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蒋连群
摘 要
进餐管理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保持良好的情绪、食欲,让幼儿爱上吃饭,需要积极就餐情绪的支持。怎样培养幼儿积极的就餐情绪,让幼儿爱上吃饭,成了新班幼儿日常生活管理的聚焦点。教师通过找准新班幼儿就餐管理的“问题点”,分析新班幼儿就餐问题的“关键点”,探讨新班幼儿就餐兴趣的“切入点”三部曲,探讨了有效的进餐组织策略,提高了进餐管理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班幼儿 进餐问题 进餐质量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就餐管理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保持良好的情绪、食欲,让孩子爱上吃饭,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尤其对于新班幼儿,面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集体,进餐时可能心情紧张,烦躁不安。进餐环节的优化,更应注意良好情绪的培养。怎样培养幼儿积极的就餐情绪,让幼儿爱上吃饭成了教师生活管理的聚焦点。
近两年来,通过对新班幼儿就餐情况的观察、分析、总结、反思,探讨着进餐管理的优化策略,现与大家分享:
一、找准新班幼儿就餐管理的“问题点”
(一)“哭泣”问题
指每到进餐前,看到老师盛饭分菜,部分孩子情绪极不稳定,哭声总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的进餐情绪。
(二)“失踪”问题
指在幼儿的进餐过程中,好动的孩子经常吃几口饭就离开座位到区角玩耍,找不到原来的座位或者饭菜,产生误食同伴饭菜的现象。
(三)“绝食”问题
指幼儿情绪不稳定,或闷闷不乐或大声哭闹,进餐时总是紧闭双唇,拒绝用餐。有时老师好不容易喂一口,到了嘴里还是把饭菜吐出来不肯吞咽。
(四)“鼓嘴”问题
指用餐过程中,幼儿将饭菜含在嘴里吮或藏在腮帮子两侧,越鼓越大,象只吹气的大青蛙。或指幼儿在老师的不断催促、提醒下,才慢慢往下吞,就餐速度特别慢特别少。
(五)“沙漏”问题
指孩子在进餐中,把不喜欢的菜肴、作为调料的葱叶、胡萝卜末、香菇泥、虾米等,用舌头从菜肴里清楚的辨析出来挑在桌上或盛在碗内,像沙漏一样,能将细微的“杂质”一一分辨。
二、分析新班幼儿就餐问题的“关键点”
(一)入园焦虑,哭声不断
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接触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会感到紧张,产生失落、惧怕、不安全感。另外,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包办代替,生活自理能力差,进餐存在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孩子的进餐情绪。
(二)顺从喂养,随意好动
据调查,幼儿祖辈带养居多。进餐时有的幼儿玩积木看电视,家长跟着喂;有的长辈抱着 “穿街走巷”追着喂……助长了孩子进餐随意、好动等不良习惯的养成。
(三)它物替代,排斥吃饭
有的家庭认为牛奶、奶粉营养好,幼儿的成长与牛奶为伴,只吃牛奶不吃饭;有的怕饿坏了孩子,孩子一餐不吃马上零食补上;还有的用各式饮料替代……成人不健康的喂养方式,养成了孩子不爱吃饭的习惯。
(四)投其所好,偏食挑食
幼儿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沿袭着家庭的饮食习惯,家长征求幼儿意见,购买幼儿喜欢的菜肴。诸多幼儿不吃的食物也是家长不吃的,更是家中不买的。久而久之,助长了幼儿的挑食偏食习惯。
(五)“科学化”喂养,咀嚼迟缓
部分家庭把幼儿看得弱不禁风,户外一走怕着凉,电灯一关怕黑暗,硬的食物怕咬不动,把幼儿当婴儿养。主张特制营养菜,精细化烹调,所谓的科学喂养。如长年食用水蒸蛋、豆腐、肉糜等,抹煞了孩子咀嚼锻炼的机会,咀嚼功能发育迟缓,有的甚至不会咀嚼,含饭、吮饭现象比比皆是。
三、探讨新班幼儿就餐兴趣的“切入点”
(一)营造爱的环境,让“哭泣”的孩子“喜笑颜开”
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二种语言,是班级的第三位老师。在幼儿园的进餐组织中,教师应创设温馨宽松的进餐环境,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心情愉快的吃饭。
1.播放轻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快,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增强活力。进餐前,教师选择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轻音乐,有助于舒缓新班幼儿的紧张情绪,顺利进入进餐环节。进餐中,轻音乐伴随进餐全过程,让孩子边听音乐边吃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使孩子吃饭也香。当然,餐中音乐的选择需要深思熟虑,应是孩子不会歌唱的,否则会影响孩子进餐速度,孩子边唱边吃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2.共进午餐,营造朋友氛围。
刚入园的孩子,对老师会感到既亲切又陌生。向往老师的抱一抱,亲一亲。为了照顾班级孩子进餐,保教人员常常会将自己的饭菜端进班级,等全部孩子吃完,再轮流进餐。渐渐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的饭菜特别感兴趣。新班的老师可以尝试和宝宝一起进餐的方法。餐前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大老虎吃饭,老师一口小朋友一口,比比谁的嘴巴大。老师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宝宝们谁能像老师一样,啊呜一大口?”在老师朋友般的带动下,孩子们学会了会一口接一口的吃饭。
音乐的播放,幼儿感受着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微笑用餐。共进午餐,幼儿感受着来自老师的亲切与友好,快乐进餐。在“爱”的环境中,孩子们轻松愉悦,喜笑颜开,慢慢爱上吃饭。
(二)尝试标记运用,让“失踪”的孩子“迷途知返”
标记形象直观,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并掌握幼儿进餐的具体要求。设计一些形象化座位标记、餐厅标记,创设充满情趣的进餐环境在小班阶段特别重要。
1.动物标记对对碰。
动物标记对对碰指进餐时孩子根据自己的小动物挂牌,找到桌子上相应动物标记的座位就座,让孩子养成固定位置用餐的习惯。
新生家访前,教师根据班级孩子人数,选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塑封制作动物挂牌和动物标记,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动物,由家长写上姓名,入园时佩戴。相配套的动物标记由教师张贴在每一个座位上,餐前教师组织孩子开展“动物朋友对对碰”的游戏,让幼儿找自己的动物朋友碰一碰,亲一亲,熟悉位置入座进餐。这样,即使幼儿在进餐中途离开座位,教师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正确找到幼儿的座位,让其迷途知返,避免误食他人饭菜。
2.动物餐厅就餐卡。
“动物餐厅就餐卡”是指将进餐环境创设成孩子们向往的酒店型小餐厅,将每个餐厅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命名,在相应位置张贴动物形象,命名成**动物餐厅,制作动物就餐卡,进餐前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动物餐厅,拿取就餐卡到相应的餐厅就餐。当其游离于进餐环境之外时,老师只要观察就餐卡,就能迅速知道其是哪个餐厅的成员,引导孩子正确归位。
动物标记和就餐卡的设置,很好的解决了进餐过程中孩子的“失踪”问题,让“失踪”的孩子在第一时间迅速而准确的做到“迷途知返”。
(三)玩转进餐小游戏,让“绝食”的幼儿“主动进餐”
游戏能给人快乐,也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在新班的进餐管理中,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法,转移幼儿注意力,让幼儿学会咀嚼,学会吞咽,慢慢爱上进餐。
1.餐前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慢慢进餐。
餐前小游戏是指幼儿进餐前,为分散孩子注意力而精心设计的进餐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嚼咀,吸引孩子进餐。如面对哭泣的孩子,教师和幼儿在手臂上玩《开火车挠痒痒》的游戏,当幼儿情绪稳定不再哭泣时,及时引导说:“宝宝,让勺子也开火车吧,张大嘴巴当山洞,火车开来了,咔嚓咔嚓,宝宝山洞在哪里?啊呜?”说着及时舀一勺饭,并趁机把饭送进了宝宝的小嘴巴,说:“火车开进小山洞,啊呜啊呜嚼呀嚼,咕咚咕咚吃掉它。”将进餐采用开火车的游戏化组织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和着节奏,学习咀嚼,学习吞咽。
2.餐中小游戏,让幼儿在无限遐想中喜欢进餐。
餐中小游戏指将幼儿的进餐过程形象的设计为食物旅行记、食物加工厂、找咕咚等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发挥着各自无限的遐想,快乐进餐。如把吃红烧肉比喻《红烧肉旅行记》:“你想让红烧肉到肚子里旅游吗?能让红烧肉到肚子里旅行老师就奖励他一只红苹果。” “让红烧肉一点一点到肚子里旅游,和着白米饭,红烧肉旅行就不孤单了。”“红烧肉说小朋友肚子里好黑,它在肚子里打转、捉迷藏呢……”
教师运用遐想的游戏化语言刺激幼儿食欲,引入奖励机制,让幼儿始终保持着进餐的欲望和激情,在积极愉悦的游戏中快乐进餐,“绝食”的幼儿越来越少……
(四)小步子递进,让“鼓嘴”的幼儿“学习进餐”
“小步子递进”是指在幼儿的进餐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提供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让孩子慢慢学习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啊呜啊呜,跟我学。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把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教育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曾在托班进餐过程看到这样一个情景:班内一位以牛奶为主从不吃饭的小男孩,到幼儿园吃饭喜欢把饭含在嘴巴里像吸牛奶一样吮吸,不会咀嚼。于是,每到吃饭时间,徐老师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小男孩坐自己面前,一边喂饭,一边自己嘴里不停地啊呜啊呜咀嚼着,鼓励孩子模仿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小男孩终于慢慢地学会了咀嚼,学会了吃饭。
2.缓兵之计,吃一半。
针对不愿进餐并有呕吐行为的幼儿,教师应关注其心理和情绪,站在幼儿的立场,采用先吃一半慢慢吃完的缓兵之计。如吃“炒鸡肝”,许多幼儿对其味道很排斥,教师可把鸡肝比喻成“黄金搭档”,采用饭前先吃五角星奖励的缓兵之计,迂回战术。如分饭时当着幼儿面告诉生活老师少一点;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谁的鸡肝最少?今天先吃一半,下次再多吃一点。”当幼儿吃下一块后,教师及时表扬。等到第二次吃相同事物时,继续采用迂回战术,让幼儿在承受范围内,吃得比上次多一点。在逐渐加量中幼儿适应了新食物新口味,渐渐爱上它。
(五)形象化比喻,让“沙漏”的幼儿“满盘皆吃”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个故事改变了罗拉的挑食行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面对幼儿挑食的孩子,采用形象夸张的比喻,也能有效激励幼儿进餐。
1.把食物比喻成喜欢的类似食品。
是指把幼儿不喜欢吃的各种菜肴比喻成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东西。比如冬季的醋大蒜比喻成糖醋排骨,炒鸡肝比喻成“黄金搭档”,香酥鱼条比喻成肯德基鱼条;青豆比喻成五彩珍珠;喝牛奶比喻成喝老酒;碗里的饭粒比喻为聪明豆等,在形象化的比喻中,幼儿不喜欢的食物慢慢减少了,消灭了。
2.把进餐比喻成喜欢的游戏活动。
是指将孩子们进餐的过程比喻成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游戏活动或事件,从而激发孩子们进餐的积极性。如把吃肥肉比喻成肥肉躲猫猫的游戏。组织幼儿进餐时,可以说:“让肥肉躲到米饭下玩肥肉躲猫猫的游戏好吗?看谁先将肥肉躲起来?”教师边观察情况边继续说:“肥肉真的躲到米饭下不见了,谁能让肥肉和米饭一起躲进嘴巴里,肚子里”,并编成《肥肉躲猫猫》的儿歌:“肥肉躲在米饭下,小小勺子来帮忙,放进嘴里嚼一嚼,啊呜一口吞下去,我们谁也找不到。”
这种把食物比喻成各种幼儿喜欢的食物或充满幻想的游戏,让幼儿在奇思妙想中激发了进餐欲望,挑食偏食的幼儿开始了“满盘皆吃”的历程,挑食现象慢慢消失。
总之,在新班幼儿的进餐管理中,孩子的积极情绪是愉快进餐的根本。根据幼儿进餐的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环境创设,标记运用、游戏化组织、小步子递进、形象化比喻等手段,优化了新班幼儿的进餐组织策略,提高了新班幼儿的进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