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60次
  • 评分4
  • 35
  • 0

黄司莹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逐渐成为理工类高校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在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不仅是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够依托高校自身优越的条件顺利开展.同时也在科学化制定、加强专业师资等方面为今后高校推广“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理工类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28-03

比尔·盖茨曾在《未来家家都有机器人》的文章中向世界预言:“机器人将与30年前的个人电脑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是一项具有紧迫使命感的事业,它不仅开创了一条探索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理工类高校是现今教育系统针对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发展的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教育实施平台,今后可以为“素质体育机器人”提供有力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技术资金.

本研究通过对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力争为高校进一步推广“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提供帮助,对今后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创新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吉林体育学院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有关素质体育机器人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目前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收集、对比、分析、综合,从中提炼相关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对吉林省首届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积分联赛负责人孙雷、薛尔冰和齐睿专家进行访谈,获得关于素质体育机器人发展现状的相关信息,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使得本文更具有说服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开展现状

2.1.1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概述

2.1.1.1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概念

所谓“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素质体育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素质体育机器人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1.1.2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类型

素质体育机器人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种:一是素质体育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开放性.在原有的信息技术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的课程.二是机器人智能教学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已经将素质体育机器人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并建立了教学质量运动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2.1.2 我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发展现状

2.1.2.1 我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起步明显晚于中小学,加上各高校技术条件的限制,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智能教学素质体育机器人课程.据统计,目前已开设《大学教学机器人应用》课程的高校,仅占全国工科院校的2%,以作者所在的吉林省长春市为例,至少有几十所中小学开设了素质体育机器人兴趣小组和相关课程,并定期组织参加各类国内比赛.

2.1.2.2 由于我国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当前的大学生入学之前很少有接受过素质体育机器人系统培训的经历.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培养上,要相对落后,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蓬勃发展,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弱.

2.1.2.3 我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是: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和素质体育机器人课堂教育.

2.1.2.4 国际素质体育机器人比赛类型有:素质体育机器人足球竞赛(包括RoboCup和FI-RA),素质体育机器人灭火竞赛,素质体育机器人综合竞赛(包括国际素质体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和FLL世锦赛).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除了在推动素质体育机器人技术发展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外,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的教学平台.

2.1.3 我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2.1.3.1 目前,我国只有个别高校将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纳入教学中,并将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作为素质体育机器人的培养形式.

2.1.3.2 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相关的教材编写混乱、质量不高,缺乏统一的科学认识,有些教材甚至由素质体育机器人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编写,缺乏相关教育教学专家的参与和指导,导致教材大多属于“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用户使用指南”.

2.1.3.3 由于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开展需要专业课门类,除理工类以外的多数院校.如:体育类、艺术类、师范类等多数高校不具备相关的学科和师资力量.

2.1.3.4 智能教学素质体育机器人产品价格昂贵,尤其是经济条件薄弱的高校很难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

2.1.3.5 智能教学素质体育机器人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品牌繁杂,而且自成体系,兼容度和开放度都较低.

2.2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2.2.1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是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

“开展理工类大学体育机器人”的教育质量,从发展的角度看,机器人会越来越受欢迎.专家预测,本世纪将是智能机器人的第一纪元.机器人最初是运用在工厂,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娱乐,医院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当中.据预测,韩国2015-2020年每个家庭至少都会有一个机器人.所以说“素质体育机器人”的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2.2.2 理工类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作用

综合性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这一教育机构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而且“素质体育机器人”的趣味性、科学性、广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综合性高校本着自身优良的条件,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亲身体验到素质体育机器人带来的喜悦.参与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综合技能学习的平台,更为他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2.2.3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是提高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素质体育机器人”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其表现形式是竞争,其目的是培养未来专业人才.“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帮助学生发展高新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素质体育器人”教育走向理工类大学,不仅有利于探索新途径,培养新方法.同时将推动中国智能机器人“品质化”的知识与技术,促进我国“素质体育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发展;促进形成新智能”素质体育机器人的产业.

2.2.4 理工类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融合了理工类高校的学科人才如: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声、光、电能质量、磁等多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创新思维活跃,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素质体育机器人”知识技术,来开发新的产品.

2.3 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3.1 理工类高校拥有相关学科的师资团队

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涉及了航天、物理等教学团队应用学科内,理工类只有相应学科和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其核心是要有一支具备高水平科学素养的师资团队.机器人教育活动,占用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通过休息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实践.高校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高,有许多教师是有着雄厚的专业背景,这是理工类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的必要优势,其他院校是无法比拟的.

2.3.2 理工类高校拥有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和实验环境

“素质体育机器人”对场地的要求不需要太高,操作器材设计简单、轻巧,搬运方便,利于布置.目前,普通高校运动场地的建设从数量、质量、档次上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高校已经能够在经济上满足“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开展.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场地来对学生进行“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因此,在高校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办学条件环境,开展多维创新机器人教育课堂.

2.3.3 理工类高校必备科研保障能力

“素质体育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关于此项目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高校作为一个国家科研的重要阵地,必然要进行开发研究.随着高校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上也能进行更为前沿的课题研究.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资基础水平较强,拥有大批高学历水平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突出.高校可利用其自身科学研究的优势条件,在今后“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上多做文章,以致进一步提高“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创新性.而且高校可以利用其自身雄厚的师资水平,培养一大批为“素质体育机器人”服务的裁判员、研究员.把“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再加上机器人企业、政府机关合作,这将为“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做出更大的贡献.

2.3.4 能够得到理工类高校具备技术资金的支持

“素质体育机器人”作为新兴教育类型,其所能够顺利开展的最主要因素是需要充足的资金.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大国经济基础,没有充足的训练设施和人才资源作保证.而相对来说,高校可申请国家或省教育资金为该项目做支撑.只有加快“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在高校的推广普及,发展好高校“素质体育机器人”文化,才能有利的增加群众性“素质体育机器人”的参与人数,促进“素质体育机器人”竞技水平在国际上的不断提高.

2.4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在理工类高校开展的未来和展望

2.4.1 理工类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朝着多样化发展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的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根据“素质体育机器人”的教育特色、形式和内容,探索科学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机器人培训项目的研发,提高教学过程的强度.通过上述工作,解决机器人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和问题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有利于创新教育理念的传播,机器人培训的推广,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4.2 理工类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向着专业化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只有不断培训机器人教育学者的素养,才能打造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机器人教育.提高全社会认识“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的意识,为“素质体育机器人”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各种“素质体育机器人”科普活动,结合相关社会团体和机器人制造商,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体育机器人”活动.中国高校的“素质体育机器人”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也需要机器人制造商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大力支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机器人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素质体育机器人”在高校中的教育明显呈现多方面不足.

3.1.2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在综合性院校开展需要大量投入教学设备,在资金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

3.1.3 “素质体育机器人”教育能够在高校开展缺乏拥有高水平质量的师资团队,教学条件和环境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战强,闫彩霞,蔡尧.机器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3).

(2)郑晋鸣,环明明.阳光体育成为育人重要方式[N].光明日报,2011-12-14.

(3)李保宏.体育对人的事业成功作用的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王益,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08-112.

(5)张云洲,等.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16-119.

(6)毛振明.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EB/OL].小精灵网.http://new.060s.com/article/2011/10/20/411322html.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