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玲(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提升教学质量既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自身品牌的需要,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而在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教学质量评价最为成熟,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不二选择,但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并不容乐观,优势与缺点并存: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合理,但评价主体权重的分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评价体系也正趋于全面,但针对具体课程的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理论性教学评价体系比较成熟,但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应逐步实施,但执行力度并不高。这些都阻碍着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化、全面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接着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涉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评价主体的确立以及相关制度建立,由于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较早,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已形成了完整的框架,既有可取之处,又有急需改进的地方。
1 较为合理的教学评价主体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由教务处、教师、学生共同组成,教务处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参与方。此外,部门院校还成立由本校或他校离退休教职工组成的督导机构,这些离退休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威望和教学水平,关心学校的建设,希望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上述人员共同组成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确保了评价的公正、客观,避免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不过,各评价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所占权重并不高,影响着教学质量评价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
2渐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评价阶段、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等共同构建。评价阶段分为初期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评价手段有院(系)领导听课、调查问卷、督导组听课、学生评价等。从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对比较成熟,但对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尚在探索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
‘
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然而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并未成熟,尚在探索阶段。针对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或不关注或所占权重较低。更有甚者,针对实践性教学科目,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是更多关注理论知识的评价,也就是说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严重背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上,这对高职院校来说不得不说是损失和遗憾。
4有待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那么教学质量评价将丧失存在的意义。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确保质量评价的结果能实时反馈给具体的责任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把评价排名与教师的课时费挂钩,评价排名越靠前,教师的课时费就越高,通过调整课时费的方式来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实施力度并不强,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有待加强。
二解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问题的对策
1 明确学校的定位,优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不同的高职院校,办学性质、社会任务、服务行业、科研项目、学科特点都有所差别。高职院校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只有这样学校教务处或督导机构才能据此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学校未来的规划、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参考意见。所以说,高职院校应明确学校定位,不断去优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合理科学的学校地位有助于学校明确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和教学任务,指明今后教学管理的重点和出发点。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步骤能实现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一是根据学校有效的资源制定相应的决策体系,避免好大喜功;二是建立学校的核心价值,使全校教职学员形成共识;三是充分把握学校的优势,建立自身的专业或科研品牌;四是正视学校面临的不利因素,尽可能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五是制定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并对发展战略进行分解,把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嵌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或管理环节中;六是根据发展战略调整学校的人事机构,确保各机构之间相关协调配合完成具体的发展战略;七是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高效的反馈机制,督促各学校各机构认真执行学校的发展计划,并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对具体的发展计划和目标进行微调和纠错,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总之,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既是学校品牌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评价创新的要求。
2根据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促进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优化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的合理,但只有评价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为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更加准确,就要不断完善促进机制,调动全体师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和积极性。笔者认为完善促进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建立畅通无阻的参与机制。首先,学校应根据评价的对象或内容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宣传,使学校的每一份子都能认识到做好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根据学校成员的身份制定具体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让各成员有任务、有目标,发挥学校最大的动员能力和潜力,形成人人有责的迎评氛围。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应与目标责任挂钩,建立学校内容的评价机制,根据教职工完成目标责任的情况进行评分,把整体的评价目标分解到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使评价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教职工参与迎评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教职工对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三是建立科学的问责机制,每个教职工的责任目标一旦下达,就应不折不扣的执行,出现问题就实时记录,并进行量化,体现在最终的教学质量评价上。如果目标责任人出现了工作的调动,责任人应把相应的责任目标交接给继任者,否则拒绝办理相关手续,做到责任目标始终有人在做,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顺利实施。四是加强对教职学员的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全体成员的引导,增加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3加强评价材料的管理,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评价材料的真实性是如实反映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学校教务处和督导机构应加强评价材料的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的情况立刻停止教学质量的评价。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数据库、教师业务档案、课程档案等材料的管理中要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避免弄虚作假,确保评价材料真实可靠。此外,光有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综述报告,只有综述报告才能揭示材料的内部联系,使教务处和督导机构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否则材料就是一些无意义的数据组合。对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材料平台,实现从自评报告至综述报告到支撑材料的平台工作机制,让材料的收集有重点有方向,确保材料的准确、完备、实用,通过自评报告和综述报告建立各类材料直接的联系,使之更能准确地反应学校的教学质量。总之,报告和材料之间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关系,报告使得材料更加的完整,材料支撑报告的数据需要,两者共同组成了教务处或督导机构评价的参考依据,也是我们教学工作改进和完善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支撑材料和综述报告能很好地揭示学校的优缺点,由此可明确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4建立品牌化的评价思路,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思路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是高职院校提升评价有效性的唯一选择。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开始呈现出一个同质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校在生源、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领域竞争越来越强。而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场所之一,应充分把握这次发展机遇,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价思路,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品牌化的办学思路来指导教学质量的评价。品牌化评价思路的建立应遵循一般的办学规律,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功能、改善教学过程、改革管理制度、提高师生素质、培养校园文化,避免标新立异丧失高职院校应有的涵养。评价思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需求的集合,具有其他院校不具有的稳定性、特殊性、优越性,笔者认为,建立品牌化的评价思路应分步实施,首先应向省(市)范围内的兄弟学校进行学习,然后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形成自身的评价思路,这种评价思路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并在后期不断提高这种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在省(市)范围内得到认可后,可与全国范围内的同类学校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据此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优势,改正不足之处,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总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是应以学校的定位开展,注重评价标准的不断优化。并且,在实施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促进机制,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质量评价的积极性。同时,确保评价资料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总之,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是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