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浅析生物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出现的问题

  • 投稿小甜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788次
  • 评分4
  • 87
  • 0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 马海刚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就导学案编写、使用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学案;编制;使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45-01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下面笔者以改变教师理念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就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做法。

一、导学案的编写

1.编写导学案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集思广益、高素质的集体备课组。首先,备课组集体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编写导学案时,内容设计要从知识技能到知识运用逐层递进,层层深入。

2.备课。教师需要从原先的备教案逐步向备学案转变,把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有机组合起来。预习学案是第一阶段,教师从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情况分析,即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着手设计。课堂导学案是第二阶段,主要从以下几层面进行设计:①教师要对知识结构整体系统地进行梳理,找准教学知识的衔接点,问题的设置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②在教学设计的要求方面,导学案内容设计要师生互动具体、清晰,要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间。③准备检测资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试题等。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在上课之前的延伸,先解决预习学案,即前置测评,目的是解决预习时间,通过具体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

2.在课堂之中的探究,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导学案的学习过程,教学流程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轴,教师精讲点拨做引导,巩固检测学习内容作评价。

(1)自主学习方面。①明确目标:教师明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②展示导学案:将导学案的绝大部分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在课前,教师先安排学生将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这一环节是要保证课堂内容的高效完成,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形式。③个人学习:学生对照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按照所创设的情境有条理地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不能理解的问题及发生错误的地方做笔记。

(2)合作探究方面。①学习小组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备注。②班内交流,学习组之间的合作:将学习小组在探究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发生错误的问题提交到全班,集体讨论,学生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而对于全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留待以后的课堂进行集中解决。最后,教师应总结学生交流中存在的困惑,准确归纳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精讲点拨方面。①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解疑答惑、总结相关规律,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②学生把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试题解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汇总,并形成课堂小结,最后记录在随堂笔记上。

(4)巩固检测方面。①教师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精心编写检测题目,并限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课堂训练和检测。②通过教师随机检查、学习小组互评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是否达标,并将结果在全班进行反馈。

3.课后提升。

(1)作业布置。教师精选试题或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和拓展,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在作业布置方面,内容要有层次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不同思维能力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2)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批阅情况,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形成学生错题本。教师不仅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学成效,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修正不足,以供今后教育教学参考。

三、导学案编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览当前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情况,有的导学案使用的情况很不错,但有些导学案质量不高。具体说来,导学案在编制、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于编制导学案认识的偏差。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把教案设计环节编写成预设学案。教师认为导学案就是学生版的教案填空,或者认为“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2.导学案设置不是“引导”学生而是“误导”学生。导学案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路径。但是,当前一些导学案问题在于内容的设置层次前后颠倒,问题设置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畅。这种导学案就不是在引导、指导学生,而是在误导学生,其根本原因是备课组备课不充分、不规范。

3.导学缺位成硬伤。导学案的内容比较侧重于学生“学什么”的设计,而对于学生“怎么学”则通常给予忽视。这里的“怎么学”更多的是说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理解,因此,学法指导的缺位就成为了导学案的硬伤。一些导学案看起来是对学法指导的设计,但事实上多数导学案都仅仅是对学习的要求。

4.导学案容量超载。这里的容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课程容量。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太多、太难,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设置中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围绕教学内容的关键找一个适合的问题切入点,使课堂设计与导学案呈现出整体性。第二层含义是导学案的内容容量,有些导学案的文本长度过长,甚至超过了教科书的文本量,致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阅读导学案的这些文本上,所以选择导学案内容一定要少而精。

5.导学案下发不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教师仅仅是下发导学案,但并不收上来检查,这样做会产生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教师检查不足,导致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质量下降;其次,教师不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并认真分析所出现的情况,就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

6.使用导学案之后不整理。在使用导学案之后,教师对于导学案本身出现的不足不作调整,一删了之,同时,教师不能对导学案的内容做出实时更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当今的科技联系,这也是教师不够重视导学案的一种表现。

当然,导学案只是一个工具,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继续改进,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地去打开成功的大门。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