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湘西竹编艺术

  • 投稿王陶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205次
  • 评分4
  • 61
  • 0

彭涛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竹编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对原材料进行锯、刮、破、匀、撕、分、染等工序加工成竹丝篾片,采用挑压法编织图案和物件的工艺。根据作品的成型样式,竹编可以分为平面图形的平面竹编、立体造型的立体竹编、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混合竹编。千百年来,竹子在我国文化、艺术以及生活实用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梅、兰、竹、菊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深受文人骚客和艺术家的青睐。

湘西民间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期湘西就有竹编,距今已有近七千年的历史。湘西地处大山深处,满山遍野都是树木和竹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竹编提供了丰富的竹资源,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赋予了湘西竹编充足的文化养料。这里的人们坐的是编制精美的竹椅,头上戴的是竹斗笠,喝水用的是竹筒,挑东西用的是竹箩筐,背东西用的是竹背篓,小女孩梳头用的是竹梳子,睡觉用的是竹床和竹凉席……从古至今,竹与湘西人生生相息,广泛而又悄无声息地融人人们的生活之中,平凡到不引入注意,犹如空气—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实用的竹器和技艺精湛的竹编制品,造就了独具内涵与品格的湘西竹编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竹编制品展现了竹编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源远流长的竹文化体现了湘西人民的聪明才智。2009年,竹编技艺(怀化市、永顺县、保靖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竹编的制作工艺

人们称竹制品艺人为簟匠,俗称“篾匠师傅”。竹编工艺复杂而精细,从前期准备到最终编制成型要经历多道繁琐的工序,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竹编艺人的精心投入。

1.材料准备

竹编的第一步是选竹。外观上选取表面无损伤、无色斑的竹子,同时还要根据所要编织的产品类型和风格选择适合的竹材。

第二步就是选择相应的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加工工具,最常用的有手锯、剖篾刀、刮篾刀、匀篾刀等。(图1至图6)

第三步是竹篾的制作了,要把一支成材的竹加工成竹篾,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包括锯料、刮青、开竹、剖篾、匀蔑、撕篾、分丝、煮篾和染色等共十个步骤。(图7至图10)湘西竹编在编制柴背篓、箩筐、晒谷垫等大件日用品时,剖成的篾片、竹丝不需过刮篾刀就可以编制;而编制比较讲究的日用品和观赏工艺品时,篾片和竹丝是必须经过刮篾和煮篾等程序的。

2.湘西传统竹编工艺技法

湘西竹编工艺与各地竹编工艺的编制技法大致相同,根据编制方法的不同,分“疏编”和“密编”。疏编是竹篾之间形成有规律的空隙、形成几何图案,密编是竹篾之间不留空隙、紧紧相扣。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它可分为“篾片粗编”和“蔑丝精编”。篾片粗编主要是用于编制较大的物件,蔑丝精编主要是用于编制瓶、罐、篮等较精致的物品,有时两者也会混合使用。竹编工艺技法干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始终都离不开“一挑一编”的基本编制技法,所有的编制技法都是由此发展延伸出来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编制技法。

(1)十字编(一挑一编):先将经材排列好,纬材以挑一压一的编制法。一条竹篾在上,一条竹篾在下,交织进行(经篾和纬篾可以是多根篾)。(图11)

(2)斜纹编:以十字编为基础,编制每一行纬篾时压住的经篾要一次错开一条。(图12)

(3)回纹编:从中心开始编起,同时向上下两个方向编制延伸。右图是以中心起织,以压三挑三手法上下左右对称分布编制。(图13)

(4)梯形编:先将经篾排放好,第一条纬篾挑二压六编制,第二条挑三压五,第三条挑四压四,这样依次变化编制即可。(图14)

(5)三孔编:以三条篾起编,第一条在底下,第二条在中间,第三条在上,交叉散开且角度相等,再以六条在此基础上穿插,然后依次递增。(图15)

(6)双重三孔编:以六条篾起编,然后再增加六条,根据竹篾之间的构成关系逐渐增加。(图1 6)

(7)六孔编:以三条篾起编,再用三条竹篾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六角孔,然后分别以六条篾逐渐增加。(图17)

(8)圆口编:以四条篾为一单位,如图依次重叠散开,再一次递增四条进行编制。(图18)

(9)菊底编:竹篾依圆心等角度呈放射状排开,再用蔑丝做圆形挑压编制。(图19、图20)

(10)收口编:在收口处,将经篾向右下方翻折,然后将多余的经篾剪掉。(图21)

3.制作流程

经过加工处理的竹篾就可以用于器物编制,器物的编制工序会因人而异,但基本的编制步骤是固定的。下面就以湘西最常见的柴背篓编制方法为例:

(1)织篓底:长经篾织六边形眼(牛眼睛,如图22所示),竹片横插在牛眼内做成底板。长经篾向上转折,分开内外经篾。用纬编竹丝五根青篾与长经篾编制出背篓底部,用压二挑二的编制方法。(图23、图24)

(2)织篓下部:用竹丝以三绞丝方式与长经篾相交若干圈,再用两根青篾以提一压一方式平行编制若干圈,并不断打紧。(图25、图26)

(3)织篓中部:在中部利用内外长经相交平行排列6-7根纬编黄篾,反复二次,第三次用4根黄篾环绕一圈。(图27、图28)

(4)织篓上部:用两根青篾以提一压一方式平行编制若干圈,且不断打紧。(图29)

(5)锁扣:待纬篾编制到一定的高度时,打紧所织部分后,将长经篾扭边往右下折,将剩余的经篾头子插入背篓内壁,并剪去余材。(图30、图31)

(6)安装竹背带:背带是用四根长度为一丈的竹篾编制而成的。(图32至图34)

湘西竹编作品欣赏

1喜背篓(图35)

“背篓”是立体竹编,它是有两条竹肩带可背在背上的竹篓,是湘西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此背篓是以楠竹为材料,破竹而成的竹丝、篾片粗细不同,厚薄各异,篓底部的封口和上端边缘采用扎、搓方法制作。背篓两端进行密编,使背篓结构紧密,平整细洁、手感平滑。中间部分为疏编,镂空的编制形成几何图形,且形态具有柔韧性,使人的背部感到其舒适性,整体形成很好的层次和对比。在编制中,巧妙地运用竹材本身的色彩与红色、蓝色的对比,渲染喜庆氛围。造型灵巧,秀气美观,富有阴柔之美,流线型构成增添了女性秀美的特征。背篓强调线条的均整平衡,整体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秩序美。1990年,由湘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民族歌曲《小背篓》红遍大江南北,湘西背篓赢得了家喻户晓的美誉。

2.“喜”字簸箕(图36)

簸箕属于筛子类用具,为立体竹编,具有透气、轻巧的特点,可以晾晒粮食、药材、干果、辣椒、豆类等,还可作为养蚕和糕点加工的必备用具。编制“喜”字簸箕所用的材料为楠竹,另加慈竹捆边,其制作程序是先织大壳牛眼底,团底边,然后转折墙围子,再用人字纹压二密编制内垫,最后是将内层织面踩进兜壳内,用慈竹蔑捆花辫口即可完成。整体外形呈正圆,正面凸显方形图案,象征“天圆地方”,双层底面的结构奠定簸箕构型的基本框架,宽粗的篾架富有弹性,厚实的蔑面具有耐磨的特性,正面中央的大红“喜”字表达中国人趋吉纳福的心理,是湘西人嫁娶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

3.竹提篮(图37)

提篮是有手提梁的篮子,为立体竹编。使用材质为水竹,采用竹丝与竹片交叉编制,浑身排列穿插,巧妙运用材质本色、红色、黑色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对比,显示其质朴、素净、雅致的自然美,再增添绿色、黄色竹珠的点缀而显得活泼精致。圆竹篮造型独特,小圆底座与大圆盖相映成趣,篮柄工整别致,为片相交式提手,中间以一根宽竹篾为主柄,左右两根竹篾由主柄分开得来,柄中心的捏手部位下凹,显得既豪华考究又典雅古朴,是盛装食物和小物件且使用便利的最佳竹编器具。

4.竹编花瓶(图38)

竹编花瓶是立体竹编,用来盛放花或美丽植物的枝,以保持植物的活性与美丽。竹编工艺花瓶精巧玲珑,质朴雅致。颈小肚大,上轻下重的造型确保瓶体的稳定;口部呈喇叭形,可以套入一只盛水的瓷瓶或竹筒。该花瓶采用精细的蔑丝进行三绞丝的编制方式和提一压一方式平行编制,编制中纹样形成疏密对比。在篾条染色过程中,使用了食品染色剂,低碳环保,色彩素净、雅致、明朗,巧妙地运用竹材的天然色泽,从而显示其质朴的自然观。花瓶可做摆饰物,花瓶内胆可插放鲜花或人工造花,起到美化生活、增添情趣的装饰作用。

5.竹编八方食品盘(图39)

这件八方食品盘是立体竹编,用精细的水竹篾丝编制。盘口处的盖口篾叠在口边上,慈竹篾从口圈上下穿过,环绕捆边,细腻精致。底面采用十字编,凸显文字装饰——“神秘湘西”,且以回纹环绕,突出地域特点与民族特色。食品盘四周配有菱形方块图案,四周环绕满天星图案,整体上形成点、线、面的形式对比。色彩上巧妙选用本色、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竹篾用三绞丝的编制方式,编制过程中进行组合与对比,丰富的色彩形成鲜明的视觉美感。该盘造型别致,工艺精细,花纹端正,品相雅致,是存放食品或小物件的高档家用器皿,也是人们欣赏和家居陈设的艺术精品。

6.竹编耳环(图40)

此款竹编为工艺品,是“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参展作品。竹编耳环属于饰品类,其作品原型为湘西日常竹材用品,用优质慈竹经多道工艺制成,均匀、柔软,色泽光亮的细竹丝为编制材料。其中竹珠子形的耳环采用人字纹编法,旋转收口即成;粉色耳环为菊底编法,待大小合适时即可收编;小背篓形耳环采用的是篾丝提一压一方式平行编制,反复绕编而成。这组作品精巧美观,品位高雅,体现了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的创意思想,是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为一体的艺术品,同时具有轻便、易携带的特点,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也是竹质创新手工艺品的典范。

湘西竹编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器以载道”为理念,重视人与物之间的和谐。竹编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在选择材质、工艺的手法、功能的运用等方面,有意无意地融人了科学设计的理念,饱含着民间的智慧,达到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湘西竹编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民间历史文化,它不仅是民间非物质文化的遗存与生产活动的符号,同时也承载着民间的智慧、手艺、伦理、风俗,其造型和纹样编制都重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体现了工艺美术家们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展示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憧憬。

1.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传统竹编产品主要是出于实用目的而编制的。民间艺术首要考虑的是物件的功能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这与现代纯艺术中的主观随意的创作方式明显不同。传统竹编工艺所遵循的规制主要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竹编的制作者多为民间艺人,他们既是物件的生产者,又是它的消费者。艺人的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民间生产生活的需要,他们本着实干的精神,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构想创作竹编物件的造型和样式,根据师徒传承所得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形成对竹编艺术的理解,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竹编制作。

2.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竹编可以实现实用的功能需要,体现艺人的审美追求。竹编制品的多元形式因人们实际需要的多样而生。竹编艺人是以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的,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为每一物件寻找最为合理的创作样式,以达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众多传统竹编物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实用是造型的前提。如过去捕鱼时用来盛鱼的鱼篓,器身很大,有大的盛放空间,而篓口较小,可以避免鱼向外跳出,其造型很好地满足了盛鱼的功能需要;竹篮和箩筐都是盛装东西的容器,不同点是箩筐的体积很大,用于盛装量大的物件,是大型、长途搬运的有效工具,竹篮器型小巧,携带方便,适合盛装小物件。随着竹编实用功能的减弱,在现代竹编产业中竹编不以单纯的实用性为目标,而在工艺装饰与现代旅游中各种富于形式美的造型手法、装饰手法凸显美学价值,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超越了传统的使用功能选择,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转换,给竹编艺人以更多的创作空间,也有助于实现对竹编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3.低碳环保的生态观

现代工业生活产生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等污染,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竹编使用的竹材来自自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可再生资源,有利于人们建立低碳环保的生态观念,回归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竹编的创作与使用是低碳环保观念的艺术体现,废弃的竹编除了可以修补再使用外,还可回归自然,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竹材的可再生性和竹编物件的环保特点实现了我们今天所热切呼唤的“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再一次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态平衡,希望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生态效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结语

竹编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赋予了竹材以新的生命,将它们编制成—件件精美实用的物品,让每—件竹编器物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在工业产品中所无法体现的。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产品为主的湘西竹编工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竹编生产严重衰退,竹编厂纷纷倒闭,竹编艺人纷纷改行,竹编技艺濒临失传。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旅游产业的带动,湘西人领悟到竹编产品的艺术魅力,湘西的竹编生产出现回暖趋势,竹编作坊不断涌现,竹编工艺品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拳头产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