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益阳弹词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益阳弹词历史发展与变迁的观察,思考其文化身份在面对不同社会语境时承担的社会职责;受社会变革、文化市场化与经济化等因素的影响,新的文化环境影响着益阳弹词产生新的文化身份认同,在多元文化与多种矛盾冲突并存的情况下,如何维护益阳弹词主体文化身份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益阳弹词;文化身份;现代转型;
一、社会记忆中的益阳弹词
(一)益阳弹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益阳为湖南省地级市,地处湖南省中北部。地形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背靠雪峰观湖浩,半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形容益阳地形特征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正是这独特的地形地貌,促进着益阳弹词的发展。
最早对益阳曲艺进行记载的文献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沅江县志·文艺志》史料记载: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曾颁布过《圣喻太喻》,每乡里选一耆老,搭台劝善。而清朝,官府每里选一老年书生,手持木棒,且行且击,向人宣传。清朝中后期,民间的文化活动更是迅速发展。而随着民间各类文化的活跃,益阳弹词也逐渐在人民大众中孕育成长起来。益阳弹词是在江南地区弹词的发展中分化出来的,与此同类的弹词还有苏州弹词、长沙弹词、扬州弹词等。但历史暂时没有对于益阳弹词的史料查证,经弹词艺人们代代相传,益阳弹词是源于渔鼓道情而后演变过来的。
(二)早期益阳弹词艺人的活动
益阳弹词源于渔鼓道情,因此益阳弹词在信奉的艺俗、艺规等方面与渔鼓道情基本相同。而不同地区的艺人也设立了诸多不同的类似于现代“××协会”的组织,如长沙的“湘子会”、湘潭的“永湘八仙会”……每个不同的组织都有着不同的信仰与组织规章。最初益阳的“湘子会”也同样有着他们独特的活动方式,每年都要进行为期三天的祭拜祖师爷的活动,参与成员包括益阳境内以及部分邻省地区的艺人。艺人们齐聚益阳,在三天的活动举行期间,祭天神,拜菩萨;立规矩,讲道义;唱书段。其中《卖水记》《丢鞋记》等书段广受民众的喜爱,为益阳弹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早期益阳弹词艺人们以“艺”相会,并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艺人依靠零散的演出获得一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二、益阳弹词文化身份的现代转型
(一)艺人身份与职能的转变
湖南的弹词由渔鼓道情发展演变而来,流行于长沙、益阳、岳阳、浏阳、华容等地,其中以长沙、益阳、浏阳等地最为流行。初时,弹词艺人多在农村发展,靠表演弹词来讨上几分钱;后来,大批的弹词艺人为了谋生,从农村辗转来到城市发展。益阳资江边的麻石街商铺林立,门庭若市,从安化等地过来的船工们在装货卸货后会选择在江边的茶馆中休憩,买上几分钱茶,听着艺人们说唱弹词。在此背景下,益阳县城陆续开设了“四海茶馆”“张玉兰茶社”,由于茶馆生意兴隆,益阳县城而后又相继涌现出“如意”等十几家茶馆。茶馆说唱艺术和船业的兴起,给大批的弹词艺人提供了生存的机遇。在茶馆驻唱的艺人以及草根艺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后,民间开始出现艺人自发组织的弹词行会。行会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演唱,同时从事定点说书。此阶段的弹词艺人最主要的社会职能是宣传与传播共产党的中心思想,为进一步稳定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层出不穷,尤其是流行音乐占据了音乐市场的绝大部分,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传统民间音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益阳弹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屡次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此阶段的弹词艺人更多的是传播益阳弹词的相关知识。近年来,益阳弹词在传承人张世安先生的带领下,逐渐让更多人所了解。益阳弹词发展起来了,对弹词有所了解的群众也逐渐深入学习、分析益阳弹词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益阳弹词艺人从最初的以谋生为重,转而成为宣传新中国新思想的关键部分,到现在受现代社会文化政策的影响,新的文化意识要求新的弹词文化做出新的实践,他们便在热爱与保护中传承益阳弹词,从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二)制度化发展下的主体认同
制度是权衡社会与社会之间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会做出不同的表现,也会形成不同的行为规范,而这种表现与行为规范又将影响人们在社会中发展的主体认同。就益阳弹词这门说唱艺术而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益阳弹词说唱主体认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益阳弹词行会的雏形是“湘子会”,这种民间演唱形式在社会发展中慢慢变化。1963年5月,益阳市曲艺队在省、市文化部门的批准下正式成立,益阳弹词作为主要演出曲种活跃于益阳;1982年,由益阳市文化馆举办的益阳市曲艺培训班聘请李青云、谭水力等曲艺专家,对12名农村男女青年进行为期一年的弹词学唱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提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益阳弹词行会组织的成立与维护,是民间制度化发展的维护艺人群体认同的直接表现。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当前向新生群体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益阳市龙洲小学在湖南省中小学艺术展演比赛中就选用了益阳弹词这个素材,该节目经过专业的老师培训,在已有曲目《一条红领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孩子们手抱月琴,用弹唱的形式将节目呈现出来;第七届湖南省艺术节曲艺专场汇聚了湖南省各地的曲艺文化,其中包括常德丝弦、相声、武冈丝弦、益阳弹词等,笔者有幸亲历了这场“曲艺盛世”。笔者在田野调研中了解到,我们学校的牟华老师对益阳弹词颇有研究。交谈中,牟老师告诉我弹词带给他最大的影响是:在继承中发扬传统,在发展中追求创新。益阳弹词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更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识,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从而达到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天下大同”境界。从上述三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在当前这个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时代,益阳弹词活跃于文艺界各类活动,在大众的视野中出现频率高,它的主体认同正在发生着改变。
(三)市场经济造就的新生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经济从市场经济中分离出来,弹词艺术在当前经济形态中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益阳市政府近年来对文化创新的新理解与新措施。
2018年,益阳市社科联主任周志宏,益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陈国新、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朱丽玲在文章中提到,“益阳弹词作为益阳独特的民俗文化,引起广大游客的前往”。与此同时,游客对洞庭湖的热爱以及向往牵动着相关经济的发展;《益阳日报》“舌尖上的‘新经济’———资阳区以美食为媒打响文旅品牌”中提到,在特定节会期间,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集群效应,利用商业样板街中央舞台举办折子戏、益阳弹词、花鼓戏等各具特色的专场表演。这些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群众的联系非常密切,社区利用节假日,合理策划活动内容,将文化与消费连接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模式和广大的消费群体共同促成了益阳弹词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新角色的形成。
三、益阳弹词发展的当代反思
(一)弹词艺人社会角色的分化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文化的分化,而文化角色的分化正是文化分化的一种重要表征。就弹词文化发展历程而言,益阳弹词艺人的角色主要进行了两次分化。第一次分化是改革开放前,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不太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弹词艺人无法通过官方的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因平台与机会太少而影响弹词文化的发展。第二次分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面来。正因为改革开放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所以文化与思想都得到了空前的革新,社会主义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各类文化活跃于市场,益阳弹词文化主体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例如申请非遗文化、参加曲艺比赛、将弹词文化融入社区、益阳弹词文化与文旅活动的交融,这些都是弹词艺人角色分化的表现。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加速发展的文化环境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保持清晰的认知发展自身文化,是当代弹词艺人不可忽视的一点。
(二)弹词文化困境与机遇
虽然目前益阳弹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但通过简单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益阳弹词的了解程度均有差异。笔者对200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了简单的抽样调查,其中有效调查196份。
通过统计可以得知,在这份样本中,18岁以下与50岁以上这两个群体对益阳弹词的了解是较多的。18岁以下的群体大多都还在接受初级教育,当前教育讲究全方面发展,学校明显重视对学生音乐文化这一方面的教育;50岁以上的群体大多是已经退休的老年群体,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退休后的生活惬意且自由,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丰富自己。18—35岁、35—50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群众有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有在职人员,他们更多的精力在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压力,了解益阳弹词的机会与精力相对较小。
从这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目前青年与中年一代人对弹词的了解是较少的,但弹词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群众。笔者认为,发展益阳弹词的前提是更多的人知晓这一门艺术,才有机会让更多的人发现它的美。
当然,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报纸、收音机已经不再是不可替代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了,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手机新闻、手机邮箱等一些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因此,传播益阳弹词可以利用好这些新兴的传播途径。有了新的传播途径,还需要留意传播过程中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当前网络与通讯技术固然发达,但最重要的是“有效传播”。“有效传播”包括传播速度与传播内容,内容必须是切合群众口味、有营养价值的健康文化,为往后了解益阳弹词的学者提供一个有益的资料。
益阳弹词的文化认同伴随着整个历史发展历程。益阳弹词艺人依据不同社会背景以及经济条件对益阳弹词文化做出了转型。在面临危机与机遇的现代,益阳弹词艺人们也逐渐做出新的自我认识与价值肯定,为益阳弹词文化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海燕.益阳弹词音乐述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4).
[2] 《中国曲艺志·湖南》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上、下).2001.
[3]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
[4] 周志宏,陈国新,朱丽玲.《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美好需求———益阳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2018.
[5] 益阳日报.舌尖上的“新经济”——资阳区以美 食为媒体打响文旅品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