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浙美版美术教材修订说明与使用建议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92次
  • 评分4
  • 32
  • 0

管慧勇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浙美版美术教材的基本情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浙美版教材”),于2002年获教育部立项。2003年第一批教材投入使用,2005年全部教材通过审定并正式出版,在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福建、山西、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广泛使用。2011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教材开始修订,于2013年4月修订完毕并通过审定。

新修订的教材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担任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管慧勇、浙江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永正担任执行主编,编写团队主要由浙江省各级美术教研员、美术特级教师、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以及出版社资深编辑、大学教师等组成。浙美版美术教材的编写一直坚持“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理念,在十年的时间里,除教科书外;浙美社还出版了教学参考、教学笔记、教学光盘三合一的教师用书,以及包括教学图片库、教学幻灯片、学生学习档案袋、暑假作业、课堂作业本等在内的教学资料,形成了丰富全面的教材体系。

二、浙美版美术教材的修订

关于此次美术教材的修订,一方面是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试行历经十年、并于2011年修订完成,教育部提出了美术教材也必须同步进行修订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确实有一些现象引起了关注和研究,有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如循环教材使用后,教材的装订方式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家文件的刚性要求与教学实践的具体诉求,是此次浙美版教材修订的动因。

在全面启动修订之前,教材编委会除了召开座谈会之外,还专门做了调研,抽取数十所学校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梳理了当时正在使用的教材(即下文所称“老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教材整体构架,-有的与实际教学操作性相关,有的与循环使用等政策有关,有的则是对提高教材质量的建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老教材对美术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的严密性考虑得不够,在教材的整体性上有所欠缺。笔者认为,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知识体系的架构上不同于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不以追求非常严密的逻辑性为目的,前后关联的因子也并非一环紧扣一环,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在教材编写时对美术学科知识关联度的重视不够。二是课程改革以来,产生了一些对原来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矫枉过正的做法,这也造成了对学科知识整体逻辑性不重视的现象。

2.老教材涉及的美术学习工具材料偏多,而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年级。例如小学阶段的学习,涉及的工具材料除了常规的铅笔、钢笔、油画棒、彩色水笔、记号笔之外,还有彩泥、陶泥、毛笔、墨汁、宣纸、吹塑纸、油墨、木刻刀、水彩色、调色盘、彩色纸张,以及各种废旧材料等。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除了那些有专门美术教室、美术学习材料统一采购的学校之外,在一些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美术学习材料缺失的情况相当严重。让学生一个学期准备多种材料,困难较大,给教师造成的教学负担也比较重。笔者认为,老教材的编写适逢课程改革号角刚刚吹响之际,理想化的因素较多,编写者对美术教学实际状况认识不够:一方面是对大城市考虑较多,而对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农村的美术教学的困难估计不足;另一方面,对美术学科的实际地位估计过高。

3.老教材设置了一些栏目,如“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等。设置这些栏目的初衷是对美术学习的内容题材做出区分,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这些栏目的安排是显性的,在教材编写时,有时出于栏目安排的需要,会与实际教学的顺序产生冲突。如第十五册中先后安排了《设计的魅力》和《老师,您好》这两课内容;在实际使用中,就有不少一线教师呼吁,应将《老师,您好》安排在第一课,以便于配合“教师节”这个教学时间点。笔者认为,形式和内容是教材编写中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无论如何,形式总是要服务于内容的。因此,栏目的形式,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应当是为实际教学内容服务的。

4.老教材虽然比较突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的编排,但仍有待加强。18册教材的首页图版全部是大幅传统艺术精品图片以便于欣赏。在具体课例编写中,安排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如茶文化、竹文化等。但是通过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这一类教学内容还不够,不仅需要加大容量,还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此外,还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生活中应用的内容。

5.老教材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坚持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但是比较显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多,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不多,这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革命历史观是不够的。此外,由于老教材是十多年前编写的,一些带有明显当代印迹的内容也需要在再版时及时地编入教材中。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浙美版教材在此次修订中特别注重学科知识整体性、逻辑性,强调实际教学的操作性,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调整和补充:

1.整体框架的重新构架。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评价方面的要求,全面整理和充实学生应当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梳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对整体框架进行重新架构,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点、题材等进行更细致的编排,既有美术技法层面的、又有主题题材层面的,既有知识层面的、又有材料层面的,既有层层推进的、也有螺旋上升的,总体做到循序渐进,以更加符合美术学习和教学的规律。

2.充实、调整和补充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首先是增加了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如关于画家、流派等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其次是剔除一些过时的内容,补充一些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内容。再者,增加了突出本套教材特色的内容,一是大量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传统文化;二是调整和梳理“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内容,以突出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剔除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课题。

以初中“欣赏·评述”领域为例,教材循着中西艺术对比欣赏的思路,选取各自艺术长河中的片段,如齐白石(图1)与毕加索(图2)、盛唐气象(图3)与文艺复兴(图4)、北京故宫与巴黎卢浮宫、瓷器与玻璃器皿等,点面结合,并与首页图版及本册主要学习内容相呼应。

3.调整栏目和教学单元。将教材原有的显性栏目调整为隐性栏目,通过“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这几个隐性栏目,编排比重合适的教学题材。在小学阶段,基本保持原来单课式为主的课例设计;在初中阶段,考虑到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将原先的大单元式课例设计调整为单元与单课相结合的课例设计,这样就更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了。

4.合理设置美术学习的工具材料。“课标”要求美术学习内容应多种多样,这与目前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矛盾,主要体现在工具材料准备方面。为解决此矛盾,本次修订将对工具材料有特殊要求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集中。除油画棒、彩色水笔和常用纸张等材料外,每一册只保留一到两种需要准备的非常用材料,如二年级上册主要准备泥塑的材料,二年级下册主要准备版画的材料。

5.规范体例。在具体体例设计上,小学阶段基本保留原有的教学目标、引导式问题、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学习建议等。初中阶段则有所调整,在体例上保留了教学目标、学习建议、试一试,新设了观察与思考、美术小词典、相关链接等,使得这些栏目更贴近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例如,修订后的教材末页,小学设置了“美术万花筒”,初中设置了“拓展与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中按照教育部修订要求,还设置了循环使用签名表,并且将这张表格和每册的自主评价结合起来。(图5、图6)

6.课本形式和容量的调整。依照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要求,一是教科书的装订形式改为胶订,增加了扉页内容,在封三上设置了为教材循环使用而设计的签名评价表。二是小学教材从原来的每册2.5印张调整为3印张,初中的七年级和八年级从原来的每册2.5印张适当调整为2.75印张,九年级每册为2.5印张。

总之,修订后的浙美版美术教材构建了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

三、浙美版新美术教材使用建议

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美术教材,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事实上,美术教材如果使用得当,在实际教学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有正确使用教材的意识。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应像过去那样奉教材为圭臬,而是将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教学的参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国家标准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当成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其次,要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尤其对教材的整体、全貌要充分了解,且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都应该了解。目前小学和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有所脱节,固然与当下的学制有关联,却也跟小学、初中的美术教师未能了解教材全貌有关。再者,正确使用教材,教师在对教材加以补充、调整和改造时,应当结合课堂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与其他版本的美术教材相比,在使用浙美版教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习目标。新修订的这套教材,在每课的一开始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有对美术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提示;为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建议教师“备教材”时,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为了能准确把握这些学习目标,教师还可对照“学习建议”来理解。因为,教材编写一般是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的,最后总要落实到学习建议上;因此,“学习建议”就是用来检验“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尤其是一些关涉知识性内容和技能型体验的教学目标。总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一定要紧密结合目标,并且适当强化目标,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发挥作用,最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以问题为纽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感到困难的往往是该如何设问。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其教学意图,并且有助于教学活动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i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本套教材在体例上设有课题、学习目标、设问、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提示、学习建议,以及小知识、想一想、试一试、自画自评、观察与思考、美术小词典、相关链接等小栏目。每课的结构一般为“课题—学习目标—提出问题一提供作品范例及教学辅助图一提示—学习建议及延伸”。这种结构和体例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课题导入阶段,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当考虑如何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以成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结合地方课程资源,活用传统文化课题。在本次修订中,教材拓展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结、十二生肖、端午节、节日徽标、迎春祈福等,应该说都是一些“活态化”的传统文化。编者在选择这些题材时,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浓厚的地域色彩。

建议教师在“备教材”时,能够有意识地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以及具体学情,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研究,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所搜集整理的其他材料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组织,设计并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有些反映传统文化题材的课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反映当下生活,更具时代感。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强化审美欣赏。尽管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由于电脑投影会造成画面色彩失真,且教材使用范围遍布全国,而各地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因为美术教材本身就是好的教学内容,它的版面设计、范图选用等,更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本套教材中所呈现的示范作品,印制精美,很好地还原了原作的色彩和层次。如图7和图8均为修订后浙美版教材的首页图版,内容都是中国传统艺术,图片精美、强化视觉冲击,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教师毋需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高品质的图片,直接影响并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