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发掘生物课程资源渗透社会生活教育

  • 投稿二狗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1009次
  • 评分4
  • 66
  • 0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潘琳娜

【摘要】文章结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案例,探讨了发掘生物课程资源、渗透生活教育和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生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生活教育;STS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84-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教材编排的十个一级主题来看,都与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掘教学资源,创设社会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渗透生活教育和STS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一、发掘生活资源,渗透生活教育

教育本质上是生活的,任何课程内容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对于生物新课程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生物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发掘生活资源,渗透生活教育。

1.结合生活经验,建构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围绕重要概念展开,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学生家里养猫、狗等宠物的现象比较普遍,于是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家里养的猫、狗等宠物与人一样也有条件反射,你是怎样调教宠物在家里指定位置大小便的,依据什么理论?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习,就很容易突破“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这一难点,建构“条件反射”这一重要概念。

2.联系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学生课余吃零食导致正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的不良生活习惯,结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学习,讲解常吃零食的危害,使学生明白常吃零食、进食不规律会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长期一日三餐不正常进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脑的能量供应等后果,而且假冒伪劣食品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等。另外,结合《关注食品安全》的学习,组织学生对身边的食品进行调查,重点调查食品添加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些食品添加剂各有哪些作用,并思考过度添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接着,笔者结合《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的学习,开展“为家庭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的活动,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科学生活、健康生活。

3.发掘实验探究资源,渗透“教学做合一”理念。初中生物新教材编排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提出了很多关于生物学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发掘实验探究资源,渗透“教学做合一”理念。例如,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时,笔者带领学生学做酒酿和乳腐。酒酿是由酵母发酵制成的,课前,笔者带领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培养和观察酵母菌,并且利用它学做酒酿。然后在课上请兴趣小组学生当小老师,介绍酒酿的制作过程。学生分享这一成果后,都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尝试。这样,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掌握了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接下来,笔者用同样的方法教会学生做乳腐,当兴趣组的学生拿了自制的乳腐到学校向同学讲解和展示时,心中都充满了成功后的自豪与兴奋。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二、发掘社会资源,渗透STS教育

生物新课标教材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强调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例如,课程内容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运用生物科学和技术解决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也提出开展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许多具体活动建议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发掘社会资源,渗透STS教育。

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笔者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展与生物学课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课题计划的设计,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会如何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案例】当地常见传染病种类及其预防的调查

1.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有关传染病的知识,通过课余查阅资料、课外对学校所在社区常见传染病的调查,深入了解传染病的种类、危害和预防措施,使学生懂得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树立起关注社会、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①了解当地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名称、种类、危害和发病规律。②了解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情况。③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自觉落实预防措施,树立起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3.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计划:①学生分组:六人一小组,共六组,选出小组长,明确组长和组员的具体任务。②活动地点:学校所在社区卫生院和学校计算机教室。③调查内容:查看卫生院有关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材料,询问医务人员本社区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本社区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询问家长是否患过传染病,患的是什么传染病。网上查阅有关传染病的危害和发病规律,特别是有关艾滋病的预防资料。

4.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实施。教师带领各组组长提前两天联系好卫生院相关医务人员,各组明确具体的任务,并拟定好调查或访谈提纲,包括为预防传染病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具体怎样实施?前几年预防SARS医院做了哪些工作?个人可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传染病?公共场所,如学校、车站、饭店等如何预防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等等。

各组制定两张表格:一张用于统计传染病名称、种类、危害、发病规律和预防措施;另一张用于统计本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程序和实施情况。

调查完成后,各小组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最后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总在班级的《学习专栏》展示。

5.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小组代表在交流发言中要对自己小组的工作做出评价,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在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该组的汇报提出问题,要求该组任何一位组员回答。教师也可以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最后由教师就本次活动做出总结。

【反思】本次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学校所在地区的传染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科学方法和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知道传染病的威胁时刻就在身边,认识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树立起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作为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努力发掘生物课程资源,渗透生活教育和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生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