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岩石也变化》教学片段与分析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250次
  • 评分4
  • 85
  • 0

谭伟

片段一:情境导入

师:(课件出示:大自然中奇特的石头,包括本地的云子山和喳口石)我们来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

(学生观看课件。)

师:观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

生:我感到这些石头太美了!

生:我感到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生:我想知道,这些奇特的石头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都想知道它们是由于什么原因才变成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个究竟。

分析:紧贴本课教学内容展示图片,并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材料(云子山、喳口石图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谈感受和质疑,让学生从欣赏图片回到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

师:是啊,岩石怎么变成这样呢?是谁的作用使岩石发生了变化呢?我们先来猜一猜。

生:可能是水冲成那样的。

生:可能是被人类凿成那样的。

生:可能是被风化的。

(教师根据学生猜想,适当板书。)

分析:科学研究要以问题为起点,从猜想出发,如果没有合理的猜想,实验设计就没有基础。

片段二: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师:刚才我们对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做出许多猜想,欲知到底如何,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刚才大家猜测,温度对岩石产生了作用。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人类对此就有过接触(课件展示李冰父子的故事及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他们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岩石?

(学生自学后汇报:李冰父子用煅烧后再浇水的方法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分析: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师:我们在教室,能不能模仿李冰父子的方法来研究?

生:能,用模拟实验。

师:需要哪些器材呢?

生:这个实验需要石头、火柴、蜡烛、夹子、水。

生:还需要杯子来装水。

师:对,这个模拟实验需要石头、火柴、水、杯子、蜡烛或酒精灯,不过还需要用能夹住石头的工具——镊子。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怎么操作?

生:先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再用小镊子夹住石头放到火上烧,最后把烧了的石头放到水中,观察石头的变化。

生:放到火上烧的时间要长一点。

师:你觉得多长合适?

生:1分钟。

师:没有表,怎么办?

生:心里默数从1到60。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等会大家可以用上。还有补充吗?

生:烧了的石头要很快放到水中,不然石头的温度又会变低,可能会影响效果。还有,我们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除了观察石头,还应该观察水的变化,看水里有没有石头的碎屑。

师:说得太棒了,大家就应该这样去做。其实,老师还想补充一点。因为火焰的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在煅烧石头时,要用外焰。

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之后,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显得犹为重要,因为它是决定探究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是衡量其探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的能力训练,是小学五、六年级科学课的重要任务。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发挥其主动性,使实验设计不断地清晰、完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师:在实验前,我们来猜一猜这个实验会有怎样的现象?

生:石头可能会裂开。

生:石头可能会掉一些碎屑。

分析:实验前,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观察,提高实验效率。

师:现在大家就来动手操作一下,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现象,教师巡视各组,提示安全用火。学生实验结束,收好器材。)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观察到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石头这样?

生:石头掉了一些碎屑在水杯中。

生:是温度发生了变化,石头才会这样。

师:温度怎么变化的?

生:用火烧的过程中,石头的温度迅速上升,把石头放入水中时,温度又快速下降。

师:对。由于岩石热胀冷缩的性质,岩石在长时间受热后,内部已经膨胀了,外部一遇冷就急剧收缩,反复几次之后,岩石就破裂了。大自然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温度变化呢?

生: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变化。

生:白天气温高,而到晚上,温度就很低。

师:自然界中的岩石总是被日晒雨淋,并且总是不断地经历昼夜、四季交替,与我们模拟实验不同的是,大自然中岩石受温度变化的破坏作用要缓慢、温和些。

分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详细分析说明,是突出实验现象本质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片段三: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师:(课件出示:芙蓉洞中图片)这些奇特、壮观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是被水冲出来的。

生:看上去有点像是被什么把里面的岩石溶化了。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这段视频(播放溶洞内的影音资料),这些溶洞内的水都呈酸性。是呈酸性的水对石头产生了作用吗?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明。

分析:学生对呈酸性的水不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43页中的图,想一想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生:这个实验需要稀盐酸、滴管、石头。

师: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石灰岩作为实验对象。

生:实验过程是用滴管吸几滴稀盐酸,滴到石头上,然后观察石头发生的变化。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来猜测一下,实验可能会有怎样的现象?

生:石头可能会冒泡。

生:石头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坑。

师:到底会怎样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大家动手试一试吧,请同学们注意,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学生小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师:在实验中,石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滴上盐酸后,石头上冒出了很多小气泡。

生:我闻到了刺鼻的气味。

生:我还发现,在滴过盐酸的气泡中,好像有些黑色的粉末。

生:我们组发现,滴过稀盐酸的地方有下陷。

师:哦,多数小组都发现了石头滴上稀盐酸后有很多气泡出现。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含酸性的水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师:对,正因为含酸性的水有这样的作用,才会有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溶洞。

(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岩石在被呈酸性的地下水缓慢溶蚀之后,被溶蚀的部分又被流动的地下水带走,亿万年后溶洞就形成了。很多奇特的地表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形成的。)

分析:对学生而言,实验中做到严谨且尊重客观事实,是最基本的科学品质。本实验的汇报阶段,虽然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但对预设以外的实验现象关注、分析不够,如有黑色粉末、表面有下陷等。

重庆市武隆县羊角镇艳山红小学(408525)

(本栏目责任编辑陈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