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例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925次
  • 评分4
  • 80
  • 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 缪辉萍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35-02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论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社会及学生实际,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本文拟以苏科版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为例,阐述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笔者精心构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选择适当的问题思考→学生回到生活世界收集资料→多向互动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总结和交流→教师小结→师生探讨如何更好地引领社会的发展。整个环节突出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疑促思,激发兴趣

“求知欲”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求知欲往往来自于对一种现象的疑惑,并最终演变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疑促思、激发兴趣”的基本原则,其关键点是如何设置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当下的“现实社会”出发,从中汲取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又是学生熟悉、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影射的可能是课堂学科教学知识原型,也可能是课堂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教学时,笔者以当今世界四大危机为切入点,学生普遍知道关于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危机等问题。配合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煤、石油等矿产资源只能供人类开采、使用几十年。特别强调,我国人口众多,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要养活22%的人口,“民以食为天”,难怪美国一学者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人”。对此,有学生发表观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经过讨论,学生归纳了解决方法: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开发新能源;③提高农作物产量;④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而后三者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

二、亲历探究,夯实基础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也特别强调探究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他们要求学生能够亲历探究过程,明确提出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也就是说,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他们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从这样的基本观点出发,笔者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探究。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严谨的实验步骤、科学的实验方法、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密的科学叙述来完成实验。在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尽量为他们搭建解决问题的台阶,或将问题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系统思考、学习反思等,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激发他们求真的科学精神。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台。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比较详实地呈现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并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亲历探究过程,逐步建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为课堂生活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强调过程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探究,让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有效对接,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力求实现学以致用,从而获得知识应用的成功体验。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生物学教学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结合,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目标,笔者围绕“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这两条线索进行。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两个任务:①走访农民,谈谈农作物田间管理的一般做法;②咨询农民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的种植方法。

1.物质变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围绕这一知识点展开讨论,问题一:如何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粮食问题?学生意见是:提高农作物产量。转化为问题二: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你能采取哪些措施?咨询农民田间管理方法的学生得知,一般采用锄草、松土、及时灌溉和施肥、适时排除积水、合理密植等措施进行田间管理。调查种植方式的学生则收集了几种能提高产量的方式:在棉花地里种植芝麻、西瓜、香瓜等,利用收获期的不同交错种植;在栽种晚稻前种植大棚西瓜,通过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采用高矮农作物的搭配,不同农作物成熟期的合理安排等措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光合作用的原理说说以上方法为什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的学生还提出改良品种,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如杂交水稻、抗虫棉等。接着,教师再列举一个现象:一些菜农在大棚内燃烧煤球炉,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师生通过分析得知,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提高了光合作用的强度;另一方面,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它的浓度增加能使光合作用增强。

2.能量变化。在太阳能沿“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转移过程中,光能转变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根据这一能量转移途径,讨论问题一:人类如何解决能源危机?给学生几个数据:每1秒钟由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9 Kg煤放出的热量,实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仅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被植物吸收。而人类却面临着能源危机,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问题二:能否将浪费的太阳能捕捉回来?绿色植物是太阳能的吸收转换“大师”,提高全球的绿化率,大量植树造林就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问题三: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植物的能量利用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能量。针对目前许多农民采用焚烧法处置农作物秸秆的做法,请学生们发表看法。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这样做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还浪费了能量。如何解决?可以制造气、作饲料、造纸、做食用菌的培养基、沤制农家肥等。

在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展示的基础上,师生再次围绕光合作用的公式、原理,归纳总结生产、实践所应用的生物学知识,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得多。接着趁热打铁,设置了一个问题:请你设计现代农民劳动生产的场景,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获得了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更大程度地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从而带动社会的变迁。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与其生活的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和这个世界相关联的实践中去互动、去协作、去发展。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走向平凡的生活,去认识、适应特定的社会,并在特定的社会里去发展、去创造,为社会的转变做贡献,这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