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正文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731次
  • 评分4
  • 10
  • 0

文/郭玲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我国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思考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的理念是学生不能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要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目前,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这种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这其实是运用史料教学的误区,与史料教学的理念相差甚远。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到底有那几大误区,又如何有效进行史料教学呢?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误区

误区一:选用史料未加甄别

史料种类多样,主要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种,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间接史料是经中间人省略或转写的,这两类史料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史料的主要来源。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的史料必须是第一手的、经考证后的史料,但如果教师选用史料时不加甄别,直接选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很容易出现误读史实的现象,把错误的史料传授给学生。如教学“商鞅变法”时,有教师用图画《废井田开阡陌》来证明商鞅推行土地私有制度,是不科学的,因为图画中的文字是楷书,楷书是在汉末才形成的,可见这不是原始史料,是后人画的,难免会带有主观性,所以选用史料前要甄别。

误区二:选取史料忽视学情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选取恰当的史料,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研读史料掌握历史。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取脱离目标、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与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教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及历史评价”时,选用了《礼记·礼运》中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这两则材料描写了什么社会现象?两则材料选用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世袭制”的问题,学生了解的较少,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且历史时间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同时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感兴趣直观化的材料。上述教学选用的材料符合教学内容,但是晦涩难懂,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误区三:史料运用停留表层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多停留在表层,多是教师出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根据史料得出结论,即史料的作用只是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和看法。如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中的“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时,教材中只是简单列出了宪法体现的三大原则,学生不了解宪法的内容,也就无法评价宪法。有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原文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美国政府是如何组成和分权的?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权?简要评述1787年美国宪法。像这样的史料教学,只是把史料作为生动的例证,来说明教材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史料起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史料教学的实质,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材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策略

策略一:尽量选取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是原典性的材料,客观真实性高,教师要尽量选择准确无误的历史材料,多在原典性材料上下功夫,不能将错误的材料传授给学生。如教学“抗日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到很多教学案例。有关抗日战争的直接史料有历史照片、个人回忆录等,还有一些间接史料如影视、小说等。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图片、日记都有明确的出处,属于原典性史料。影视材料虽然反映的也是客观现实,但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与原典型材料相比,说服力稍低。所以,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原典型材料说服力强,更符合选用。

策略二:结合学情选择史料

史料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选用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开辟新航路”时,为了达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新航路开辟的史料。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史料很多,教师要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史料。如介绍“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用T&O地图、托勒密地图、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等,让学生通过三幅地图感受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变化。

策略三:史料运用增强深度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不是为了说明已有的观点,教师要传给学生的是运用史料探究历史的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也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史料去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如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有教师选用了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的看法、宾夕法尼亚5000农民签名要求拒绝这一宪法、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的看法,这三则史料都涉及的范围广,有会议代表、农民、历史学家,有肯定宪法,也有否定宪法的,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实这三则材料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冲击下开启思维,呈现多元的视角,那么真理会越辩越明,从而利用史料重构历史,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敬党.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4)

[2]谭英.浅谈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3(4)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