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学原理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7-05-14
  • 阅读量444次
  • 评分4
  • 29
  • 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预示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打破常规教学,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名教育家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强于理性思维。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可利用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小学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看、耳朵听、脑想,高度集中注意力,产生强烈的救求欲。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一边启发学生讨论问题,一边让学生观看投影中:桂林秀丽山川,“静、清、绿”的漓江水与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油溪山川江河景色的对比,使同学们通过直觉观察初步感受到西湖之美,美在水;香山之美,美在山;油溪山川江河之美没有独特一面。而桂林之美与众不同;山也美,水也美,从中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桂林山水的强烈欲望,很自然地使他们发挥自己新闻记者潜能,带着饱满的激情阅读课文,达到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提高了理解能力。

当教学《桂林山水》最后一段,我采用图文结合,一边让学生阅读,一边打开投影机向学生展示:青山围绕着绿水,绿水倒映着青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游人荡着竹筏小舟,沿江浏览,欣赏秀丽山间水色。进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解说,使学生活生生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从而体会到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此情此景;使学生将形象感知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达到教学上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之目的。这种宽松、活泼、愉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启迪学生心灵,在讨论中学习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关键。在语文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做,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与生机。曾经为低年级教师示范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讨论问题:“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的时候,司马光想到了砸缸救人的方法。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这个落水的孩子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的说:“拿一根竹竿把小朋友拉出来”“报警”“我们一起把缸推倒,就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一个女学生举手说:“从课文中我明白了遇事要沉着冷静,团结互助。当小朋友落水后,大家惊慌,那小朋友就会淹死。像司马光一样沉着镇静想办法,那个小朋友才能化险为夷!”一句画龙点睛的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听了有的觉得很有道理,有的若有所思,——我为她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夸赞。同学们也懂得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遇事要沉着冷静想办法。这样的自由表达,不仅各人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全班同学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互帮互助是战胜困难最好的途径”!

三多种感官,解难释疑

在课堂舞台上的真正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不是通过教师的活动来获取知识,而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为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探索知识,寻求最佳的答案。

如在教学《瀑布》这一课,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划出描写“声、光、色、形”的词句,再组织同学们观看家乡附近的瀑布,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使“声、光、色、形”有机结合,渲染场面,制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白色墙壁,投影成巨幅画面,那瀑布飞泻而下的“哗啦——哗啦——”声,冲击潭底的“轰隆——轰隆——”巨响,随画面用音乐模式播放,这逼真的场面更增强了同学们多种情感体验。我加以引导:“一道白银飞泻”“高挂着珍珠的屏”“清风吹散珠帘、烟雾成尘、如临仙境”。这气势磅礴而壮观的情景,使学生顿时产生置身于其中之感,激起了情感共鸣。再让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达到解难释疑之目的。这样创设情境,多种感官体验,使同学们对课文进一步理解,也增进了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坚定信念,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尊重学生,勇于创新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只有学生的探究愿望被激发,良好的学习方式才得以形成。对于学习进步较慢的同学,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点努力,你会学得很好。”“你的理解也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到高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首先在自己头脑中必须颠覆旧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尊重学生,激发潜能,陶冶他们心灵的美感和情操,使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创新意识逐步地形成,对课文综合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尽可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注重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