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 张世萍
摘要
“十二五”期间,我园正开展《基于儿童生活视野的经典艺术作品教学实践研究》,着力于从幼儿的生活视野出发,关注幼儿的立场,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让幼儿在行动中与经典艺术作品亲密互动。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将假日里人们的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情境触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这也与我园的艺术化园本课程不谋而合。在《指南》的指引下,在艺术主题《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背景下,我们以“假日”为主线,创设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区角游戏,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记录与反思,尝试让区角游戏能真正地回归儿童的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区角游戏 艺术主题背景 儿童生活视野
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将假日里人们的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情境触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在《指南》的指引下,在艺术主题《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背景下,我们以“假日”为主线,创设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区角游戏,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记录与反思,尝试让区角游戏能真正地回归儿童的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案例1:“情定大碗岛!”———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
区域活动的开展与主题活动密不可分,如何促进相互间的有效融合,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碗岛”离幼儿的生活较远,我们无法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画面中人物在大碗岛旅行的情感体验。但是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旅行的经验。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试图让每个班级都变成一个不一样的“大碗岛”……
大一班的幼儿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喜欢的旅游景点“荡口古镇”,并以此为主线,在教室门口的班牌上制作具有古镇特色的房子屋檐;走廊墙壁上悬挂幼儿在荡口古镇游玩的照片;教室里相对安静的区域游戏与走廊里的“古镇戏台”“美食城”等用“小桥”区分开来,真实地模仿“荡口古镇”的活动场景,感受假期主题的氛围,让幼儿活动起来更具生活感、真实感,角色的意识也更强。
大二班的孩子们正在班级门口的“大碗岛游览图”上指指点点,寻找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呢。“纪念品店”“大碗岛宾馆”“巴士站台”等,如果你想去“旅游”,那么你必须在小导游的带领下坐上巴士车,戴上旅行帽,才能到达哦。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走进大三班,“情定大碗岛”5 个大字赫然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教师以亲情及友情为情感依托,引领幼儿走进大碗岛中的用缆车造型布置的“美术馆”“图书馆”“花卉馆”等,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区域环境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我们的思考:整个艺术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游戏进行空间规划,营造开放式活动空间。
整体考虑———班牌指引,呈现年级组大碗岛系列。对于空间布局,我们主张营造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每班营造不同风格的假期主题:大碗岛、古镇、沙滩,风格各异、童趣盎然。
局部规划———合理布局,凸显班级“大碗岛元素”。
身临其境,运用情境打破传统活动区域界限。每班的大碗岛线路图能给度假的旅客最明确的指示:大碗岛宾馆、美术馆、图书馆、花卉馆、纪念品店,活动区域调整为旅游景点,孩子们置身于真实的假期场景中。
乐在其中,利用边缘空间进行主题环境创设。
教室、走廊、吊饰、楼梯转角、柜子、角落,我们利用这些边缘空间为孩子们进行环境创设,为孩子们的游戏提供立体、全面的支持。
玄关即景,妙用隔断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
“纱丝”为营造大碗岛主题浪漫、诗意的活动空间,我们用纱丝作为区域隔断的一种材料,打造独立的游戏区域。“纸箱”怎样用最便捷的方式打造独立的活动区域,孩子们点彩装饰过的纸箱被充分地利用,营造自由、独立的空间。
引情生爱,巧用温情的场景营造开放的心理空间。大3 班是的游戏场景是“情定大碗岛”!经过的老师们看到这个标题都会会心一笑,只听两位老师连忙解释:这个“情”也可以是亲情、友情啊。其实,我们都知道,两位90 后的老师,正在热恋中。主题环境的创设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生活。每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情定大碗岛”,空气里都是爱的味道。我想,我们倡导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是不是首先得给老师一个开放、信任的空间呢?这应该是所谓开放的最好姿态。
案例2:“老师,你的游戏什么时候结束啊!我们要赶紧玩自己的游戏了!”———满足自主游戏的意愿和需求
假日小分队过后,孩子们纷纷带来了活动中的留影,并开始交流分享出行的点点滴滴。皓皓:“我们去梅园的时候,遇到了堵车,差点就迟到了呢。”葱葱:“我爸爸不在家,我和妈妈是搭陈子焱家的车一起去的。我们也堵车了,因为国庆出来的人很多很多。”小齐:“我妈妈说以后有了地铁,我们就再不用怕堵车了,地铁特别方便。”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结合这次孩子们假日小分队出行的几个地点,我们设计了这个《坐地铁游无锡》的系列区角游戏。提供地铁示意图、花片、地铁卡等材料,游戏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点数、计算等方式记录了坐地铁去“农博园、梅园、长广溪”等目的地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获得更便捷的线路。
突然,“老师,你的游戏什么时候结束啊!我们要赶紧玩自己的游戏了!”看来,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带着明显的目的性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好吧,你们下次再玩!”我话音刚落,葱葱拉起玥玥还有小齐就一起跑到沙池边,皓皓跑到小书包里拿出几辆玩具小汽车美滋滋地跑来加入他们一起游戏。原来,他们是在用硬纸筒在沙子里挖隧道建地铁呢。看来是经过几番游戏,他们的地铁建造已经初见成效,孩子们玩得很是起劲。皓皓带来的一辆小车卡在一节长纸筒中,后面的车辆无法通过了。孩子们讨论解决的方法。葱葱建议把纸筒竖起来,可小汽车就是不动。小齐从体育玩具处找来一根纸棒,尝试用长长的纸棒伸进去把汽车给戳出来,无奈纸棒太软,没成功……四个孩子笑着继续游戏。
我们的思考:
教师应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推动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比教师设计的高结构游戏,幼儿的自主游戏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就经常给正在游戏的幼儿带来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球滚到树丛里了,沙包扔到房顶上了,绳子被树枝缠住了,玩伴不开心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幼儿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而为了游戏的需要,幼儿往往急中生智。可见,游戏使幼儿增长智慧,游戏使幼儿聪明。随着沙地建造地铁游戏的继续发展,孩子们商量着从家里搜罗来了一些他们需要的新材料。为了避免纸筒口径太小引起的堵塞,小伙伴把家里的酒类包装盒带来了,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透明饮料瓶,他们在游戏中商量着建造更高级的透明隧道……
经常的玩伴交往会使幼儿体会到处于同样游戏情景下,有时大家的想法和理解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这就有助于幼儿产生同理心,提高观点采择能力,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调整子自己的行为,以顺利开展游戏,这样,未来,他就会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案例3“:我们是超级电脑王!”———提供需要的材料,支持游戏发展。
“大碗岛”在法国巴黎,然而世界各地都有名胜古迹。我们发动家长,收集有关旅游的图书,让幼儿从书中的画面上感受世界各地的美景,也可以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与同伴说一说。
我们开辟了图书区,提供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书籍、地球仪……
“如果有台电脑就好了,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就只要手指一点就可以了!”原来,是上次假日小分队,孩子们去无锡博物院,门口的那台能玩游戏会说话的电脑让孩子们念念不忘。看着孩子们如此浓厚的游戏兴趣,我们决定在教室里腾出空地,找来各种材料满足游戏需要。
几天后,“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书籍变成了电脑版。孩子们用纸板箱制成了“电脑”,像模像样在贴了一块透明塑料片作显示屏。怎么让电脑说话呢?小朋友们想个办法就是,要有人藏进纸箱里才行的。欢欢说,“我先藏进去,但你们只能按“1”,因为“1”代表无锡的地方名胜,我可以介绍一些。其他我还不怎么知道呢。”孩子们商量出一些规则来。例如:按“1”表示无锡。按“2”表示中国。按“3”表示亚洲。按“4”……每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钻进纸板箱,学着用各种夸张的声调向同伴们介绍世界各地的风景。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阅读的地理知识也越来越多,游戏不断带来新的挑战。
我们的思考:
孩子们全情投入,信以为真,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地理知识越来越丰富。游戏让“大碗岛”像一颗种子,悄然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孩子们在自编、自导、自演中表达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在不经意间闪现的奇思妙想中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的经验。
在合适的时候,提供材料,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作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的学习和游戏提供支持性的材料,并鼓励孩子“学自己想学,做自己想做。一个“会说话的电脑”,其实,老师就是提供了一个大纸箱而已,在孩子的眼里,这个纸箱化腐朽为神奇!推动着孩子进入栩栩如生的童话世界。
其实,游戏就这么简单,因如此简单而这么快乐。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张天下无双的弓,这张弓用多年的紫檀木制成,非常好用。这人对此弓爱不释手,但同时又觉得此弓过于朴素,不够华美。于是,他找到一位能工巧匠,请他在弓上雕刻一幅行猎图。这个巧匠在这张弓上使出绝活,雕刻了一幅精美绝伦的行猎图。弓的主人感叹:这才是尽善尽美。于是张弓引箭,用力一拉,没想到“嘣”的一声,弓断弦落。这张弓就因为承载了过多美丽的花纹而失去了它成为一张良弓的本性,最终毁在他手里。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孩子们的游戏。我们缺少了以静观之心去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方式,缺失了安静倾听孩子内心最细微的声音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用成人的价值观、游戏规则来主宰孩子的游戏,剥脱着孩子玩的权利。《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艺术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游戏课题,紧紧围绕幼儿的“假期”生活,基于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尝试,我们把游戏还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在追寻生活的本真,在还原游戏的本色的道路上行走着,思考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4 月
[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3 月
[3]《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英]莫琳.戴利伊丽莎白.拜尔斯温迪.泰勒著王海波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一月第一版2012 年11 月第二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