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正文

高等教育市场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模式初探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61次
  • 评分4
  • 25
  • 0

谢宏

[摘要]高等教育向市场化演变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带来了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而言,应以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来应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和副作用。文章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市场化 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 开放式办学

[作者简介]谢宏(1967-),女,重庆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教育管理。(广东 阳江 529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 01 3年广东省财经教指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8号)、2012年广东省教改课题项目“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jgzd01)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201 3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职学生分散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bzz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c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27-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愈演愈烈和国民教育理念的日趋更新,我国高等教育在步人快速发展期的同时,市场化倾向愈发明显。诚然,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化原则有助于缓解当前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现状,还有助于提升办学效率、提升办学质量,但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在政治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高等教育走市场化发展模式不应盲目地“一刀切”,各地高校应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走市场化模式可以保证高校资金运转,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方式,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当前国内公办高校的办学资金基本来源于财政拨款,但随着当前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财政拨款现如今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即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前于教育财政的增长速度。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既可以弥补财政资金的缺口,同时也可以丰富高等教育资金的多元化来源,使宝贵的财政资金利用得更加合理,充分提升财政资金的办学效率。

2.高等教育走市场化模式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平等与公平。高等教育在提升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专业的同时也抬升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成本,使得原本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变成了仅限于一部分人可以享用的“专项福利”,此举不仅无益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同时还会加剧社会矛盾、形成新的社会问题。而高等教育与市场化相结合后,一部分有真才实学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原因限制而无法完成自身学业的学子可以借助该项举措来实现自身抱负。

3.高等教育走市场化模式可以保证教育质量。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一直被当作一项公共事业来发展,高等教育借助财政资金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无论是资金利用率还是办学效率都难言满意。但引入市场化机制之后,犹如向原本平静的生态链中注入了一群“鲇鱼”,不仅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借助市场化的视角来关照原本相对僵硬、固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其注入生机与活力,帮助高等教育由原来的“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

二、市场化背景下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1.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市场化背景下强调的就是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一点相比较传统的高等教育方式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和最为宽泛的自由茺,有助于学牛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化背景来完善自身能力、强化知识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2.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高职教育活力。传统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模式僵化的窠臼,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一种相对较为“温和…‘宜人”的环境中成长,虽然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构建,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师生的懒惰情绪。但在市场化背景中,所有办学目标都围绕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来运转,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同时也会激起师生的危机意识,从而刺激原有僵硬的高职教育激发出更多的活力。

3.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都给人一种“温室中花朵”的感觉,其资金、师资、人才、招生等诸多方面依靠财政和政策支持,自身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一点与市场经济的整体氛围相比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将高职院校置于大的市场化背景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模式初探

高等教育向市场化发展是当前的一大趋势,但各地高职院校应遵循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遵守市场运行规律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化的结合。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相比相对滞后,因此在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方式等诸多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在面对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时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1.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开放式办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以上特点,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亲手练习各项技能并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和保障。高职教学、实习工作固然要围绕学生来展开,但在该项工作的背后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指导。

另一方面,开放式办学模式中计划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居于主体地位。无论高职教育如何发展,无论市场化因素如何向高职教育内部渗透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命脉和民族兴衰的高职教育的决策权都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坚持计划为主导地位的原因。至于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则是在坚持原有办学原则、尊重高职教育发展基础,考虑欠发达地区经济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予高校市场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化的各项积极因素来弥补原有高职院校沿袭的各项弊病。

2.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开放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离开了创新,这一教学方式就失去了最具特色的特性,同样也就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尽管创新在高职院校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众所周知,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离不开对原有技术的继承、消化、吸收。从这一层面上而言,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将继承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教师进行突破与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教师应在开放式教学中给学生设定足够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拓展、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尽快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尽快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使学生白身具备初步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储备。以上所介绍的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实现突破,而要实现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则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定原有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独特思路和方式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新措施,新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将原有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和拔高,从而真正掌握起来、为自己所用,也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办学的初衷和目的。

3.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致力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大“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力度,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关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能否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步适应市场化的冲击与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更加看重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也就从某种程度上给高职院校自身引进教师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着力引进一批能将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并具备前瞻性和经济眼光的“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教师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评。长期以来,我们过分重视对“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的考察,即任课教师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也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从业证,却对“双师型”教师的实际授课能力和教学技能有所忽略,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双师型”教师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和能力,更有甚者教师队伍中还混进了一批“唯证书论”的教师,使实际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对“双师型”教师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既要保证引进的教师具有过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4.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再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都需要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区位环境,立足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通过调研、考察当地市场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发挥市场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思路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增删。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企业相结合,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智力资源库的共建,即学校为企业培养优质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用人单位也定期向学校回馈人才的使用状况和对未来新型人才的各种需求和意见,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最终培养出使双方都满意的高素质人才,以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