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15
  • 阅读量25次
  • 评分0

摘    要:《药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面向医药医美领域内职业拓展专业类的一门基础理论必修课,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门实战技能必修课。文章以乐山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结合一线的教学实践,剖析了在生物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三大问题:课时少、内容多以及难度大;提出基于网络资源,多措并举,实现对《药理学》课程的系统性重构,以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混合教学;药理学;互联网;


生物技术专业是面向应用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既能在科研院所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又能在食品、农、林、牧、渔、园林、环保、医药等广大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药理学》是专项面向医药领域培养人才的重要必修课[2],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三大问题:


一是课时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课时为80学时;侧重学生在医学及医美领域相关应用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药理学》课时56学时。但是乐山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课程设置仅为32学时,若按全国统编教材施教,课时十分有限。


二是内容多。其课程内容涵盖作用于八大系统以及化学治疗药物共十部分内容[3]。此外还涉及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交叉。


三是难度大。教学中,学生反馈需要记忆的内容庞杂,难以抓住课程主要脉络而无法系统性掌握课程内容。


为了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改进与探索。


一、增强三大能力,提升教学相长

首先,系统化教学思维能力。因《药理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交叉学科内容多,任职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具备建构系统化教学能力,加强对前沿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储备,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从生物技术专业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其次,洞悉当前学术科技前沿与社会热点动态的能力。任课教师应紧跟学科发展,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热点动态,夯实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通过热点问题探讨,从“非典”。引出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具象化地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提高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以期培养学生兴趣,极大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畏难情绪。


最后,驾驭多元化的授课技能能力。在提升和夯实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熟悉现代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与共享资源。任课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课程构建、语言表达、高效沟通等专业能力的同时,及时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与现有课堂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探索出新型教学模式[3,4,5,6]。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突破局限,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 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适用性

重塑教育存在形态,打破课堂教育的时空局限。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应运而生,加速在实践中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伴随着知识重组、知识共享、课程加工、课程创新,也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突破一: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与MOOC等网络资源,深度梳理知识体系实现对课程内容的精准划分,将科学史、已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部分等非重点内容经线上系统推送给学生,借助超星学习通,实现课堂外线上教学与课堂内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以突出重难点课堂内有效讲解,辅助内容课堂外补充拓展。


突破二:通过具体量化的数据,真实反映学生对所推送内容在时间上的投入度及内容上的掌握度,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外部分,超星学习通可以统计各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教师通过反馈数据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在线批改,使教师工作便捷化,数据统计更能客观理性地协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课堂内,课件的同步播放,避免学生分心用手机拍课件。


结论: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减轻了因课程内容量大、学习无头绪等带来的消极影响。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药理学》这类课时少、课程内容庞杂的专业课程教学。


2. 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应用中的实施方案

第一,对课程的系统梳理与精准划分。清晰课程主要脉络,将非主要、重复内容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案例(1):以“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一章为例,“胆碱能神经传递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传递”一节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章节重复。所以在重构课堂教学内容时,此节内容暂时删除,补充在课外线上教学。案例(2):化学治疗药物一章,与《药物分析》、《生物药品检测技术》的部分内容重复,同样删除,重点介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依照上述原则,对《药理学》课程梳理与重构,确定课堂外线上教学内容与课堂内线下教学内容。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重构,课程分为课堂外线上部分与课堂内线下部分。线上部分又细分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


(1)课前预习:依据课程内容有效设计预习材料。以“作用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这一章中的“对于胆碱能系统的激动与阻断”内容,学生需要回顾《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突触基本结构与信息传递部分内容,尤其是胆碱能神经传递过程中,递质的释放,递质的清除以及受体的激活三个过程,这与神经传递的调节有重要关联。通过回顾加深理解“各激动或阻断的调节药物起作用的生物学基础”。借助MOOC上《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突触结构的相关内容,协助学生有效预习。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反馈的具体数据,准确把握学生预习情况,据此作出相应备案,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2)课堂授课及现场互动:超星学习通的平台在课堂开启后,学生扫码进入课堂,记录学生出勤率。传统教学中的随堂练习,多为随机选取1-2名同学作答,难以真实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而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送试题,限定学生作答时间,既督促学生注意力回到课堂,又能即时得到全班同学答题准确率,实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因此,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实时教学加深师生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交流。


(3)课后巩固与拓展:因课时限制,构建课堂教学内容时删减了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却是理解药物机理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因此一般将这些内容放到课后。对于一些药物的结构,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等抗菌药的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在《药物分析》与《生物药品检测技术》课程中出现。另外,课后巩固中相较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后习题辅导,超星学习通平台可完全实现作业的无纸化操作,学生可利用间隙时间完成作业,老师可利用间隙时间完成作业批改,时效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


3. 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教学实施评价及结果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的体验式课堂教学,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参与度大大提高,系列数据又能量化该参与度,因此笔者将学生在线上线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教学交流互动都考虑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设计其成绩构成为:出勤10%,平时作业15%,课堂及线上学习互动15%,以上均以超星学习通上相关数据反应为准;期末成绩60%,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这样改变了之前作为专业必修课其成绩结构单一考核化。加入过程考核指标教学后,适应和满足了专业课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硬性要求,更重要的激发和鼓励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相长。


4. 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培养和建立系统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对《药理学》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了解,还需要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合理实现深度剖析与精准切割。


其次,现有网络资源庞杂多样,良莠不齐,加强和提升对资料内容有效筛选,选择最优的课程材料,以达到良好的线上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设计,在知识点全面覆盖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及与学生的及时互动性。


三、结语

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是对人类教育生产力的解放。基于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应用,正在彻底改变教育形式,更大的自由与更加个性化的人生体验服务教学全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手段,比如同行评议,学生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小玉,刘玉凤,范学科.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科学教育,2004(9):7-9.

[2] 张红胜.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95-96.

[3] 梁宁.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材与教法研究,2008(11):103-104.

[4] 涂永生,许小洋,章喜明,马宁芳,李建华,王红艳.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生理学智慧教学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263-267.

[5] 郭国英,弓韬,牛玉虎,张栋,赵虹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176-178.

[6]张小超,沈志强,陈鹏,皮江媛互联网背景下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