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效性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692次
  • 评分4
  • 49
  • 0

余永亮 (淮南联合大学思政部)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以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己任,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课应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课程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应确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和多元化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规范教学环节,以更好的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一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期教学的总结,同时也对后期教学过程的开展起到指引作用。它引导着教学行为,并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同时通过信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朝向和达到预定目标不断修正、减少、偏移的重要控制过程。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课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对整个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价值引导原则

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道德修养融人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为未来的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为他们步人社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基础课课程评价应坚持这种价值导向,才能实现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 学生主体原则

以服务于大学生特定时期的成才成长是基础课教学的使命,同时也是基础课教学的特色和主线。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法制及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达到内外兼修,即内修良心、外修正义。从整个课程来看,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是教材的开篇,同时也是贯穿教材教学的一条主线,其中生活适应是基本、学习适应是重点、精神适应是核心,适应的标志是新目标的确立和“大我”境界的开拓。因此基础课课程评价应坚持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评价标准。

3 多元化评价原则

工学结合背景下基础课教学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应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所谓多元化是指在不同标准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既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模块进行评价,又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评价标准;既要有理论评价,又要有实践过程评价;既要有课堂过程中的评价,又要有课堂结束后的评价;既要有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阶段评价,又要有课程总结性评价等。这种多元化评价方法克服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教师通过全方位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只有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坚持师生共同设计评价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基础课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一堂课或者一门课成功与否的综合性评价。影响成功教学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地和科学地评价,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判。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同时根据基础课自身特点,教学评价应从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三个方面对教学进行综合性、全面性评价。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下,学生能够带着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1 评价教学设计(准备)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往的评价往往只是针对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忽视教学设计。基础课教学评价应从教学设计开始,可以更好的监控教学过程,从源头上把关,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内容涉及到整个教学全过程,把握好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基础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好教学设计关,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

2 评价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既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职业教育要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开展至关重要,有效评价教学过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能够为围绕实现教学目标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上,既要看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以师生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教学的乐趣、分享教学成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以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为评价依据。

3 评价教学结果

教学结果指引着教学过程,以往基础课教学评价重视结果评价,传统的做法是要么以一张试卷结束考核,要么让学生写一篇论文作为考核结论。这种一次性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但是却无法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更没能关注到教师的成长。因此,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应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不仅要有结论性考核,更要有过程性考核,不仅要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收获。基础课教师以往非常重视课前的集体备课,却忽视结束后的经验分享。因此,教学结果的评价应关注教师课程结束后的经验分享,重视教师教学的经验总结,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依据。

二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设计,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基础课教材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础课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更要灵活运用教材。基础课教师要紧密结合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设计、整合教材能容,合理的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传统上我们重视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实习增强企业工作经验,其实,高职教育中基础课教师更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要深入校企合作单位,增强对企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同时基础课教师要大胆的引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紧密结合热点焦点问题、学生切身利益问题、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等,大胆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优化教材处理、细化课中活动,增加课外实践教学的课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基础课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活”起来 有效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基础课教学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效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能够吸引被教育者的注意力,提高其接受性。高职学校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采用要紧密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为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小课堂分享与讨论、专家讲座、社区实践活动、企业体验与角色扮演等,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基础课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

(三)规范教学环节,使教学效果贴近教学目标

基础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开展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不能脱离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包括课堂上的实践、校园内的实践和社会或社区实践活动。基础课的教学,其实也是学生思想情感体验、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养成及文明行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基础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活动结合、专任教师队伍与专职辅导员队伍结合,使思想教育实现全方位覆盖,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感性上的认知问题,更能够真实地解决学生的行为实践问题,有效地实现思想教育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落人单一、乏味的窠臼,实践教学的开展经常脱离实际、脱离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前期准备不足,过程开展流于形式,实践活动开展过后没有及时总结提高,有的仅仅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之类的了事。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形式千篇一律,形式简单,学生经常把实践活动当做游玩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课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学环节设计上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选定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基础课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开展的依据,在高职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基础课教学应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适应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为目标,坚持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情景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基础课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亲身实践,把基础课教学融人到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才能有效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使基础课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