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开展,“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正如春雨般逐渐渗入教师们的心头,“轻负高质”的课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为了上好这样的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准备必要知识……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1.磨课的概念
磨课是指利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对某节课反复推敲试讲使其更符合教学要求的过程。
2.磨课的基本程序
磨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选定磨课课题一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一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一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一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学方案_二次执教,录像回放,四改教学方案一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例讨论如何磨课,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第二次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第三次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2.1第一次备课后的试讲
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导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教学环节一: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师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图,先描述实验的对象、过程和结果,后设问:分析子一代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在学生回答后,追问:子二代有什么现象,有什么特殊的实验现象?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教学环节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师边介绍孟德尔的解释边板书遗传图解。
教学环节三:小结布置作业。
评课:听课教师评价主要有:(1)这节课主线不清晰,知识逻辑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2)教学环节不连贯,转折比较生硬;(3)教师一言堂,没有学生思维空间,课堂气氛沉闷;(4)重点未突出,难点未突破。
磨课:课堂主线是课堂的灵魂,听课教师集体讨论后确立这节课的主线: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孟德尔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在该过程中,教师渗透科学研究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同时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后就授课教师的三个主要流程进行讨论。导课是指教师用一定方法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要简单明了。本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得出的,教师的导课过于简单,没有知识的传承,建议设计能承上启下又简洁明了的导课。关于两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教师将杂交实验图解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这种呈现方式容易对学生的观察造成干扰,不利用学生有效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分析,建议分步呈现。(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能太抽象笼统,不然学生无法理解其含义。例如“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亲本杂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你能得出什么信息?”“信息”这个词语太文艺抽象,不如改成填空式提问:“这说明__”。(3)在分析实验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从对表面现象的观察逐步深入到分析本质原因。(4)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5)要采取一定方法,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2.2第二次备课后的试讲
导课(改进):教师板书孟德尔另外的一对相对性状(分别是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杂交实验的亲本及子一代表现型,问: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子二代的表现型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两对性状一起遗传,它们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结果是否也可以用分离定律来解释?
教学环节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改进)。
教师分步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图,提问:(1)P→F1,说明什么?(2)F2表现型与P比较,有何不同?(学生:多了两种)(3)F2表现型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表现型比较,有何联系?(学生:性状重新组合了!)(4)从表面现象看性状发生了重新组合,性状组合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提示: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孟德尔就是从遗传因子即基因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教学环节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改进)。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结果产生4种配子,比例相等。教师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的尝试:学生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活动安排:每三个学生(甲、乙、丙)一组。(1)每组任务安排:甲代表雄性YyRr,一个口袋中放Y和y的卡片各10张,另一个口袋放R和r的卡片各10张;乙代表雌性YyRr,一个口袋中放Y和v的卡片各10张,另一个口袋放R和r的卡片各10张;丙记录实验数据。(2)活动:模拟配子产生。甲从两个口袋中随机各取一张卡片,组合代表雄配子;乙从两个口袋中随机各取一张卡片,组合代表雌配子;丙在表格中记录雄配子和雌配子,统计配子的类型和比例。(3)全班汇总: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把统计结果填入黑板的汇总表中,再一起统计配子的类型和比例(统计结果,F1共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为YR、Yr、YR、yr,比例接近1:1:1:1)。
教学环节三:在学案上写出F1→F2遗传图解(新增)。
评课:教师普遍较认同第二次试讲:主线清晰,节奏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以新知识为载体,依托已学知识,处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探究性教学特点;教学中能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但是从学生完成的遗传图解的学案中,约有1/3学生的配子类型为Y、y、R、r,说明他们仍然未理解重难点内容。
磨课:怎样有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成为了此次探讨的焦点。经过热烈讨论,教师认为:授课教师设计的学生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利用了综合归纳的科学思想,但是耗时低效,而且没有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建议:将重难点内容分散到多个环节,在每代实验中逐步渗透,实现螺旋式提升;设计合理方案,提升学生的深层次推理分析能力。 2.3第三次备课后的试讲
教学环节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改进)。
教师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的尝试:(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亲本黄色圆粒(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时,学生中出现了三种观点,分别认为产生的配子是:YR;Y和R;YY和RR。教师抓住这种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同哪种观点?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根据分离定律排除观点3;生物产生配子目的是将自己的基因,通过配子传给子代,所以配子中应该既有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又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排除观点2,认同观点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建立了一个重要观念:配子中既有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又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
(2)画图。分析F1产生的配子类型时,教师先介绍孟德尔的解释再画出简图,让学生直观理解该难点。
(3)课堂表演。请学生表演情景剧:F1产生配子时,基因是怎么分配的。在优美的文艺表演及学生的喝彩声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由组合解释的理解。
(4)推理。刚才的表演中他们只组合了一次,产生的配子类型是YR和yr。假如再组合一次,配子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假如再组合一万次,配子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各种配子的比例接近多少?(学生答1:1:1:1)。同桌互相启发推理:为什么4种配子的比例接近1:1:1:1?(学生讨论后答:等位基因Y和y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每个配子得到Y或y的概率各是1/2,同理得到R或r概率也各是1/2,根据乘法原理,得到YR、Yr、YR、yr的概率各是1/2x1/2=1/4)学生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但深入透彻地理解了这节课的难点,还完美地进行学科知识之间的对接,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3.反思
3.1收获
(1)磨出浓郁的教研氛围。
磨课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使教研活动由零散走向聚集,由粗放走向系统。
(2)磨出教师的专业水平。
磨课时,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年轻教师的思维新颖活跃,年长教师严谨周密,讨论得越深入,对教学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这大大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与思路。这对所有参加磨课的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能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积累教学经验,促成深入思考,提升专业水平。
(3)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在磨课时,教师会考虑教学该如何设计会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课堂趣味盎然。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会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议课时,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3.2建议
(1)不能磨掉师生的个性。
磨课时经过教师们反复讨论研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容易忽略授课教师的个性,而真正实施教学实践的是授课教师。所以磨课时要结合授课教师的风格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
(2)不能忽略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查漏补缺,才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反复但不重复。
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教师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4)磨课方式要多样化。
一般的磨课方式是,听课教师每个人全盘听,听完之后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地深入观察研究。这种形式一般适用第一轮听课。所以建议在后几轮听课时,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要提前分工,抓住一点深入观察,磨课时分析透彻,使教学研究向专题化、深入化方向转变。
(5)不能磨掉课堂生成。
常言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经历了反复磨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已做了充分的预设,特别要注意不能忽略生成。
(6)不能有赛则磨,无赛不磨,急功近利。
磨课活动经常与“考核课、评优课、参赛课、公开课”相伴相生。有赛则磨,无赛不磨,急功近利。理想的磨课应成为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应成为学校的一项研究制度,成为广大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练功场”。磨课还需要管理和引导,从学校层面出发,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与引领才能把磨课活动做得实在、实效,真正使磨课成为广大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一个支撑点。
例谈生物教学的磨课及反思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66次
- 评分4
- 赞85
- 踩0