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17次
  • 评分4
  • 82
  • 0

罗金彪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全新时代,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高职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尝试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问题

[作者简介]罗金彪(1974一),男,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43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59-03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无可逆转,国际局势扑朔迷离,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和交融,使得高职德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而在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以其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开始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当代的高职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德育方式疲态尽显。如何在巨变的时代,从德育本身的规律出发.创新德育方法,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变化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课题。

一、当前高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环境下,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特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早期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投入,又促使其发展过快,各个高职院校及其管理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高职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整。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照搬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标准,而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细微的“个性化”调整。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是有着明确区别的,而且其对于人才的培养标准也是有着较大差异的,不同的教育类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却采用近乎同样的德育工作目标,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这完全脱离了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较自制能力更差、综合素质不足以及其他各项能力相对有一定缺陷的现实,也罔顾了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这一现实目标。

(二)德育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前文已述及,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以及速度都在大幅度提升,同时各种因素对于高职生的影响也将会更为直接和快捷。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贴近社会实际情况,应该具备足够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非如此无法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通过德育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陈1日,甚至数年都不更新,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德育的参照系,不少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过于“老土”,完全跟不上时代,即使是其蕴含的思想或者理念是正确的,其所能够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是有限的。

(三)德育工作主体过于单一

德育工作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整个中国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诚然,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必然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除了接触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之外,也会与家庭以及社会接触,根据教育理论,高职学生的思想变动或者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以及高职院校氛围的熏陶,同时学生的思想发展也必然受到三者发展变化的制衡。然而,一直以来,在家庭、社会以及高职院校之间往往存在天然的隔阂,使得三大德育主体之间不仅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交流和沟通,甚至会由于立场以及利益诉求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主流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三者不仅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学生的思想混乱。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层面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冲击,单一主体所能够做的工作是有限的,再加上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往往就是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比如,学雷锋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活动的出发点很好,却往往流于形式,活动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留下一些照片,以显示相关工作人员确实做了事情,或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评比。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显然是无法做好德育工作的。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径

(一)明确高职德育工作目标

任何行为或者活动都是围绕一定的目标或者以实现某种目的而开展的,德育工作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教育者自身所掌握的资源,需要了解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家庭等其他相关参与主体参与程度以及贡献大小等,然后确定一个契合实际的目标,并且基于该目标来安排教学活动。德育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德育工作必然也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工作目标是教学过程维持其基本的动态平衡的重要参量,德育系统就是围绕着一定的德育工作目标而进行运转的。同时,德育目标也是高职学生获得进步所期望的一个学习的结果,是所有德育活动的灵魂。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目标不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要解决这些困难应该采用何种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以及需要何种教学环境。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德育工作目标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关键所在。从协同学的观点来看,德育工作目标可以作为整个德育系统自身组织水平的基本标志,它能够为教育者与高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起到定向、强化、激励以及调控的作用。如果没有德育工作目标,或者德育工作目标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德育系统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基于此等考虑,要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必须要以德育工作目标作为指导,从而对德育工作过程的各项因素进行协调,使其发生更好的合作、协调以及同步效果,从整体上取得优势,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

在具体的目标设定方面,一定要注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该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德育工作的目标设定方面就需要体现这一点。除此之外,该目标的设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厌恶理论学习,在各个阶段的求学过程中,也常常被当作差生看待,其自尊心与上进心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饱受打击。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作为最为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高职学生往往就会转向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实现,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就是厌学、沉迷网络、拒绝与同龄人交流等。因此,设定科学的德育工作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

在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战场要从课堂以及校园内逐步转向更为广阔的疆域,不仅需要涵盖更多的与现实相符的内容,还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高职院校要更多地用网络和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德育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每周花在上网或者利用手中的移动智能手机上网的时间非常长,网络文化已经逐步成为左右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其择友标准的确立、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生活模式的构建方面,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网络文化的影响。许多网络流行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如果当前的德育工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固执地照搬书本,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无法满足其现实的需求,则高职德育工作就是在做无用功。当前,我们已经不能够否认网络本身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方式,其提供的时空机遇应该成为现实德育工作的一种虚拟延伸,甚至在某种层面上网络德育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战场。

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多从网络上汲取营养,通过微信、微博等微传播工具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借助数据挖掘工具等了解学生思想变动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德育工作内容,发布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根据其思维习惯以及语言习惯来设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投其所好”,使得德育工作更为生动活泼,更容易为高职学生所接受。

(三)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体系

基于开放式协同教育法的要求,德育的各个参与主体必须协同起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构建起高职院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简单地将高职院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相加,而是要使三者之间能够和谐互动,既包括三者各自内部的和谐互动,同时也包括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高职院校、社会与家庭三者的和谐互动机制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高职院校、社会与家庭内部的协同。在高职院校内部要通过构建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协同高职院校内部的各个部门,构建起高职院校内部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协同互动机制;在社会上,要通过构建起协调配合机制、观摩实践保障机制、社会激励与监督机制,实现对社会各个相关要素的调动,从而构建起社会内部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协同互动机制;在家庭内部,则需要构建起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教育榜样机制以及家庭伦理教育机制,将家庭各种德育要素协同起来。

第二个层面则是三者之间的协同。在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领导协调机制、舆论导向机制、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等,使得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各自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在社会与家庭之间,要建立起行为示范引导机制、信息交流传播机制、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互为基础的特性,将德育从家庭走向社会,促进社会与家庭的德育融合;在高职院校与家庭之间,则需要建立起沟通机制、信息回报与反馈机制、协商机制,实现高职院校的德育信息与家庭教育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共享,而高职院校通过对家庭信息的了解,可以更为有效地掌握高职学生思想方面的波动,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反之,家庭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其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手段。

一体化德育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还在于高职院校,为了确保该体系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高职院校需要从自身的体系建设开始,建立并完善领导管理体系、保障体系、激励体系、督导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相应的体系,并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与社会、家庭之间构建起信息沟通、反馈体系、协调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以及监督体系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系统,能够有坚实的体系保障,能够通过这种体系安排与设计,实现高职院校、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流通,从而实现德育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提高德育的效率。

新形势、新环境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要更有针对性,必须要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并且在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与家庭、社会构建起协同德育体系,改变单一的德育工作主体现状,提升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