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正文

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50次
  • 评分4
  • 21
  • 0

姚 伟 黎 诩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 130024)

[摘 要] 如何建构科学高效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某市3所公立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3名园长和8名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存在监控主体定位不准确;监控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监控实施有效性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监控主体对教育质量监控认识狭隘、教育质量监控的外部动力不足、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缺乏专业指导。要完善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应引导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观,其次应加强外部监控对内部监控的推动力,提升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专业化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教育质量;质量监控;幼儿园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加强社会问责、强化教育质量保障的改革浪潮,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指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政府、幼儿园和社会有关部门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科学指标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调查评估、价值判断、纠正指导、控制调节的过程。幼儿园的内部监控和来自社会的外部监控都是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不可欠缺的组成部分。除了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实施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还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为更好地制订和实施学前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满足公民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知情权。然而,教育质量监控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尚未形成规范体系,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尤其是以幼儿园作为监控主体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还存在诸多问题,致使监控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拟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深入幼儿园工作实际,探讨当前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

选取某市3所公立幼儿园,对与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密切关联的责任人进行访谈,包括3名园长(或业务园长)、8名普通教师,共计11人。

研究者制定了具体的访谈提纲,选择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相结合的访谈方式,在受访者同意的,隋况下对访谈的全过程录音,并现场笔录访谈情况,每次访谈时间约为30~40分钟。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幼儿园基本情况,幼儿园对教育质量监控的认识与态度,幼儿园在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上的人员安排、指标体系、内容、手段、效果,以及与上级部门外部监控的配合等。其中,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维度主要参考了《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R》>中所涉及的评估维度和刘占兰等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中所提的7项指标。访谈结束后,结合幼儿园相关文件分析访谈记录,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现状进行概括,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的问题

1.监控主体定位不准确。

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监控主体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责任人,也是监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监控主体的组成、性质和定位直接影响监控工作的具体开展。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论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是监控的主体。然而,通过访谈发现,各幼儿园在实施教育质量内部监控时对监控主体的定位不够准确,主要表现为普通教师对自身主体地位的不明确和幼儿园管理者对普通教师主体地位的不认可。

在11名受访者中,3人(普通教师)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普通教师都是监控主体;?人(3名园长+4名普通教师)认为只有幼儿园管理者才是监控主体;1人(普通教师)表示不清楚(见表1)。其中,接受访谈的3位园长全都认为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由幼儿园领导层或骨干教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而认为管理者和普通教师都是监控主体的3位普通教师均是所在班级的班长,相对于配班教师承担了更多责任。

在回答“您所在的幼儿园有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质量监控”时,有园长表示:“监控主要由园里的领导班子来负责,从一把手的园长到分管的园长都按照管理的程序进行。”在回答“您在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承担着怎样的任务”时,接近6成的受访教师认为负责监控的人是“领导”,教师在监控的过程中是被监控的对象,即使参与到监控工作中也是消极的参与主体,如某教师表示:“现在还没有真正实施监控,教师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是一个小的环节,联系孩子和家长,在监控中不是特别重要。”

对监控主体的不准确定位,使幼儿园难以形成一个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监控团队,普通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上层管理者与普通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种单一化的组织系统必然会影响监控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监控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2.监控指标体系过于笼统。

指标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会对监控内容和监控对象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由不同的幼儿园根据各自的监控目标并结合幼儿园现状和自身特色来确定,因此这一监控指标应该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受访的3所幼儿园都没有可直接呈现的监控目标和监控指标体系,各园均把本园岗位标准和工作守则作为监控和评价的参考标准。例如某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和各岗位工作标准主要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教师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参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课程和活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的目标与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还有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直接将所在省份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检查评估标准》作为园内教育质量监控指标。类似的标准虽然保证了监控的方向性和全面性,但内容较为笼统,不易于评估检验和实际操作。如有受访教师表示:“不清楚有没有相关的指标,但是国家的纲要,幼儿园的标准,包括工作章程、对教师纪律和道德的要求,幼儿园的理念,个人的标准,家长的要求都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只对理想合理的状态进行规定,而没有对不合理、不合格的状态进行描述,缺少细致的等级划分和衡量标准,也使评价所得结果难以分解和量化,如有教师认为“监控指标就是幼儿园的标准,孩子接受和喜欢就是标准”。

另外,本研究发现各幼儿园的岗位质量标准等条例和守则在内容与表述上千篇一律。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的前三条为:(1)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及全园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并组织实施;(2)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及保教与科研活动,摸索幼儿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提高保教质量;(3)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做好本班的卫生保健工作,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类似的指标并没有展现不同办园理念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作为评价工具为监控主体所用。

3.监控实施有效性不强。

监控实施指监控主体运用合理的监控手段依据监控目标对监控对象进行检查、评估、纠正、指导的过程,是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主体部分,监控工作成效的高低取决于监控实施水平和质量。虽然各幼儿园都采取了多种手段对教育质量的各要素进行了监控,但仍存在监控内容狭窄、监控手段随意化、监控反馈延时低效等问题,降低了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有效性。

在监控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园对具体可见的静态要素较为重视,例如多数受访者都提到了对硬件设施、玩教具材料、师资情况、教案反思、个人总结等内容的监控,但对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因素、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教师与家长交流互动等动态要素的关注较少,显示出监控内容选择较为狭窄、比重不够合理等弊端。

在监控手段的运用上,检查评估、听课评课、业务考核是幼儿园常用的监控手段,但多数教师甚至幼儿园管理者对于这些手段的具体应用标准和注意事项都不甚了解,导致监控手段的经验化和随意化。例如幼儿园运用听课评课这一手段进行教育质量监控时,受访对象中没人能说出具体的时间、班级和内容上的明确计划,几乎全都是依靠经验、习惯甚至喜好来进行监控。业务考核这一监控手段虽然相对规范,但利用不当的话,可能会给教师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反而不利于教师提升个人素质,如某教师表示:“应该给老师足够的发展、发挥的空间,有时老师不敢放开做事情……幼儿同要更加维护教师的权利,在监控的同时提供更多鼓励。

在监控结果的反馈上,受访幼儿园对这一重要环节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注。例如幼儿园在采用收集教师自我反思笔记的方式对教育行为进行监控时,常见的反馈通常是园长批注的“阅”或是学期末的统一总结。而在回答“您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和步骤”时,只有1名受访对象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提到了监控结果的反馈,该教师认为“评估和反馈比较重要,因为有的人对自己的错误没有意识,发现问题之后有反馈才能有改正”,但对于如何反馈和如何改进,该教师也说不清楚。这就导致前期所做的检查评估工作和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监控主体和监控客体,监控工作也就难以达到既定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控主体对教育质量监控的狭隘认识。

首先,监控主体多将教育质量监控狭义地理解为“监视”“控制”“约束”等。例如,很多教师听到“教育质量监控”的第一反应是幼儿园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认为实施质量监控就是对教师进行约束和控制,如有教师说:“监控不就是在每个班安装监控录像吗?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因为能让家长和园领导看到老师每天的工作,看看是不是按照一日生活规范,有没有体罚幼儿。”这样的观念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对监控产生负面印象,认为实施教育质量监控就是上级管理者控制普通教师,是刻板强硬、缺乏人性的工作,进而导致教师监控主体身份不被认同,监控责任分散,监控工作难以真正实施。

其次,幼儿园对于教育质量监控的把握不够全面,将监控的具体形式等同于监控工作,忽视了反馈、调控等环节的重要性,使教育质量监控成为走形式。多数园长和教师都谈到监控的重点集中在“设立目标、监督检查、听课评课、业务考核”等具体问题上,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则少有关注。

2.教育质量监控的外部动力不足。

教育质量监控是幼儿园对其质量进行管理的需要,也是上级部门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当前教育质量外部监控的主要形式是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和评估,但这种以评优评级为目的的检查往往缺乏时间上的一贯性和制度上的引导性,没有严格的评估标准和专业的评估人员,过于偏重结果忽视过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监控,也就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督促和指导作用。

尤其是对于资金和生源都有保障的公立幼儿园来说,在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相较于私立幼儿园并不突出,外部的检查和监督更是容易沦为形式,教育质量也就难以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被问及“您认为幼儿园质量监控还存在哪些问题”时,某园长表示:“上次省里来复检‘省示范园’的老师觉得我们幼儿园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教学非常好、卫生非常好、管理非常好,总之全是优点,没提出一点毛病。对别的幼儿园人家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但对我们没有。”可见,由于缺少由上而下的指导和园际之间的互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缺乏专业指导。

教育质量监控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不同幼儿园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控标准,同时在监控实践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然而,我国并没有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实施要求,在各园实践监控过程中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造成了监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影响了监控的科学有效进行。

在缺乏具体规范和要求的情况下,幼儿园难以对监控的实施流程和实施要点进行准确把握,例如各类监控手段的实施要点有哪些、监控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监控的周期应该是多久、监控效果应如何评估。对此,某幼儿园园长提出希望能有专业人士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理论和操作上的指导:“幼儿园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似乎还缺乏可以摸得着的东西,有时会上网去查资料,好像有道理但是又好像不对。现在缺乏一个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告诉我们现在监控的可不可以,如果不可以那应该怎样进行。不同的幼儿园需要的支持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教师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怎么提高监控的力度?奖罚的制度应该怎样制定?这些都需要有更专业的人来给我们指导。”

四、改进建议

(一)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应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观

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究其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观念问题,所以要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监控观,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

首先,要明确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从更宏观、更积极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质量监控,肯定质量监控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次,应全面了解和认识教育质量监控,树立“三全”的监控观,即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中要全员监控、全程监控和全因素监控,以保证教育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二)应加强外部监控对内部监控的推动力

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需要幼儿园内部与社会政府外部共同尽责。只有外部监控体系形成推力,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监控效果的最优化。学前教育质量监管部门应当承担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宣传、推广与实施职责,并与专业学术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提高幼儿园等幼教机构的自评能力,确保质量标准能够真正融人到教育实践中。

相关政府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设定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监控工作计划,除了常规的检查和评优资格的例行复检,还需要深入幼儿园实践,切实了解不同园所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同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并为幼儿园实施教育质量内部监控提供相应的资金、政策、技术指导,以确保监控的科学顺畅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舆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动社会力量,促使更多人关注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可以为幼儿园的内部监控提供更多动力,使幼儿园内外形成合力。

(三)应提升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专业化水平

为提升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应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监控体系。各幼儿园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引进和借鉴各类先进经验与模式,结合我国现状和幼儿园发展实际,对当前的监控体系进行调整。幼儿园还可以与专业评估机构或高校合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权威指导文件和评价工具为参考,结合幼儿园发展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科学完整具有针对性的监控体系,保证监控内容设置合理、监控手段运用得当。

其次,应提供专业学习机会,提高监控主体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师、园长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实施的效果,只有提高参与监控人员的监控水平,才能确保监控工具的合理使用和监控工作的科学实施。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教育质量监控的学习和培训,向教职工讲解监控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论基础和实施要点,或者请专业人员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针对教师在开展质量监控工作时遇到的问题组织讨论,实现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评价水平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