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 投稿Erki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29次
  • 评分4
  • 45
  • 0

李生敏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理论教学从内容上定格为专题教学,从形式上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环节使理论教学在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得到验证、普及,并汲取来自实践活动的反馈,使理论教学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李生敏(1964-),男,山西洪洞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山西太原 03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JS20120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8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7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05方案”)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尽管如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重复繁琐,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欠佳等。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了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内涵及途径,旨在为全方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复杂的国际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文化多元化的激荡,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去了解西方主流意识和文化观念,媒体上和网络上一些对西方文化的歌功颂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等不实报道严重左右了大学生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全面探索教学新思路,坚守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2.严峻的社会现实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经济体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贫富分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较大反差,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时常处于“郁闷”与“纠结”之中。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部分学生怀有对现实、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满和抱怨,现实和理想的脱节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要想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评价我国在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就必须下大功夫认真研究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3.僵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僵化、单一的思维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古板的说教难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等等。这种模式具体地讲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多数教师从书本到课件,从原理到概念。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答辩。讲授内容不集中,讲课方法很简单,组织形式很单一,教学效果很一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体现,尤其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教育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学生的困惑给予正面引导。同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使学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成果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学模式的架构及途径

1.新教学模式的总体设想与框架。“专题教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是一个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如下图所示)。其中理论教学从内容上定格为专题教学,从形式上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环节使理论教学在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得到验证、普及,并汲取来自实践活动的反馈,使理论教学得到升华。

2.新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途径。第一,以教材为根本,整合教育资源,实行“专题教学”。专题式教学,是通过对教材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提炼综合,设置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进行教学的授课方式,是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目前,高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国家统编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理论性等特点。同时教材内容丰富、面面俱到,涉及的概念、范畴及原理十分广泛,对教师素质与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及新教材精神,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专题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精”和“管用”的原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和现实性,从而在教学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提高专题式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设置专题内容。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在研究设置教学专题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也要考虑从教学对象的理论需求、教师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实施“三进”工作。

第二,从实际出发,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纵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多数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有其优势,如可以系统进行理论讲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但其缺点在于:一名教师通常面对的是上百名学生,教师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十分困难。加之,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吃不透教材,讲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出现课堂沉闷的现象。有的教师简单地照本宣科,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课堂秩序都很难维持。大班授课的上述缺点是导致课堂组织难度大、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考核困难、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贯彻的直接原因。针对大班授课存在的缺陷,尝试讨论式、讲授式、案例式、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组织教学,将深刻的思想理论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和亲近感。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索“小班讨论”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班讨论”,一般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跟班讨论,同时选拔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等作为小班讨论的辅导教师,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资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增强了讨论主题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小班讨论”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科学设计讨论主题。主题设计是否科学得当,是实施好“小班讨论”的关键环节。需要在讨论主题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师生交流等方式确定讨论题目。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教材内容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及时更新,最大限度地提高讨论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精心打造指导教师队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任务的指导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此,需要组建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力,选拔、聘请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辅导员、党工干部等,通过组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第三,逐步完善过程管理。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过程管理尤其重要。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的组织、讨论结果的总结等,从而使这项工作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小班讨论”教学环节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首先,“小班讨论”是针对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的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讨论过程中人人参与,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新颖活泼的讨论方式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体现自我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小班讨论”弥补了“大班授课”中师生交流少的不足,提供了搭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和单向的教学过程难以实现师生间的直接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小班讨论”则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点对点的沟通,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种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小班讨论”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不仅是“小班讨论”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又是直接的参与者。面对讨论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求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

第四,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全方位长效育人机制。“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主要是通过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及道德素养等。而“社会实践”则是通过鼓励和组织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点点滴滴的新变化,在实践中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为了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需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农村、基层一线,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如组织或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等针对不同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并将学生的实践心得和调研报告等与学业成绩考评挂钩,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树立起一种“大思政”的实践教学理念,即“空间上的全方位,形式上的多样化,时间上的一贯制”。所谓“空间上的全方位”,是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和各院系齐抓共管,将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所谓“形式上的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寒假、暑期的社会调查等;所谓“时间上的一贯制”,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大二年级,应当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能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的理解,在实践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综合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I=JGUJ_vqOOpePcT2mOxs9DdolGZSk7FnvtOo_xOYXj z_fYEOHty311TLFFN42HwrlDQHHEn2pR6BHUCvIAp7_tQr19KP7HHGFwqS fB HrgeNK,2004-1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EB/OL] .http://xsc.zqu.edu.cn/flfg/zzllk.htm,2005-02-07.

[3]龚平,“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教学环节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4]本刊编辑部,陈娟,切实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