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正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凤阳本土文化

  • 投稿无聊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77次
  • 评分4
  • 83
  • 0

安徽省凤阳县西华路幼儿园 姚鹤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音乐欣赏、打击乐、舞蹈等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尝试把凤阳本土文化融合进去,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来跟大家分享。

一、将凤阳本土文化融入歌唱活动中

(一)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常把音乐中的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以凤阳民间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在教授《凤阳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如何让幼儿感知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歌曲《拉锯》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内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表现的有趣画面,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二、将凤阳本土文化融入音乐欣赏活动中

(一)运用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图片、舞蹈、录像、诗歌等,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丰富幼儿的想象。如在欣赏《凤阳花鼓》时,让幼儿随音乐边听、边动,感知音乐的力度、节奏,利用这些游戏、歌表演等,一步一步让幼儿层层加深理解乐曲,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参与表演,更好地提高了幼儿的欣赏能力。

(二)合理选材,对比欣赏

我们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不同特征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如《凤阳花鼓》的前十小节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部分幽默风趣。通过学习和欣赏,可以对安徽的民歌音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培养我们对民歌的兴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在风格、情绪其表现手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欣赏水平,启发幼儿听两种歌曲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将凤阳本土文化融入打击乐活动中

《凤阳是个好地方》此曲旋律明快,加入了锣鼓的节奏,凤阳花鼓的打法、舞步、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揉进了现代的技巧,形式更加活泼多样,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热闹欢腾、敲锣打鼓的场面,打击乐器则选用特有的物品如响板、铃鼓等等,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演奏并表演。

凤阳花鼓本身难度很大,对协调性较弱的幼儿来讲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我将原先双筷交替打法改为较简单的双筷并打法,以减少难度。一开始,小朋友们连鼓都打不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回家还用杯子和筷子练习,现在都打得很熟练。通过多次活动的学习,不仅让幼儿参与实践锻炼,还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凤阳本土文化的特色。

四、将凤阳本土文化融入舞蹈活动中

(一)加强作品选择,拓宽审美视野精心选材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音乐舞蹈,有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幼儿就容易学会。如花鼓是凤阳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内容有趣,曲调欢快。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更自然的表现民间舞蹈的特性。

(二)诱发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充分激发对凤阳民间舞蹈的兴趣

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例如我们编排的民间舞蹈《花鼓新声》,在曲子欢快节奏的伴奏下,30多名孩子身着统一的民间小服装,左手拿着红色小花鼓,右手拿根“筷子”整齐打击花鼓,一边还舞动着身子,并且不时变换出各种队形。在指导这一舞蹈时,先通过欣赏视频,同时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欢快活泼的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凤阳人民能歌善舞、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它能直观地反映一所幼儿园对素质教育的态度。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激发了老师的探索与创新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而这些新颖的课程更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潜能,不断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