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学原理正文

小学数学中兴趣培养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7-05-14
  • 阅读量1071次
  • 评分4
  • 51
  • 0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在学习中就越善于思考问题,思维就越活跃,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越容易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思维是学好数学的要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是不能分开的,只有把兴趣与思维两者结合起来,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做好的工作。在教学中使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才能更高。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老师要特别重视和保持每个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兴趣化作动力,在不断地探索中,使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兴趣源于好奇,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数学的源泉,好奇心是学习数学兴趣根本,在教学中只有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有动力地去学好数学。另外,兴趣的培养能激发大脑和思维,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思考。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能使学习数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好的一件工作。首先在心理上,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巧妙地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将对学习数学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应做到:

一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不是简单的计算,更不是数字的游戏,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有小学教学中,要数形结合,才能让小学生易懂,易学,产生兴趣。如:我让学生思考6根火柴能摆几个三角形。学生开始时只是坐有那儿想,结果很不容易想出正确的答案。我就让学生在纸上画,很多学生也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学生的探索使气氛越来越激烈,兴趣也越来越浓。我又让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用火柴摆。通过动手,动脑,相互协作,共同探究,最后学生终于得到了正确答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本质,找规律,不断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大多是通过观察,然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的。没有兴趣就不会去钻研思考,就不可能对知识进行探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地安排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在教学中要变枯燥为有趣,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差,形象思维较强,“直观”的东西能直接说明问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好懂的印象,使学生抽象的学习变成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使学习变得简单易懂,并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生活中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用实物展示数学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易懂好学,然后教师在把直观东西慢慢地上升到抽象东西再加上理解,学生学起来不感到难,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更加努力地去钻研去学习。

三教学中的操作,既培养动手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多年的教学证明动手做,比枯燥的讲要使学生感谢兴趣得多,同时学生又容易理解,记忆又深刻。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桌子的长和书的厚薄,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大小的区别。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然后分割开来,得出一个正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围成的,从而得到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正方形面积。在讲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作一个圆柱体,然后按教师的要求展开,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展开后原来是两个相等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然后学生就能轻松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记牢计算公式。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好理解好掌握。

四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和培养思维要结合起来应做到以下三点:

1启发小学学生的思维,要从有趣的问题开始。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思维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用通俗简易的讲解或图形来化繁为简。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探研。如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题:有两个同学一起到文具店买一支圆珠笔,他们中的一人差一元钱,另一人差一分钱,两人的钱合在一起后还是不够买一支圆珠笔的钱,问这支圆珠笔价值多少元?同学们经过热烈地讨论,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终于得出了正确结果。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2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数学知识要过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例题、习题和拓展思维题,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思维训练。例如:池塘里的浮萍面积每天扩大1倍,经过20天盖满整个池塘,那么经过多少天浮萍盖满半个池塘?这个思维能力训练题,如果一步一步地推,很难推出来,如果倒推,20天盖满,则19天就盖一半,因为每天扩大1倍。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3利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巧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一题多题解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甲班有56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25人,那么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第一种方法:分析:要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应先求出至少参加一科竞赛的人数:56﹣25=31(人),再求两科同时参加的人数:28+27﹣31=24(人)。综合算式:28+27﹣(56﹣25)=24(人)。

第二种方法的综合算式是:28﹣(56﹣25﹣27)=24(人)这种方法的原因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

第三种方法是:27﹣(56﹣25﹣28)=24(人)这种方法又是为什么呢?从上面的解法中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催化剂,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多数是老师在教学中培养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让每个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兴趣,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发现新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探索中同时也训练了思维能力。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再加上长期坚持,学生就一定会学好数学。

让我们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乐学、好学的环境中慢慢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