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贾红果 薛力
[摘要]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中引入目标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发挥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使各级目标融合成有机的目标链体系,通过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协作,推动校友意识培养总目标的实现。模式的推行可分为目标制定与分解、目标实施、绩效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并注意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友意识 目标管理
[作者简介]王伟(1969-),男,山东昌邑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贾红果(1983-),男,山东汶上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薛力(1978-),男,山东巨野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行政管理研究。(山东青岛26659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44-02
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依托母校的归属意识、建设母校的传承意识、回馈母校的奉献意识等在内的大学生校友意识,逐步受到更多高校的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培养校友意识的最佳时机,这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部分高校已将校友意识的传承和校友精神的发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爱校荣校教育纳入校友工作范畴,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仍存在目标模糊、手段单一、力度缺乏等问题,组织不完善,工作不系统,推进不深人。校友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程,引入“目标管理”理念,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一、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的现状
笔者在某高校开展了在校生校友意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在校生对学校的办学历史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仅有48%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特色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87%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的知名校友了解不多,85%的学生认为开展校友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和有必要。校友意识的培养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第一,“90后”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感恩意识与奉献意识较弱,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第二,目前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形式较为单一,正面的直接教育较多,校友工作的氛围建设有待提升;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增强,多变性、差异性突出的特点,对自己所在学院或学校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集体荣誉感不强。在校友工作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将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与学校的精神传承、理想信念教育、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相结合,强化在校生的爱校荣校观念,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加强校友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开展对爱校荣校教育和提升校友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益于传承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学校特有文化与办学特色的传承,离不开历届在校生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校时具有校友意识,就能把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带出学校、带向社会,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有益于校友工作的深入开展。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石,而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大部分是校友在校学习期间形成的。三是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爱校精神,促进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学生体现大学的风格和内涵,不断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四是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励志成才的坚定信念。为在校生树立优秀校友的榜样,可以有效地激励其积极进取,激发其奋发学习。五是有益于形成校友对母校的奉献意识。校友对母校的浓浓深情,将推进日后与母校的合作,而这也将激励更多的在校生和校友关心母校发展,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从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就是把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中,以实现工作目标为管理宗旨,以注重工作成效为基本出发点。校友意识培养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遵循目标管理的普遍规律,具有目标系统性、员工参与性、权责共担性和自我评价性等目标管理的一般特征,凸显目标管理的参与性、整体性、实效性和阶段性,同时受高校组织的具体制约。与企业的目标管理相比,高校的目标管理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性、目标的多元与一致性、条件的适应性、设计的整体性、全员的参与性与手段的灵活性等特征,表现出相对独特的价值。
总体来说,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就是依据目标管理理论,结合校友意识培养的工作实际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引导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共同设计校友意识培养工作的总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各自责任与授权,发挥各方主动性,使各级目标融合为有机的目标链体系,并通过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与反馈,实现校友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调动各学院、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建立良好互信,激发其产生高质量的知识和人才产品。目标管理理论的价值判断,强调目标的指导引领作用,符合高校校友意识培养工作的目标追求。它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调动了各层次管理者和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相关单位的管理意识。
四、在校友意识培养中推行目标管理的思路
合理制定目标、有效实施目标、科学考核目标、有效评价和反馈目标,是做好目标管理的保障。尽管各高校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体系、人员素质各有特点,但都可以按照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开展校友意识的培养工作,它分为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目标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价三个环节。
1.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可以细分为高层目标制定、下级目标分解两个方面。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目标是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系结构,按照管理层级,可分为校友意识培养的高层目标即总体目标、各相关职能部门目标、各二级学院目标等;按照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目标、定量目标、半定量目标。在确立培养总体目标的过程中,高校要深入调研,理性分析,明确掌握在校生校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定位契合学校宏观战略要求的校友意识培养理念,概括校友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框架。目标分解就是将已设定的组织目标,按照组织架构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层层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结合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具体目标。分解的目标,既要反映学校在校友意识培养方面的总体要求和共同标准,又要充分表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需求和着力点,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
2.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施。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高层实施者要充分整合和调动教育教学资源,各单位和组织成员要明确其责、权、利,学校管理者要适时分析各级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实施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就要及时从资源配置、团队能力和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原因,适当修正目标。当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目标计划本身有重大失误、导致预定目标和计划不能继续执行时,必须重新调整目标,全面改变计划。
3.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有效地考核和评价丁作绩效,不仅有助于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影响成员的成就感、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科学审定校友意识的培养目标体系和目标,及时提出考核意见,反馈考核结果。在绩效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客观地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建立全面、协调、有效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其次,在绩效评价中既要符合考核标准的要求,又要注意不同层级的实际工作表现与其所允许的一定偏差;再次,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部门及二级单位反馈,督促其持续改进;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挂钩。
五、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
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工作成果、鼓励过程创新的综合性管理办法,在具体推进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校友意识培养目标是一个多维参数相互作用的复杂目标,为此,学校应建立高度灵敏、明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管理者、教师、校友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的合力推进,需要各基层单位综合运用教育、管理、文化等各种影响元素,这一系列过程正是各级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有效载体。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规范标准,注重环节,以各环节的最优化推动整体优化;另一方面,要求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兼顾,有效指导下级。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调控和修正各个层面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偏差,弥补单纯目标管理在细节上的不足。
2.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对目标管理的考核,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促进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有效协作。校友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考评难以精确量化,往往需要对其外在表现或载体进行量化。一方面,用定性考核来对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用定量考核来提高考核的客观性,使之更加科学、公正。定性与定量相辅相成,可以实现从经验化定性到抽象化定量再到综合评价的科学提升。
3.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机结合。根据高校特有的组织与文化环境,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激励,又要实行约束,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以保障组织的创造热情和良性运转。在现实条件下,教职员工、校友更注重精神的满足,希望得到组织的认可。因此,一定的奖惩制度能有效地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校友的爱校情结,促使他们发挥个体潜能,从而在实现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总目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二级单位或教师、校友个体,应适当予以物质或精神激励;一旦发现个体有偏离或违背目标方向的行为,必须约束和纠正。
校友意识是高校校友工作的生命线,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中推行目标管理模式,是一种依托学校高层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充分沟通,各内部组织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必将有效提升高校校友意识培养工作的水平,为校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