教师进行检查、示范和指导,学生相互探讨。任务完成之后,通过个人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4.模拟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条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需要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模拟职业氛围,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的理想教学模式。本课程计划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再修建一个可供50名学生使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实训室,使其与现有的水利仿真实训中心和水利工程设计所配套,成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水工隧洞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造价文件编制和项目管理理实一体教学要求。

四、课程考核

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改变相应的考核方式。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形成性过程考核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水工隧洞设计、水工隧洞施工和水工隧洞造价文件编制3个子项目分别进行,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依据“技能加过程,强调素质培养”进行设计。每个项目考核均依据提交成果的完成情况、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等打分,部分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考核要与考证相结合。

1.“知识+能力+态度”的考核模式,既重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又重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与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相一致。每个子项目成绩按100分计,其中:知识占30%、技能占50%、态度占20%。

2.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完成项目所需相关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可采用课堂提问、检查任务(作业)完成过程中知识应用的情况、单元测试等方式,也可以采用面试答辩的方式。

3.技能考核:通过学生的“做”来考核,由考评小组现场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步骤、方法和成果,比如施工方案选择及现场布置是否合理、单价编制过程是否正确及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4.态度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学习型任务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和表现、回答提问是否积极踊跃、协作精神、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综合确定。尤其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小组管理能力的考核,要先考核小组团队,再考核小组内的个人,小组的成绩偏低者,个人的成绩相应降低。

五、结语

从分析毕业生就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入手,基于项目化进行课程改革,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态度的培养有机地融渗在学习型项目里,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形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的理想教学模式。对我院近四年的教学实践,用人单位和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雷同现象等,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建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村镇供水工程》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6):80-82.

[2]刘建飞,任红侠.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水工隧洞工程》课程内容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3,(17):132-134.

(编辑:郝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