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正文

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态度及其意义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66
  • 0

但 菲 梁美玉 薛瞧瞧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沈阳 110034)

[摘 要] 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本研究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的态度与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共收集有效样本298件。结果表明,教师对待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以中立态度为主;教师对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态度;幼儿消极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常采用消极态度;教师对待由其自身引发的幼儿情绪表达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态度。教师的积极态度有助于幼儿情绪表达与管理,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教师态度;幼儿情绪;情绪表达

一、问题提出

情绪通常被视为个体整个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起着重要的沟通交流和人际调节的作用。情绪表达则是指可以被他人所观察到的用来交流和交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是传递情绪体验的一种方式,是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幼儿表达情绪主要是为了得到帮助,但他们缺少调节技能。I成人适时对幼儿的情绪表达予以关注和指导,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帮助幼儿学会情绪调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密切的重要他人,也是影响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教师态度对幼儿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情绪情感倾向等均有重要影响。但在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多采用怎样的态度,教师态度对幼儿情绪表达及活动状态的影响如何,至今还少有人研究。本研究基于生态化的视角,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观察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态度,在揭示教师态度特点及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教师态度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促进人们对幼儿情绪表达的重视,同时为教师更好地关注幼儿的情绪能力,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选取某市幼儿园两所,每所幼儿园选取一个中班,共56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幼儿29名,女幼儿27名,幼儿平均年龄4.3岁。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以非参与性自然观察为主,每周一到周五,连续观察12周,共收集幼儿情绪表达事件298例。情绪表达事件结束后,运用谈话法对幼儿情绪产生的诱因和教师态度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

本研究在伊卡曼( Ekman)等人对情绪分类的基础上,对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的六种基本情绪事件进行观察,并运用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情绪表达的过程及教师的态度。自编观察记录表主要包括幼儿性别、情绪诱因、情绪类型、情绪持续时间、教师态度和事件结果等方面。研究者在整理与分析前期预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将教师态度分为积极态度、中立态度、消极态度三大类,具体操作定义为:积极态度指当幼儿发生情绪事件时,教师倾听幼儿,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与幼儿一起探索、分享彼此的情感,并能够教育指导和帮助解决等;中立态度指当幼儿情绪事件发生时,教师没有发现或教师虽然看到但置之不理;消极态度指当幼儿情绪事件发生时,教师不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制止或仲裁,以此平息幼儿的情绪。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态度整体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观察到的298例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以中立态度为主,共发生148次(49.7%);积极态度次之,共发生116次( 38.9%);消极态度最少,发生34次(31.4%)。

(二)不同性别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态度差异

由表1可知,教师态度在男女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上存在显著差异(X2=11.319,df=5,P=0.045<0.05)。与女孩相比,教师对男孩情绪表达持更多的消极态度,共22次,占14%。

(三)不同类型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态度差异

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的情绪类型和教师态度进行X2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情绪类型与教师态度呈显著性相关。教师对于幼儿的积极情绪表达事件(高兴、惊奇)主要持积极和中立态度,共计193次(99.5%);面对幼儿消极情绪表达,教师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态度,共计34次( 32.7%),但对幼儿悲伤情绪表达事件,教师持更多的积极态度。

(四)教师态度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结果的影响

对教师态度与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结果进行独立性X2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教师态度不同,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结果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X2=49.81,P<O.OOl)。整体来说,教师的积极态度会促进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消极态度会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五)不同诱因的情绪表达事件分布及教师态度差异

本研究发现诱发幼儿情绪表达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教师原因,如教师的拥抱和抚摸、教师积极情绪的影响、教师的批评、教师消极表情暗示等;同伴原因,如同伴帮助、同伴分享、同伴抢占玩具、同伴打人等;自身原因,如自己愉快的经历、自己痛苦的经历等。如表4所示,教师原因引起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次数最多,共150次(50.3%);其次是同伴的影响,发生了127次( 42.6%);最后是自身原因的影响,共21次(7.1%)。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教师原因引起的幼儿情绪表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1分钟以上的出现了67次( 44.7%)。

在不同诱因情境下,教师态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X2=26.497,P=<O.OOl)。由表5可知,教师对待由其自身引起的幼儿情绪表达事件常采取积极态度,对其他诱因情绪表达事件常采取中立态度。

四、讨论

(一)教师态度在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中的特点及差异

1.教师对待幼儿情绪表达事件以中立态度为主。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幼儿情绪表达事件,教师大多持中立态度,其中又以不关注为主,少有不理睬。已有研究也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批评行为以没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中性行为居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一是生师比过大,教师无暇顾及幼儿的情绪事件。目前全国生师比平均达27.54,教师既要保障幼儿的安全又要开展必要的活动,所以不能对幼儿的情绪表达进行有效的反馈;二是职业倦怠心理。幼儿园教师目前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待遇低、工作量大导致教师心理疲惫,有时不愿对幼儿情绪事件做出反应;三是教师的错误观念。与教师的谈话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的情绪表达事件时间短,幼儿的情绪变化快,不用加以干预。

学龄前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幼儿情感表达的有效反馈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认为,幼儿寻求积极经验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受他人的关心而产生的体验,一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作为幼儿在园的最亲密他人,教师对其情绪表达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掌握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可见,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幼儿运用有效的方式处理情绪事件。

2.教师对待不同性别幼儿情绪表达事件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教师对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态度。相关研究也表明,对于不同性别儿童做出的同样行为,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并进行不同的归因。如男女生同时违反常规时,教师规范男生的次数是女生的三倍。对教师的谈话也发现,教师认为男孩活泼好动、情绪表达比较激烈,当其行为没有危及安全时,教师多会放任男孩的行为,对他们不予理睬。如果男孩的情绪表达比较强烈,教师一般会选择批评、惩罚等消极态度。可见,教师对男孩、女孩情绪表达的不同态度反映了教师行为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因而,教师应突破固有观念,客观看待每一位幼儿的行为表现。

3.不同类型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态度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在幼儿消极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常采用消极态度,只有幼儿处于悲伤情绪时,教师才会有较多积极态度;在幼儿积极情绪表达事件中,教师更多运用积极和中立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会引起教师的心理变化,通常表现为情绪的变化。可见,幼儿的消极情绪会引起教师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使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对待方式。本研究还发现,教师因素是引发幼儿情绪表达的主要因素,占总体情绪表达事件的50.3%,且持续时间较长。这表明教师的消极态度易循环引起幼儿的消极体验,并且教师的消极态度往往伴随高控制行为,营造出严肃的气氛,不利于师幼互动。相反,教师的积极态度可以作为正向的动力能量,为处在消极情绪中的幼儿提供安全感,有效化解幼儿的消极情绪事件,帮助幼儿学习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可见.作为具有专业知识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教师,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应多以积极的方式回应。

4.对不同诱因引发的情绪表达事件教师态度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待由其自身原因引发的幼儿情绪反应,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态度,且教师的赞美、抚摸、批评、忽视等行为对幼儿情绪的影响远大于同伴的类似行为。这说明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的态度会进一步影响幼儿的情绪。当下,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因素对幼儿的重要影响,能够尽量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但也有部分教师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有限,不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以积极态度对待幼儿的情绪表达。这部分教师应着重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做到以身作则。

(二)教师态度对幼儿情绪表达的影响与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积极态度会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消极态度则会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观察还发现,情绪表达不被教师理睬的幼儿,会减少再次表达的频数;多次得到教师鼓励和认可的幼儿,会增加积极情绪的表达。可见,教师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情绪状态,更影响着幼儿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情绪管理意识。教师是在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接触时间最长的重要他人,多数教师能够与幼儿形成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即安全性依恋关系,所以教师比他人更能抚慰幼儿,且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的反应方式更具教育性。态度是行为的原因,正确的教师态度是促进教师有效干预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应尽量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情绪表达,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教师是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具备专业知识的群体,不仅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是幼儿情绪表达和情感沟通的对象。刚刚步人集体生活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不解,也常常遭遇挫折和冲突,其情绪感受日渐丰富,非常需要表达,此时教师的态度和反应方式尤为重要。

3-6岁是个体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也是其掌握交往技能、发展情绪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帮助幼儿正确进行情绪表达,对幼儿的未来成长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情绪表达,并给予幼儿合理化的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情绪体验、更好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