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正文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328次
  • 评分4
  • 99
  • 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质量。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的和谐社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而环境教育是这场变革的重要推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活动正在蓬勃开展起来。而地理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环境教育责任。

地理学科环境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教育途径多种多样。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施中,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校情、学情,向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有效地传输环境保护理念,节能意识等环境教育。

一、将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与媒体反映的典型事例相结合,渗透环境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发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发挥地理课环境教育功用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地理教材不但在各章节中突出人地关系,有的章节甚至将环境保护内容单列,特别强调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要很好地爱惜它、保护它、使它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如新课程初中地理新教材体系中,区域地理都是讲环境保护方面内容,可以说是充分地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地理教育之中。

在上课时我常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如我曾在上课时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若干年前曾经有一个德国人来北京旅游,他照相机里的电池用完了,换了一对新的。这时他发现旧电池没有地方可扔,因为那时在北京没有专门的旧电池回收箱。无奈之中他只好把这对废电池带回到德国去。

这个故事让同学们感到震撼!一个普通的外国人,环保意识是这么强;他的这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思想觉悟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我的学生。我还针对本校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讲了外国游人在我国长城上捡垃圾、清理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这样,同学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课堂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组织以环保有关的主题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手段。如在教学《我国的自然资源》章节时,我设计了“我国是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这一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有些学生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大,是“资源大国”;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人为破坏严重,许多资源面临短缺的局面,是“资源小国”。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了提高了保护环境的觉悟。

二、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和本地资源,培养学生的绿色环境建设思想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

我校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沙冲中路,背靠朝阳山,校园内有一片27亩的山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常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分析介绍我校的地理环保状态,介绍学校的地下水处理和利用系统,积极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废电池的回收活动等。我校“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我们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三、开发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结合地理知识和社会关注热点,开展课外环境教育

1.结合新闻地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新闻地理的时效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大自然,改善环境的欲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的的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严重关切。我曾经引用了一则新闻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羊城晚报讯:北京将申办2020年冬奥会,但如何克服严重的雾霾天气?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市目前已制定了84项环境治理和大气治理的相关措施,为申办2020年冬奥会做好准备。

我还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城市雾霾发生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从相关的地理知识角度(空气气压低、湿度大、地形因素妨碍空气流动等等)分析雾霾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结合地理知识开设环境问题专题讲座,组织环境问题研究性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觉悟

环境专题讲座既能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深刻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学校安排的活动课,结合教学内容,请环保单位有关人员或专家到校作环境科学知识讲座,讲座内容结合地理教材的环境知识,用乡土环境问题的材料来做例证。这样,讲座就能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容易接受。

还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走出去,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如探究松溪河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但有效地对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立志学好知识报效社会的思想觉悟,还推动了地理知识与人文环境、社会实践的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