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295次
  • 评分4
  • 52
  • 0

王勇(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结题论文。

一 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

视听语言教学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一直到声画关系,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通过“视听语言”课程的设置,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让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就建立起视觉思维的习惯,告别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字思维,从而写出具有画面感的剧本,而非“纯文字”的剧本。这一点对于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重视并完善视听语言课的教学,至少能做到将学生“领进门”,让其了解视觉思维的基础性和重要性。[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长期接受文字性的知识,高校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视听语言时,思维方式仍是线性的。文字即使描述的再过详细,也是带有很大抽象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观众阅读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与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传授视听语言课程的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从单一的线性方式,向视听一体化的四维方式转变。比如,我们看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的语句时,我们都能理解它的含义。然而在拍电影、电视时,如果也按照这样的文学思维进行操作,先出现一个姑娘的画面,再接上垂柳的画面,观众则很难明白导演的意图,无法将两者进行联系,很难想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当然,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并不是将其与文学思维进行对立,更不是对文学思维的排斥,而是在影视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融会贯通,使二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要突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质,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影视艺术专业的内涵,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也就是说,既要确立视听思维,并且超越视听思维,同时掌握文学思维,才能更好地运用视听思维。

“学习‘视听语言’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 然后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2]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般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架,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

二 细化影视片段赏析教学法

视听语言的教学离不开对经典影视片段的分析解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以下两个误区。一个是影视片段的选取不够简洁,学生忘了案例分析的初衷,倾向消遣娱乐;二是泛泛而谈,案例选择没有针对性,仅仅停留在对主题、人物的解析,没有深入探讨视听语言层次。

很多老师在分析影片时往往“就事论事”,只分析例子中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部分,例如,讲到景别,就忽视镜头的运动、场面调度、声音、光线等因素,这样做虽然能够突出重点,但却不利于建立起学生解读影片的整体观。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分析影片,就要做到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来解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影视片段的引用细化到每个知识点,避免长段落的使用,所有片段最长不超过五分钟,最短也就几十秒。以《画面语言》一课为例,在讲解画面造型时,笔者节选了贾樟柯电影作品《小武》中,梁小武到胡梅梅家的片段。这个片段里,梁小武到胡梅梅家找她,但胡梅梅还没有起床,于是小武就站在门口背对着胡梅梅和她说话,一直等她披好衣服,小武才进屋里坐。在这里,导演运用了一个固定镜头,穿过小武的胳膊拍摄屋内的场景,将小武心里的别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镜头的时间长度很短,但却能说明问题,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不再空泛,通过形象具体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对他们的实际操作也有借鉴意义。

基于“视听语言”课要调动学生感官接受的特性,在课堂上单凭文字讲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手段来丰富教学。而这其中,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其它课程的课件以文字为主、只突出重点的特点,“视听语言”的课件既要图文并茂,又要声画结合,尽量做到每个概念和理论都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讲解。老师应当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师讲解抽象理论的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链接到教师所引用的影视片段,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影视作品有助于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例的融会贯通。

影视片段赏析教学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阅片量,既要选取经典作品,也要结合学生口味,挑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影视作品,而且教师要熟知视听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才能甄选出有代表性的经典片段,使赏析法行之有效。其次,教师要有一套视听思维,能够在观片过程中,迅速抓取与知识点有关的影视片段,扩充自己的素材库。最后,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剪辑软件,能够准确截取影视片段,提高课堂效率,使案例更有针对性。

三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训练,这样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的课程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理论是必须的,但是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框, 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于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 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 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目前实践教学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但也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讲解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促使他们对理论产生兴趣,主动回到理论学习中来。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而学生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矛盾。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在这门课上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授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应在课程开设上使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时间得到协调,比较合理的安排是“大致理论———实践———详细理论———实践”,其中实践课时往往应该是理论课时的1~2 倍。

其次,应该明白在视听语言的教学中,如何最大化地做好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时,可以从模仿优秀的影片开始, 要求同学们只需掌握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和镜头调度,然后据此揣测导演的用意和所表达出的意境。

命题应该尽量是开放式的,例如让学生拍摄“一个人的旅行”,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所学知识来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效果。最后阶段是学生自由发挥阶段,学生可自拟题目,自由地进行拍摄,用影片尽情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上述训练都应以拍摄小组的形式进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在拍摄过程中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的影视理论学得到底如何, 最终是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体现的。“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和‘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和‘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实践环节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写作课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短剧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 改革考核方式

从传统观念上及传统影视教育中,视听语言都被认为是影视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许多课程关系密切,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都是本课程的后续应用,这种定位同时也产生了认识的误区,从教学上说,既然被定位为理论基础课,很多院校的传授方式以单纯的理论教学为主,理论的总结也局限于现有书本的照本宣科,从学生接收的角度,视听语言课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尴尬。以往的视听语言考核大多采用笔试,内容也局限于所选教材,这样的考核方式带来了很多弊端, 比如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生硬记忆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各种构成要素,缺乏深入的认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 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等到后续学习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实践课程,之前的视听语言基础已全然忘记,只能由实践课教师重新补充相关知识,造成课程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笔试约束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把考核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其中,笔试内容所占比重较小,而实践操作所占比重较大。

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视听语言课程中的硬知识,巩固视听语言中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分类,有助于为实践操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操作的考核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以5~10 个同学为一组,让他们自己选题、编剧、写分镜头脚本、拍摄、后期剪辑,最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锻炼学生们的协调性,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一次成果检验。使学生不但能写, 而且能导演、表演、拍摄、剪辑和影视宣传营销等,成为专影视而熟戏剧与文学, 能写作而会拍摄与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甚至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视听语言的研究和课程建设的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投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有所收获。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笔者的实践只是抛砖引玉。对于广电新闻这一需要灵感和创新的专业来说,灌输式教学弊端明显,注重知行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适用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应该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2]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

[3]吴林博.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研究[J].高校论坛,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