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煜,房尚宝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40-03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jyy037)
“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突出特征和发展方向.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然而新体育课程实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但广大体育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仍然处在表面上、浅层次,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状况,以滁州学院为例,调查了该校2013级年龄在18到22岁之间的男生、女生各300名;2014级年龄在18到22岁之间的男生、女生各3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滁州学院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38份,其中,有效问卷1089份,回收率为94.8%,有效率为90.75%.问卷收回后,采用小范围内的再测法,对其进行了信度检验(r为0.87、0.803与),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1.2.2 访谈法
有针对性地走访了部分学生,向他们了解其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状况.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1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1.1 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情况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体育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对教学的筹划和预谋,具有规划性、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特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总体情况有所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去规划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组织教学内容.然而从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见表1),大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仅占了6.85%,偶尔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占33.74%,从来不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占了53.95%,超过了所调查人数的一般以上.
2.1.2 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情况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客体对象进行的评价活动,其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计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又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更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来看(见表2),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经常参与和偶尔参与分别占到了50.18%、30.14%,不参与的仅占13.63%.
2.1.3 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反思总结情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创造课堂教学环境、保持高效上课.从表3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参与的占30.49%,不参与的占24.52%,偶尔参与的占38.49%,还有待更一步的提高.
2.2 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大学生主动参与度差、主体性作用弱
目前滁州学院大学体育课分为大一普修课和大二选修课二种,大一体育普修课主要开设的项目是篮球和排球,大二体育选修课开设的项目较多,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田径、乒乓球、武术、柔力球、太极拳、散打等.体育课主要是以体育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学习,加上学习的内容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虽然学校和老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前的、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欲望不是很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想改变学生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兴趣之后,学生的参与度才能得到提高,主体性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2.2.2 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没有把学生的参与落实到位
体育课程实施是需要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学生的参与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不好,学生的参与情况肯定会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想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不光体育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更要有具体的行动和方法,不然学生的参与只是口号,肯定落实不到位.
2.2.3 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从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开设的课程来看,大一主要是篮球和排球,大二则比较广泛,开设内容较多.由于教学大纲的规定,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枯燥、乏味.体育教师不能自定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没有自己的权力,更何况是学生呢?学生更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更别提什么参与制定权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学习.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
2.2.4 教学方式落后、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低
从我们学校的调查走访中可知:当前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还是以体育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运用的不够广泛,年青的新教师运用的稍微好点,年龄大的老教师则普遍较差,这也可能是年青教师接受较多新课程学习的缘故.传统的、老旧的以体育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就是:教师过于注重个人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情感交流,导致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欲望降低.
2.2.5 课堂评价单一、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滁州学院学生大学体育课成绩的评价主要以体育测试结果的评价和体育教师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努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单一的体育课堂评价,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影响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
2.3.1 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教学内容和评价单一,教学方式落后,体育课教学大部分老师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讲授课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其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不浓,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2.3.2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育教师需要认可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人.然而目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积极主动地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没有合理的利用好自己的权利.
2.3.3 社会因素
学生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很大的原因不在于其自身的因素,而在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新课程改革十几年了,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学生的权益得不到维护,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学校、家长和老师的宣传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知道他们都有哪些义务和权利?哪些权利和义务是他们必须要行使的和履行的?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主人.
3 改善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3.1 认可学生在体育课程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走向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课堂教学其前提是要尊重学生并认可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否则无从谈起.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同学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体育教师不能严格的贯彻和落实,不能将学生视为变革过程的参与者,很少去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意见.
3.2 明确并赋予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权利
对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上,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明确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深入到心,并落实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中去;对学生而言,只有了解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享有的权利,才能主张并恰当运用自己的权利.我们建议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至少应具有以下权利:知情权、意见和建议权和适当的教育选择权.
3.3 建立沟通机制,畅通学生参与渠道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沟通机制与渠道,保证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比如:体育教师要定期组织班级座谈会、讨论会,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成立学生会,让学生会来收集其他学生关注和遇到的问题;每位体育教师都设立公共邮箱,让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献言献策.
4 结论
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参加上,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考虑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关门造车,不切实际,大学一年级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过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二是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思想守旧,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当作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教学方案.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可学生在体育课程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并赋予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权利,建立沟通机制,畅通学生参与渠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淑海.走向学生参与的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4).
〔2〕赵丽敏.论学生参与[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3〕孟庆叶.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16).
〔4〕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