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情境探究教学在生物课中的运用

  • 投稿为领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02次
  • 评分4
  • 84
  • 0

◆湖北省江汉油田物探学校 陈 昊

【摘 要】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来决定,文章就情境探究教学在生物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情境探究教学;生物;故事;全程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84-01

情境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探究方式。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感性知识的形成。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用实例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按顺序可排列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这一序列被称为五步教学法。由此可见,情境在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认识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情境的创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来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音乐创设情境

流行音乐一直是学生们特别喜爱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音乐,将学生带入良好的情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呼吸系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导入方式是让学生来一次深呼吸,引入本章的教学,可是这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笔者改变了导入方式:上课前,先播放一段羽泉的《深呼吸》,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全班做一次深呼吸,再适时提出问题“深呼吸的感觉如此美好,我们又是如何完成它的呢?”美妙的音乐像一座桥梁引领着学生满心愉悦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又如,在讲述初中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希腊作曲家雅尼创作的音乐作品《夜莺》。竹笛的悠扬、清越让学生陶醉在夜莺的美妙歌声中,随后,笔者提出问题:“夜莺为什么在晚上鸣叫?”“为了寻找配偶。”“你还知道鸟类的哪些求偶行为……”

音乐使人愉悦,而愉快的情绪不仅能激活大脑兴奋中心,还能促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历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最宝贵的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的灵感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况下产生的。

二、模型演示情境

模型可以舍去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的细节,以简练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构建模型学习知识,顺应了他们的天性,是生物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例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肾单位的结构是重难点之一,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者的关系,就会影响尿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而教材中的肾单位图片过于复杂,肾小囊的结构以及它与肾小球、肾小管的关系也没有描述得很清楚。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呢?笔者采用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模型的办法,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小玩具“毛条”,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展示给全班(右图),教师进行点评。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型还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一举多得。

尿液的形成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学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学习效果不好。笔者曾经尝试过运用flash动画展示这两个过程,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哪些物质能滤过到肾小囊,很难记住。于是笔者想到了利用学生爱动手的天性制作肾小体模型,模拟肾小球的过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用常见的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扎几个小孔,模拟肾小球。用红豆模拟血细胞,黄豆模拟大分子蛋白质,沙子代表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学生将它们一起倒入“肾小球”中,轻轻晃动杯子,可以清晰地看到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它成分都过滤到肾小囊中。学生们自己动手再现了肾小球滤过的微观情境,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怎能不好呢?

三、故事渲染情境

好的故事能使学生疲惫的心灵透进一缕阳光,使干涸的心田如遇甘霖。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创造性地联系起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笔者引用了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故事,提出问题:“小灰灰真的可以只吃草,不吃羊吗?蕉太狼真的可以只吃香蕉不吃肉吗?”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展开热烈地讨论,还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来验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又如,在讲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遗传和变异时,笔者引用了这个故事:英国近代大文豪萧伯纳被一位女演员写信求爱。信中写着:“你是如此聪明,我是这般美貌,倘若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明又具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学生们听了后哈哈大笑。笔者及时提出问题:“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一些?”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找到了答案。

四、实物展示情境

生物教学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能用实物展示出来的一定要尽可能用实物展示,特别是那些生活中不易见到的生物或现象,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鸟的生殖过程时,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澳洲鸸鹋的卵。当墨绿色的鸸鹋卵摆上桌面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齐聚讲台,热情高涨。在讲解昆虫的生殖时,笔者将蜜蜂发育的四个阶段的实物标本全部展示出来,学生们边观察边听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变态发育的特点。

情境探究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利用flash动画展示情境等。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注意三点:

1.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来决定。切不可有人工雕凿之痕,作秀不自然之嫌。

2.情境作用要有全程性。有些教师误以为设置情境就是在讲解新知识以前,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实际上,情境教学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3.情境应被学生易于接受。情境的设置要设计好合适的“路线”和“台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会受到学生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设计,使之适合学生,学生乐于接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新桂.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23.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