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静悄悄的政治教学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01次
  • 评分4
  • 95
  • 0

摘 要:依据新课改的精神,以“643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夯实教学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静悄悄”的德育渗透中实现政治知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德育渗透 教学重心前置 高效课堂 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齐冬妹,女,陕西省子长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静悄悄的革命”源自佐藤学追求的理想教育:通过在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和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我们的新课改要静悄悄地进行,要在宁静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我们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艰难性和反复性,静悄悄地却要坚定地地将新课程改革进行下去。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德育领域的功效不必言说,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依据学校新课改的精神,以“643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中心(“643”即“推进六个环节、提升四大效率、突出三种学习”的简称。具体为:六个环节:编、验、导、议、展、练;四大效率:学案有效率、讲解高效率、学生展示率、问题解决率;三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夯实教学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静悄悄”的德育渗透中实现政治知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能。

一、教学重心前置、夯实备课环节

我校的“643高效课堂”要求科学编写导学案,重点突出、梯度明显,可操作性强。为了夯实这一要求,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教学重心前置的实验,将学生忽视的“预习”这一环节落实。每节课前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标要求,对知识进行分层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布置不同层级的预习作业。对学困生只要求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优良生要求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探究题目进行思考,对双优生则要求对探究题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在备写导学案和教案时,协同备课组其他教师的有效建议,制作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使得导学案真正发挥了导学的功效,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心的前置还体现在对新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上。结合学习内容的不同,通过PPT、网页等形式将有效的导学内容呈现出来,注重“实效”,讲求“实在”,每节课的PPT数量控制在15张以内,使每一张PPT都发挥出了最大功用。尤其在辅助资料和探究题目的选取和设计上更加注重了这点,专门学习了视频下载、剪接、转换、编辑等专业知识,选择有典型代表意义、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可操作性强的视频资料和文字、图片资料。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框题中的“肩负人民的重托”这一知识时,专门选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见证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化石申纪兰”和“最美洗脚妹刘丽谈人大代表的履职”这两个典型视频;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这一框题中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知识时,精心挑选了“道德模范风采——三次红手印,沈浩与小岗村的故事”的视频。这些贴近生活、充满温情和感动的视频不仅有效地扭转了好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假、大、空的认识误区,而且为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创设了良好的平台,在鲜活的事例中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真可谓“一举多得”。在制作PPT时,笔者的另外一个小小做法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每个课件的第一张都是“励志”、“温馨”的正能量图片,如“要做到不可替代,就要与众不同”、“认真是一种态度”、“幸福在于理性而热情地生活”、“唯有埋头乃可出头”等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片,真正是“秀色可餐”。在这样的“春风化雨”中静悄悄的改变正在发生。

教学重心的前置还体现在备课时对课堂整体架构的构建上。为了延伸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继而达到延伸“头脑”和“心灵”,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学科专业书籍,如《政治教学参考》、《南风窗》、《半月谈》、《陕西教育》等拓展“宽度”;通过阅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著作来延展“深度”;还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新闻周刊”、“百家讲坛”等栏目来丰富背景知识;课余挤时间坚持学习心理学专著,如斯滕伯格的《教育心理学》、詹姆斯·卢格的《人生发展心理学》、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编著的《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等,将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状况、甚至家庭情况等,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在构建课堂整体架构时就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命中率”,提升课堂实效。

二、精讲引导见水平、互动精练提能力

在原来以静态预设为追求的传统旧课程向当今以动态生成为理想追求的新课程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提高预设的能力和促进情境生成的能力,成为校本教研中一个非常突出和值得密切关注的新课题。“643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讲解少而精、重引导和学生学习重能力、学有所得,因此笔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上。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提高生成的实效,在选择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落点”时要恰当,太低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进行无效学习,太高则会降低学习自信、导致学习乏力。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本着“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用适合学生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方法来达到“点睛”之效。笔者在课堂中主要运用了“放风筝”的方式,在关键问题上用“顶层设计”的思路做好引导,精心设计,精讲巧问,只讲问题不讲答案,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高一学生敢想、敢说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展示。课堂的每一环节都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学生的探究质疑有所进展时,努力拓宽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政治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因为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也落到了实处,让每个层级的学生从不同层面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学习的精讲引导、互动精练还有一个重要的载体——教学反思。反思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反思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靳玉乐博士的《反思教学》在对反思教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结合大量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反思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教学建议。我坚持在每节课后记写教学反思,从教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情的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视频音频资料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练习的质量、课堂展示的成效、教学语言的选择、课堂意外的处理、课堂时间的安排、PPT的设计等等方面进行不同角度的反思,坚持下来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一经验十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我收获颇丰,在反思中我对自身的认识更加清醒和理智,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更加突出,距离我努力的方向——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三、体现人文关怀、点滴德育渗透

人文关怀,从哲学上讲,主要是指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人文关怀,要通过师生的互相学习和情感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高考指挥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落实非常重视,做得也比较扎实,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却普遍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忽视。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质,既无法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地”,也无助于现代公民素养的养成。因此笔者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政治课堂所倡导的,但这一切,都不能生硬而直接地灌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通过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方式,真正地融人到他们的心中,被他们所理解、所接受。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平等、礼貌、温馨的语言创设尊重学生的语言环境。在笔者的课堂中,更多的是“请你……”、“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征询大家的意见……”、“你的见解很独特,可不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这样的话语,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的鼓励、肯定,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的关心、鞭策。笔者的这些激励性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赞许,可以激发学生爱学政治、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情感。

在拓展知识等辅助资料的选择中,笔者通过及时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感受生活的气息。如在学习“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有关政务公开的内容,笔者提前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学生对于子长县政府的政务公开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有政府网站。所以笔者建议学生利用周六专门上子长县政府网站了解有关知识,周一上课时学生对于在网站上看到的政务公开的内容踊跃发言,有的谈出了自己在网上发的有关子长民生的帖子,有的提出了对于网站建设的有效建议。笔者又利用这一契机,将学生的帖子和建议进行了汇总,和县信息办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请他们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回复,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子长县政务网站的关注度。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将所学知识从书本中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增添了参与民主政治、积极建言献策的体验,感受了身边的政治文明,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就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了实处。

佐藤学在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在政治教学中笔者更多的时候是守望者,尊重每个学生;是倾听者,呵护每颗心灵;是引导者,发现每种色彩。在这样静悄悄却充满爱与专注、心灵互通的“润泽”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愿望、态度等学力得到提升。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才能得到丰富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