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学设计正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 投稿老妖
  • 更新时间2017-11-07
  • 阅读量847次
  • 评分4
  • 67
  • 0
一、检查复习,整体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我只报四个词,请听好:暑假,舅舅,俘虏,捏住。

(师课件出示词语,生对照批改,重点指导“舅”的笔顺、“虏”的字形。)

师:(课件出示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赶海》,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赶海的过程呢?

生: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师: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什么呢?

生: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满载而归。

(师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

就告诉我们赶海是一件——

生:有趣的事。

师:这个“趣”字可重要了,你也在课文中圈出来。(课件将“趣”字变红。板书:趣)赶海到底多有趣?作者又是怎样给我们写出“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在赶海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

生:第三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就走进第三

自然段,去发现、感受其中的“趣”。

【评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整体入手,先通过复习梳理文章结构,再明确核心教学内容——赶海到底多有趣?作者又是怎样给我们写出“趣”的呢?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意识”,“主动意识”与“探究意识”自然就有了。】

二、聚焦核心,“趣”中习“法”

1.整体感知,认识结构

师:(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写了什么?

生:第一句写了很多人在捞海鱼、捉螃蟹、捡贝壳。

师:写了很多人的活动,作者用了三个“有的”和一个省略号,从总体上给我们写了人们的活动,这叫——

生:总写。

师:总写能让我们感觉到有趣吗?

生:……

师:怎么捞鱼的?怎么捉螃蟹的?作者具体写了吗?

生:没有。

师:对啊,没有具体写,怎么能让我们感觉有趣呢?所以作者就在下面具体写了三件事。先总写,再具体写,这样的段落结构叫——

生:总分。

师:你也把它记在这一段的旁边。那作者给我们具体写了几件事?

生:摸海星、捉螃蟹、捏

大虾。

(师相机板书: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摸、捉、捏”三个动作真有趣,你会做这些动作吗?

(生边说边做动作,体会动作的不同与趣味。)

【评析:教学始终不离整体,一段的教学亦如此。段落教学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而这里总分结构的段落在中年级最为常见,也是学生习作中最为常用的构段方式,所以,教者引导学生认识段落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2.细品叹词,感悟趣味

师:除了上面的几个动作有趣,还有更有趣的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段里面藏着一组同一类的词,这些词是单独出现的,读起来特别有趣,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写这三件趣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读)

生:我发现了,这些词是“嘿、哎、咦、哦”。

师:(课件出示)迅速在课文中圈画出来。这四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叹词。(板书:叹词)你能正确地读读这些叹词吗?(指名两生读)

师:老师跟你读得不一样,请听我读。(读)如果把这些叹词读好,你会发现其中的“趣”立刻就出来了,不信你自己去读一读。

(生放声读第三自然段的三件趣事)

(师课件出示课后第四题)

读一读,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这四句话,你能读好吗?我们请两位同学来比赛。(指名读,并让其自己挑选一位对手。)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真是棋逢对手,实力相当啊!再请

两位。

(两生读)

师: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叹词还能表达意思和情感呢!你能听出来吗?请同学来读句子,你来认真听一听。

(生分句读)

生:从“嘿”我听出了高兴、惊喜。

生:从“哎”我听出了好奇。

生:从“咦”我听出了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在挠他的脚。

生:从“哦”我听出他一下子明白了。

师:一下子明白了就叫“恍然大悟”。看,这就是叹词的神奇之处。如果没有这些叹词还会这么有趣吗?我们对比着读读试试。老师读去掉叹词的句子,你们读完整的句子。

(师生对比读)

师:生活中,这样的叹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啊唉 呵 哇 哼 呀)

(生齐读)

师:你会正确地运用吗?下面来做个小练习“对号入座”。(课件出示练习)

唉 哦 呵 哎 咦

( ),我的“飞龙”风筝升空了!

( ),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仰着头看什么呢?

( ),怎么我的风筝线拉不动了?

( ),原来是我的“飞龙”和一只“蝴蝶”缠在一起了。

( ),没办法,我俩只好落下风筝,好好理一理了!

(生完成小练习,师请一生交流,全班齐读。)

师:有了这些叹词的帮助,原本有趣的内容就变得更有趣了,这就是叹词的魔力。请大家齐读这三件趣事,尤其要读好带有叹词的句子哦。

(生齐读)

师:这三件趣事中,我们一眼就能够发现哪两件是作者重点写的?

生:“捉螃蟹”和“捏大虾”。

师:那这两件事中,除了叹词,作者的哪些描写还让你觉得特别有趣呢?

【评析:本文紧紧围绕“趣”字来写,字里行间充满“趣”味,而叹词所表达的情趣应是本课最大的“趣”味所在,因此,玩味叹词应是本课的核心教学价值。教者通过四个层次的读来引导学生认识叹词,感悟叹词的表达效果,学生在比赛、表演、对比中体会到了叹词的神奇魔力。接着“对号入座”的拓展练习很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了新知。是的,教学就是需要找准着力点进行重重“捶”打,知识的“印记”才能留在学生心中。】

3.关注动作,品味修辞

(师课件出示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里最有趣?

生:我觉得“哎哟”很有趣。

师:“哎哟”是个叹词,你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被螃蟹大螯夹得好疼哦!这个词呀,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境中,用得真好。还有哪里有趣?继续说。

生: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师:这句怎么有趣了?

生:这句是拟人句,把螃蟹当作人来写了,正东逃西窜哩,它不甘束手就擒,就是不想被抓住。

师:说得真好,知道“束手就擒”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把手绑起来,等着别人来抓。

师:是的,你来做做动作,把“束手就擒”的样子做给我们看看。

(生双手交叉放在身后)

师:这时的螃蟹是不甘束手就擒,它正——

生:东逃西窜呢!

师:所以啊,束手就擒的反义词就是——

生:东逃西窜。

师:谁来把这只负隅顽抗的螃蟹的样子给我们读出来?

(生读)

师:这里小伙伴的一个动作还很有趣,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是“努努嘴儿”。

师:做个动作给我们看看?

(生表演)

师:他做这个动作是为了告诉“我”什么?

生:他是想告诉“我”这里有只螃蟹,不能讲话。

师:嗯,一说话螃蟹就吓跑了。你来把这句话完整地读

一读。

(生读)

师:除了这里用了拟人,这段当中还有哪里用了拟人?

生:“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逗”用得特别好,把大虾当作人来写了。

师:是的,平时是你逗大虾吧,现在大虾也来逗逗你了,真有趣!

师:还有哪里有趣?

生:“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师:怎么有趣,跟我们分享一下。

生:作者把大虾比作了武将。

师:看过武将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过的。

师:武将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

生:很威武,很厉害。

师:嗯,威风凛凛!老师也给你带来了图片,我们来看看。

(师出示大虾和武将的图片,边出示边描述,生做动作感受武将的威武。)

师: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大虾的威武写出来了。谁来把这只威武的大虾形象给我们读出来?

(生读)

师:再威武的大虾,也不是“我”的对手,哪句话告诉你的?

生:“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你觉得作者写的这句话有趣吗?

生:有趣,“我”只一捏,大虾就成了“我”的俘虏。

师:“俘虏”是什么意思?

生:打仗时被捉住的敌人。

师:在这里“俘虏”指谁?

生:大虾。

师:是啊,这么威武的大虾竟成了“我”的俘虏,“我”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谁来加上动作读好这句话?注意是“轻轻伸过手去”,要轻点,别把大虾吓跑喽。

(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自然段没有写一个“趣”字,但我们读起来却感到特别有趣,作者真了不起!但老师觉得,同学们更了不起,因为你们不仅发现了“趣”,还发现了作者怎样写出“趣”的方法。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抓住了小动物的动作,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尤其是运用了叹词把这三件事写得生动有趣。(边总结边板书)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把一件事情写得生动有趣。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趣”!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评析:“趣”不仅在“叹词”中,还在“动词”“修辞”中。儿童对于“趣”的敏感度优于成人,教者将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的发现中去引导、去点拨。通过抓“动词”、解“词语”、学“修辞”的方法感受小动物形象的生动有趣。学生在理解、朗读、表演中感悟“趣”的同时,作者的写作方法也在脑海中慢慢明晰起来了。】

三、借景抒情,情感共鸣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太阳偏西了,人们要回去了,他们手里会提着什么?

生:大虾、螃蟹、贝壳、海星……

师:他们的心情是——

生:高兴。

生:开心。

生:满足。

师:人们高兴的心情,作者写了吗?

生:没有。

师:真的没有?请你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写了吗?

生:写了,我是从“喧闹”看出来的。

师:此时的“喧闹”已渐渐恢复了平静。同学们看,作者写了海鸥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其实呀,这是借海鸥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飞翔来表达赶海的人们回去时的快乐心情呢!让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去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大海那宁静的美。

(生齐读)

四、首尾呼应,感知结构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赶海的过程,题目就是《赶海》,如果就写二至四自然段,课文结构也完整啊,开头和结尾部分是不是可以去掉呢?

生:不可以,因为大海是他的故乡。

师:是的,他想借这首歌表达对故乡、对大海的——

生:喜爱。

生: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师:你是从写作手法上说的,非常好!(板书:首尾呼应)用这样的手法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用歌词开头能吸引我们阅读的兴趣。

生:如果没有的话,这篇课文就没那么有趣了。

师:是啊,赶海的“趣”,再加上歌词的“情”,让《赶海》这篇课文变得更有情趣了,而且首尾呼应还能让文章结构更完整。同学们,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一用这种方法。当然有时候还可以用一首诗开头,一首诗结尾,这样你会发现习作会更有情趣呢!

【评析:“借景抒情”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也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具有教学的价值,但并非核心教学价值。因此,教者尝试着将“问题”抛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思考,在师生对话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旨在给学生提供一种阅读的视角,一种思考的方向,当然,它也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学生思考了,思维得到发展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五、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写写自己记忆里的一件趣事,如果能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那就更好了!

【评析:学了马上就要用,看似有点功利,但也确实要用。依葫芦画瓢也好,趁热打铁也罢,只要学生在习作中有了这样的“运用意识”,那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