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

  • 投稿旧集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44次
  • 评分4
  • 40
  • 0

封国华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 北京 100101)

【摘 要】从当前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调整以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将PACTE研究小组对翻译能力的构建模式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教学实践,并通过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唤起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培养并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翻译能力;PACTE;研究小组;建构主义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社科项目“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BPHR2011C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封国华(1979—),女,北京联合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翻译能力(马会娟2013:1)。对于翻译能力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做过很多的探索和论述。本文拟依据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学者就翻译能力建设问题开展的PACTE (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专项研究的研究成果,针对经济、贸易高速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2013年对试题的结构所作出的调整以对非英语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导致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欠缺的事实,论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以及有效教学途径,拟唤起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

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当前,我国高素质翻译人才的缺口极大,而大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到2013年7月,全国已有106所院校获批开设翻译本科专业,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市场以及学生的需求。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规模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数众多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被长期忽视。然而,事实上非英语专业高校学生中英语学科成绩优秀者具备语言基础好、知识面广且互补等优势,是发掘和培育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重要源泉。复合型翻译人才指既有专业技术又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或精通外语并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而前者大多来自非外语专业。高校有必要加大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培养有专业领域背景的翻译人才。通过翻译教学,使非英语专业学生也能适应各类翻译工作,且极有可能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出色译者。

第二,自2013年12月份的考试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了局部调整。其中的汉译英题型测试内容由原来分值比例占5%、答题时间五分钟的、五个带有明显特征的汉译英句子调整成为分值比例占15%的、答题时间为30分钟的汉译英段落翻译。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且程度为140~160个汉字。改革变化之大和比例之重凸显了这一题型的重要性。随着大学英语四级题型的改革,翻译能力已成为一项考察重点,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轻视培养学生语言的翻译能力。如何适应CET 4改革后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使其融入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到达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又一挑战。

第三,从当前我国非外语教学状况来看,翻译教学工作一直处于被冷落、被忽视的地位。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上的观念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缺乏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外语教学一直信奉“听、说、读、写”领先的理念,其中难觅翻译之踪迹。由于教学指导思想的缺乏重视,翻译教学分量一直很轻,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甚至出现无“翻译教学”的情况。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导致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第四,在大学英语教师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师资不足等原因也是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缺陷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非外语专业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仍旧沿袭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依旧被很多教师所奉行,教学中仅仅围绕单词、语法来进行,忽略了语篇因素,更不用说构成翻译能力的程序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进而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非外语专业翻译师资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一个优秀的外语翻译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在母语和外语上的双重造诣,还需要有大量的翻译实践和其他所需的专业知识,这对教师的能力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就翻译能力研究而言,学术界主要通过观察译者行为所得出的“成分模式”(componential models)来构建翻译能力的(仝亚辉,2010)。中西方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翻译能力由几种不同的能力组成,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不同研究的有Wilss(1976);Delisle(1980);Roberts(1984);Bell(1990);Nord(1991);Neubert(1994);Cao(1996);Schaffner(2010);Kelly(2005);以及PACTE专项研究小组(2003,2005)。

国内研究者对翻译能力构成成分进行探讨的有刘宓庆(1987),姜秋霞、权晓辉(2002),杨晓荣(2002),苗菊(2006),王树槐、王若维(2008),文军(2010),冯全攻(2010)以及马会娟(2013)。

但是,到目前为止,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学者就翻译能力建设问题开展的PACTE (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专项研究,其全称为“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被称为“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能力模式”,也最具有权威性。

PACTE小组全称为“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成立于1997年10月,主要从事译者翻译能力习得研究。该研究小组用实证-实验的方法,研究翻译能力的性质、构成及其习得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翻译能力的评估(仝亚辉,2010)。

针对学者们对翻译能力所包含具体内容认识不统一的情况,PACTE小组以笔译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数据,研究思维过程以及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能力。并且收集并分析译文电子数据库中的数据,研究翻译作品。研究目的涉及三个方面:翻译能力研究、翻译能力习得研究以及针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评估提出教学建议。

PACTE对翻译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翻译能力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过程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PACTE1998年首次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见图1),即双语交际能力、语言外能力、专业操作能力、转换能力,以及之前的研究中未曾涉及的策略能力(或称为“解决问题能力” problem-solving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能力。

在这个翻译能力模式中,转换的能力被认为是翻译能力的核心。2000年PACTE的研究人员经过修订,对翻译能力模式进行了重改进,认为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五种子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见图2)。其中,策略能力是整个翻译能力模式的核心,它影响着其他所有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ACTE模型已经被运用到职业译者训练,以2005年“欧盟笔译硕士”(EMT)项目最具影响力。EMT项目旨在培养未来服务于欧盟各机构的笔译人员的翻译能力,目前已有来自16个欧盟成员国的34所高校正式开办。这足以说明PACTE的国际认可度。(王传英,2012)

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理解,如何认识”的哲学观和认识论。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和德国哲学家康德,还有上世纪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以及瑞士和俄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都曾经阐述过建构主义的思想。该理论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的基本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形成知识。认识的发展是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谭业升,200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即主体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观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变革,与之伴随的是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章伟民,2000)。

作为教师,尤其是教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课程的英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教授翻译的做法,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把学生当作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是帮助者、管理者和中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建构主义教学法研究教学的立足点是在“学”上而不是在“教”上,这是它与以往教学法截然不同之处(程小川,2003)。而实践也证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鉴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最新改革后的CET-4试题中翻译题型的变化以及要求的提高,本文提出拟运用PACTE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能力的培养,唤起大学英语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力争切实提高汉译英的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会娟.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2]仝亚辉.PACTE 翻译能力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王传英.从“自然译者”到PACTE模型[J].中国科技翻译,2012.

[4]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邹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1.

[5]章伟民.建构主义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2003(3).

[6]程小川.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