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高效课堂“四关注”

  • 投稿猫喵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80次
  • 评分4
  • 48
  • 0
  摘 要 生物课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要阵地,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高效课堂可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精神状态、课堂活动和思维训练四个视角来予以观察和评判。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学习起点 精神状态 高效课堂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相对忽略些。从课堂观察这个角度来看,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同样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状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判断教学有没有成效、是否高效,应是针对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由传统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转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举措,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打造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予以观察和评判。
  1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于定位学生学习起点,教师教学常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忽视学生真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另一种是教学期望值过高,学生达不到所期望的逻辑起点。
   教学起点定得太低,明明学生已经懂了,这时候教师还讲得面面俱到,对于已懂的学生来讲就显得索然无味。如高一年级生物新授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从来没有教过初中生物,对初中教材没有研究,对高一新生已有的生物基础及能力水平也缺乏调查,导致新授课上事无巨细,讲得面面俱到。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昏昏欲睡,个别有思想的学生还会感觉到这样的老教师是在炫耀知识、卖弄技巧。
   要准确定位学习起点,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动机水平,真正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以学定教,据学而教。
  2 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
   课堂上学生会在行动上告诉教师他的精神状态,比如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也会用肢体语言告诉教师他是否积极参与。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思维则比较敏捷,他的眼神会跟着教师走。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把握好课堂节奏,张弛相结,动静结合,快慢交替,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由于学生课堂有意注意大概只能保持20 min左右,教师要适当放松学生,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就很有必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先有情感交流,才有信息交流。你带给学生激情,学生还你更多激情;一堂课上,教师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话语、精彩的课件、动画来调节学习氛围,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比如,生物课常为下午第一节,学生昏昏欲睡,有一次课前笔者想起前不久在某中学科学课上观摩的一个小实验,于是带着两盒回形针走进了教室。有好几个学生有透明塑料水杯,于是就请两位学生将水杯洗干净,并把水盛满。然后告诉学生,今天上课前要给他们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感到很好奇:教师又没有带什么实验仪器,怎么做实验啊?
   笔者把一张小方凳放在讲台上,接着把水杯放在方凳上,请前面的一位学生尽可能把杯中水加满。接着,手上拿着回形针问:“如果把回形针加入水杯中,水会溢出来吗?”学生都答:“不会。”“为什么?”“水有表面张力呗。”“对了,那你们说最多能放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溢出来?”这时有的学生猜10个,也有猜20个。笔者说:“同学们,要大胆地猜。”
   先请一个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他猜50个,其他学生笑了。笔者一个一个放,放到20个,水没有溢出。接着说:“一个个放,太慢了。我们把五个回形针串成链加入,好吗?”学生们凝神屏气目不转睛地看教师加至50个,杯中的水还没有溢出。笔者请学生继续猜,这时有的猜80个,有的猜100个。笔者说:“这5个一加也慢了,我们将10个回形针串成链来加,看看行不行?”结果加到100个、120个,杯中水还没有溢出,这时水面已经明显浮出了杯口,成为弧形。
   笔者接着问学生还能继续加吗?个别学生摇摇头,大多数学生兴奋地喊“加,加”。结果加到150个,水还没有溢出。就这样,当把回形针加到240个时,杯中的回形针已堆到杯子高度一半左右,水才开始溢了出来。
   最后笔者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见证了水的张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有很大的张力。你们每天6:00起床出早操、晨读,中午要午练,晚自修要坚持到9:40,10:00以后才能入睡,你们都觉得学习很辛苦,自己很努力了,真的很努力了吗?和水的张力相比,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还很有潜力可挖。一个人只有当他的生命充满了张力,他的潜力、潜能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他的生命才会活得更精彩。”教室里顿时一片掌声。
   接下来正常上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奇地投入,精神状态极佳。
  3 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
   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教师讲得太多,一讲到底。整个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课上得成功,认为是学生配合的好;要没上成功,往往认为是学生不配合。其实,知识从来就是学会的。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学还是可以推进的;但如果没有学,教就变得毫无意义。学生的课堂活动包括阅读、讨论、板演、实验、训练、观看视频等安排,能安排的教师要尽可能安排,要让学生有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而不可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事先,教师要把学生活动设计好,课堂上有序地开展。
   比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新授课中,教学目标中要求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可较多教师常以课时紧为由,不是放一下“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光盘,就是讲实验一笔带过,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缺乏活动的体验。事实上,本节课前教材上安排了“问题探讨”,提供了模拟草地,并要求估计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课前,笔者准备好“模拟草地”A4纸,蒲公英用小圆点表示,其余植物都用小三角表示,复印30张;另准备好样方:边长为2 cm的硬纸块,模拟边长为1 m的样方。在讲到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熟悉取样的原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模拟调查统计草地上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学生取样时只需将模拟样方小硬纸块按在模拟草地上,用笔沿着纸块的边缘就可画出样方,且可保证全班学生所取得样方一样大。最后,请学生上来展示活动成果,在实物投影下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小组采用的是五点取样法,也有的小组采用的是等距取样法,且各组调查结果种群密度也比较接近。有位学生还提出了疑问:“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当怎样计数?”学生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除计数方框内的蒲公英外,还需加上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其中对相邻两边上的还约定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试想,课堂有了这样的学生活动安排,学生学习能不在状态吗?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行多个方面。听到的东西不如看一遍,看到的东西不如读一遍,读到的东西不如写一遍,写到的东西不如做一遍。“行”做好了,自然就会“知”。教学即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收获成功的乐趣。
  4 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通俗讲就是思考。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要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① 能了解学生思考的内容;② 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的结论、表达可以推断出其思考的过程;③ 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师帮助的需要程度,这样对教师而言很容易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另外,也可让学生耳闻目睹其他同学是如何思考的,有意识地把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所有学生,对那些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可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多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多提一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推断的问题,尤其是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的,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联系、概括的问题。
   如高三一轮复习“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讲解蛋白质组成元素时,学生回答出:C、H、O、N。教师可追问:一般蛋白质还含有什么元素?学生答出“S”。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多数学生是急于翻书,教师提示:你们还记得赫尔希和蔡斯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学生想起“同位素标记法”。再问学生们:还记得当时蛋白质、DNA分别用什么元素标记的?学生恍然大悟。
   这样的复习课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学生感到鲜活,不枯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和有效训练。
   打造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口号,需要的是课堂改革的创新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以上只是从课堂观察的视角做了一些研究思考。高效课堂的打造,还需教师进一步去大胆地实践、思考、创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